第434章 燕王之子(1 / 2)

随着初冬的第一场雪到来,京中似乎又恢复了风平浪静。

这一场雪不大,掩住了仪刀营“强”征一群读书人充军的热度。

好多京中的名士大儒,不甘心。

读书人从军,当的还是仪刀营的军伍,这等同于要和天下读书人开战!

可当这些名士大儒想要串联那一百个倒霉催的“家长”时,被喷了,被各道反馈回来的“家长”信息喷的体无完肤。

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人给这些家长们去过书信了。

大老黄从来不会干有头没尾的事情,早在科考结束后的第二日就亲笔写了信,足足一百封,一笔一划,落上名字以及私印。

信的内容不多,一百个倒霉催,不是倒霉催,是幸运儿。

礼、吏、刑三步已经开始拟律,科考舞弊夺功名,终生禁止参加科考,朝廷也永不开恩,哪怕这些舞弊的考生以后名声再响,作了一百篇流芳百世的诗词,朝廷也不会以任何方式征辟其入朝为官。

这一百个幸运儿则不在此列,只要在仪刀卫坚持三年,三年后,可以科考,并且在第三年,可以读书复习,在京中备战科考。

这便是是说,五百多名舞弊考生,除了这一百人外,其他的再也没机会科考入朝为官了,有人举荐都不行。

一封内容不长的信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堂堂兵部左侍郎亲笔书写,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作保。

在天子眼皮子低下作弊,朝堂重臣都看见了。

现在又是天子眼前一等一红人韩佑的“属下”。

加之兵部左侍郎去了书信做了保证。

一百名幸运的倒霉催的“家长”们,回了一封书信,大致就是举双手双脚支持自家孩子在仪刀营“深造”,只要下一次科举能参加就好。

很多世家就这点好,能生,孩子多,备选方案也多,范不着因为一个子侄后辈得罪天子、韩佑、黄有为,只要孩子不在军营里被祸害死,捏着鼻子认了。

捏着鼻子认了的人,不止有家长,一百个幸运倒霉催也是这个态度,包括风白。

国朝有很多世家,顶级世家不多,屈指可数,除了赵家外,还有一直在西地的风家。

风这个姓很少见,却是华夏文明起源口传历史的姓氏,也是华夏最早的姓氏。

燧人氏自立为“风”,《帝王世纪》中,伏羲也姓风,太昊伏羲,以木德王,为风姓。

到了后世,风氏这个姓氏很少见,大部分都分布在台湾省。

西地风家,名门望族,祖上也是前朝少有的异姓王。

众所皆知,如今唐朝南北二关战事最多,北侧众多游牧民族,还有大大小小的部落,今天不爽明天不忿,隔三差五的打,没完没了的战事,南关则是深山老林,前面是南诏诸部落,后面则是真腊,那些部落和北关情况差不多,今天打明天服后天当老六。

实际上早在百多年前,中州西侧也是战事连连,西域诸国光是上规模超过三十万联军的大战就有三次,接连三次都被打散打退,除了前朝开国皇帝第一次御驾亲征外,之后两次,则是风家大放异彩。

风家本是京中人士,风白太爷爷也就是风定涛为兵部郎中,娶了开国皇帝的亲孙女变成了皇亲国戚,第二次西域诸国联军时,风定涛这个精通西域诸国语言的驸马被派往西关,西关告急,风定涛带着随从二十余人出关暗中接触西域联军不同势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从内部分化了联军。

仅靠风定涛一个人,三十六万联军,其中八万退兵了,还有几个小国举棋不定。

风定涛立下大功,以驸马之身被封为西关正四品的轻车都尉。

有了武将官职,风定涛又率九千精骑出关作战,屡立战功,来来回回经过长达七个月的苦战,与西关众将士打退了联军,又被封为正三品的上都护,可以说是西关的三把手了,镇守西关。

十六年后,西域诸国联军卷土重来,风定涛再次大放异彩,守城苦战足足三个月,待敌军联军疲怠时作为先锋军率兵出城厮杀,一路斩敌无数高歌猛进,西关军伍士气高昂紧随其后,第三次打退了联军。

战事结束后,风定涛被封为异姓王,也是唯一一个不是从龙之臣被封王的人,燕王,世袭罔替,世代镇守西关。

风家世代从军,鲜少离开西地,也从不参与朝堂之上的破事。

西地风家有功于朝,无论是前朝还是本朝,周老八登基后也没动风家,更不敢动风家,风家依旧顶着“燕王”这个异姓王的名头,事实上本朝也只剩下这一个异姓王了,唯一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