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写好了给皇帝的表书,让北辰感到意外的是,卫青竟然拿给他看了一眼,然后才让使者飞奔回报。在表书中,卫青提及
“幸得北辰,此人非凡,犹如天助。虽有曲折,然畅行草原,直取龙城,斩敌上千,虏八百余,牛羊财物无数北辰此人作战勇猛至极,特奏请陛下赐封北辰先锋之名,随侍左右,洗去污名!”
回程比去程要容易许多,呼啸的汉军万骑浩浩荡荡地南下。他们士气高昂,满怀胜利的喜悦。他们的身影在草原上划过一道道壮丽的风景线,彰显着大汉头角展露的峥嵘。
长安,未央宫内,文武百官齐聚一堂,虽身着华丽的官服,佩戴着各式各样的饰品,彰显着他们的地位和荣誉。但他们的脸上都带着谨慎的神情,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的心情非常糟糕。
朝会的氛围异常压抑,因为此前派出去的四路大军攻打匈奴,其中三路都已经确认失利。公孙贺率一万骑在草原上游荡了一圈,却没能找到匈奴人的踪迹,无功而返。公孙敖则遭遇了匈奴大队骑兵,中计被伏击,损失惨重,折损了七千余人,大败而归。最惨烈的是李广,他几乎全军覆没,本人也被生擒。幸亏李广经验丰富,才得以夺马逃回大汉。
此刻的朝堂上,弥漫着一种沉重而悲凉的气氛。一路大军无功无过,两路大军败亡,惨烈之气压抑着每一个人的心。只剩下卫青一路大军,迟迟没有传来消息,让人们对卫青取胜的信心变得几乎渺茫。
文武百官们面色凝重,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紧闭双眼,眉头紧皱,神情严肃。他的思绪此时已经飘飞到无边的草原之上,心中浮现一个身影,“卫青啊,你现在到底在哪里呢?”
时间仿佛变得异常缓慢,朝会上的每过一柱香都让人更加窒息。过了许久,近乎凝滞的氛围终于被太监焦急尖锐的声音打破
“车骑将军卫青急报,大胜!大胜啊!”
这一声呼号像是在沸水中加入了无数食材,整个大殿瞬间活络起来,百官没了威严,如同菜市场一般热闹纷纷。皇帝陡然睁开双目,从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起身,俯瞰着下方的群臣。
太监焦急爬上大殿阶梯,跪伏着将军报的竹简送到皇帝手中。皇帝一把掠过呈上来的竹简,急忙展开,见卫青笔墨,扫视一眼,放声大笑起来。
“诸卿,朕曾言寇可往,吾亦可往!汝等知卫青何之乎?”
殿内群臣也是惊奇,有人适时附和道“陛下,愿闻其详!”
“卫青,智勇超绝,奔袭数千里,直取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大破守军,斩敌千众,虏近千余,缴获牛羊财物无数!匈奴?有何惧哉!朕欲封卫青关内侯,诸卿有何异议?”
皇帝话语彻底在大殿内炸开了锅,看着群臣难以置信的神情,皇帝满意的大笑几声,拾起案几上的竹简,下了大殿,回首不忘吩咐道
“卫青凯旋之日尔等出城去迎!”
在归途中,汉军骑兵们归心似箭,只用了半月时间便从龙城返回了上谷郡。虽然回程中被匈奴人发现了踪迹,但为时已晚,汉军已经顺利进入关内。
卫青留下大军驻守上谷郡,然后亲自率领数百人押解着八百余名匈奴俘虏,浩浩荡荡地前往长安复命。当他们抵达上谷时,皇帝的赐封就已经下达。被封为关内侯,这让卫青颇感意外。
当使者提及其他几路大军损兵折将的情况时,卫青才恍然大悟为何封赏如此之重。至于北辰,皇帝只是简单地提了句“准。”但这对北辰来说已经足够了。他明白,只要能够洗去污名,继续征战沙场,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便是夙愿。
卫青亲自为北辰削去墨痕,在众将士面前亲口赐其先锋之名。不过,当队伍出发时,使者却不准北辰跟随,卫青虽然坚持,但使者直接搬出皇命,卫青无奈,只能给北辰一块令牌让他先行前往长安,在长安卫府相聚。
北辰也能理解,汉朝以降,异人方士地位便直线下降,而且数量越来越少,朝廷对异人方士是戒备远大于重用,才有大汉律那一条,不得为异人封功授爵。去年,听说长安又出了“巫蛊之祸”,让朝廷对方士异人的管控极为严苛,有一阵儿都禁止异人方士进出长安城。
当长安城高大宏伟的城墙出现在北辰面前时,他心神也为之一振。长安城就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屹立在平原的心脏地带,散发着庄重而威严的气息。
城墙有三四丈之高,城墙的颜色呈现出玄色,历经岁月的洗礼,却愈发显得古老而神秘。城墙的外侧有深达8米的壕沟,像是一条巨大的裂痕,将城墙与外界隔离开来,壕沟的宽度足以让任何人望而却步。
城墙上的箭楼高高耸立,仿佛是长安这座宏伟之城的眼睛,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北辰比大队人马提前一天到达长安城,即便有卫青的令牌,对他的盘查还是极严,所幸卫青大胜而归,无人刁难他。
长安确实繁华,北辰晃悠一日,并没有去卫青府上。皇帝的意思他看的很明显,皇帝不想让卫青此战功劳与他这个异人有任何关系,毕竟皇帝痛恨异人方士天下皆知。
有卫青赠送的金银,北辰挑了间客栈去住。晚间,想着坊间传闻长安青楼的大名,本想去放松一番。却不曾想那青楼的莺莺燕燕竟大多卖艺不卖身,愿意欢好的那些女子见北辰魁梧体型竟也都纷纷拒绝。
南边的女子确实比边塞的娘们要水灵一些,而且这青楼女子又是其中翘楚。北辰虽心中欢喜,但在青楼问了一圈,只有一女好奇异人体格,与他尝试了一番,但最后不得入,北辰只好悻悻放弃,转头回客栈睡觉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