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时,吴争毫不客气地打断钱肃乐的话头,沉声道:“太慢了。别人不知道,诸公难道也不知道?朝廷与我不是一条心,如果等到报上去,经内阁无数次的商议,再筹划共同出兵……黄花菜都凉了。自己遭的罪,痛,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也只有靠自己报复回去,才可证明自己的强大。”
“至于证据……我不需要!大将军府一样不需要!”吴争用力地一挥手道,“打胜了,自然就会有证据!若还没有,造一份证据出来,输家敢不认?!”
“那……以何名出师?”
“为死难的无辜匠人复仇!”吴争坚定地说道。
这话,还真没人信。
骗骗寻常百姓也就是了,真骗不倒在场的所有人。
为十多个殉难的匠人,动用大军,再添无数冤魂?
但,没有人敢否定。
因为,这就是,至理,明言!
吴争一开始就说过了,强事,绝不能少了国家报复。
只有报复,才能有存在的尊严!
钱肃乐再没有应对的话了。
实力,才是真正的证据,不可被否定的证据。
无论千年前,还是千年后,这,从来都是世间不可忽视的基本规则。
话糙,理不糙。
吴争的话听起来非常鲁莽,但契合了兵家之道。
战机稍纵即逝。
真要将所有事,都调查清楚后,再来决断的报不报复。
那么,许多时候,战机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的心中都有愤怒,这种愤怒可以被传达到每个将士身上。
所谓哀兵必胜,就是这个道理。
吴争随即下令,泰州卫(原靖江卫和泰州新军合并而成)扩编,人员编额为三万人。
天晓得,这哪是扩编?
泰州卫原本就是三万人,只是当初与清廷停战和谈,清廷提出江北驻军不得超过一万人,以此来换取清廷对北伐军占领泰州、泰兴、各皋的承认。
所以三万大军,对外只说是一卫一万人,却有着二万辅兵,这无非是掩耳盗铃罢了。
可清廷也没办法啊,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权当不知晓。
吴争这是打算,以这次变故做为借口,直接突破协议的限制了。
同时,急调吴淞卫和临时征调军校学员,渡江备战。并调金华卫、处州卫各有力之一部,部置于吴淞、刘河堡(明卫所,在沿海吴淞以西),充当预备队。
令宁波、广信二卫进入戒备,防御来自江西、福建清军的进犯。
这等于是“全国动员”了。
一日之间,十一府之地,诸卫都被牵扯进来。
或许吴争自己都没有想到,情况会演变成这样。
原本想着,一面积极备战,一面给清廷挖几个坑,阻碍清廷也得到喘息的机会。
但吴争觉得自己没错,乱世之秋,唯有狠,才能生存。
吃哑巴亏的事,只会让人看不起,从而影响辖下军民的士气。
打过去,等打败了或者打不动了……再想辙也不迟!
这就是吴争此时真实的想法。
在没有任何预案的情况下,一场突发的变故,又一次拉开了战争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