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精气神(1 / 2)

肖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话题人物,此时的他正在整理着郭嘉他们带来的讯息。

随着战斗次数越多,实力增长越强,肖峰对于自身战力的了解也越深刻。

这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武将计”和“必杀技!”

在肖峰现在的战斗系统中,武将计和军师计是能够通过道具或者武器来获取的,而且一旦获取后,一段时间的学习使用可以固化起来,这样只要有“技力”就可以发挥作用,至于效果如何,大部分都与自己的实力有关。这些肖峰也都清楚,而且就像游戏中点两下就可以发挥出来,这点很直观,也很容易。

而必杀技则不然,游戏里面能够激发出来全靠武将的发挥,根本没有操作的可能,即便是那些增加必杀技触发几率的特性,也不敢保证需要的时候就能激发出来,总而言之,必杀技在游戏里是不受自己操控的。

但在现实世界中,肖峰发现武将计和必杀技是可以操控的。

肖峰这段时间的探索发现,使用武将计需要消耗自己的技力。而技力又是哪来的呢?

经过一番观察实验后,肖峰发现,这种武将计消耗的“技力”和必杀技需要的“能量”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这点肖峰通过对自身和何晴的观察感受,终于得出了自己的判断。

何晴是拥有技回的特性,所以何晴的技力在不断的补充,只要发出的武将计没有一次性耗光,每秒2%的回复速度可以让她在一分钟内恢复全胜,那就可以说何晴的技力永远都不会用尽,理论上何晴的武将计可以做到一刻不停的释放,而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在实际战斗当中,肖峰就发现何晴长时间释放武将计之后,哪怕技力充足,但她的身体却是出现疲惫的神色,看上去有些萎靡不振,释放的武将计威力也是大大折扣。所以每到这时候,她都会用命疗术给自己治疗,而治疗过后整个人又可以像之前那样不断释放武将计。

但是,肖峰清楚,命疗术这一类的武将计在游戏里面的作用就是增加武将的体力,而现实中,这类武将计虽然能够救人,但根本上依旧是增加体力,而体力的增加也在增强体质,让病人得以存活下来。

同样的,肖峰的特性是体回。也就是说自己的体力能够时刻充足,连带着体质也在不断的恢复。所以,肖峰在多次将自身所有的技力耗费完后,身体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但通过镜子就发现,此时的脸色苍白,活动的时候虽然也能够做到如臂使指,但大脑中却是显得非常沉重,有点拖不动的感觉,用手摸上去冰凉,就像大病一场似的。

所以,联想到之前自己上学时接触到的一些道家理论,里面关于精气神的论述。肖峰就有些眉目了,而这段时间的实验为验证了自己的判断。

何晴释放武将计所用的技力可以称为“气”,虽然气很多但长时间的战斗仍旧会感到疲惫,而这种造成体内疲惫的因素,是身体精力的损耗,所以可以称之为“精”。

而精则可以通过命疗术来补充。

“精”的损耗会让人感到身体乏力,体内空虚而萎靡不振;“气”的丢失则会让人感到虚脱犹如大病痊愈。

武将计就是如此,看起来消耗掉的只是气,但却与精有关。

而必杀技也不同,它的发作与技力无关,所以消耗的不是气,而是精气神中的“神”。

肖峰以及龙大他们几个多次战斗的时候,必杀技也见过不少。起初的时候,对于必杀技这个设定感到很矛盾,因为很多时候必杀技都不能够一击必杀,甚至在面对武将的怪物的时候,也只是将其重伤。

但随着实力的增强,肖峰渐渐明白,必杀技的强弱一来与自身实力相关,再就是跟自己的意愿也有关。

意愿其实就是自己的控制力,控制的东西就是“神”。

而且这种“神”并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

在肖峰看来,杀气是神的一种,怒气是神的一种,甚至于战意,疯狂,嗜血等等情绪都是神的一种,这个“神”蕴含广阔,却都是人体内特殊的情感存在。

这个神,有些武将或许只有一种组成成分,就像龙二的杀气,龙三的嗜血,也有这武将的神含有好几种,就比如龙大的怒气和杀气,肖峰的杀气和战意等等。

组成的成分无关紧要,主要是看拥有“神”的多少。

当然,必杀技并不是只要有“神”就可以使出的,还需要搭配“精”。

也就是说,使用必杀技时,精为其提供使出的基础,而神则是使出的条件。当基础夯实了,条件达到了,自然就能够使出。

而必杀技的强大与否,也在于精的基础是否牢固,还有就是搭配的条件有多大。

就以龙二的杀气来说,杀气就是神的一种,以龙二现在的枪系必杀技来说,旋樱豪烈都可以使出,其中豪烈的威力要比旋樱大许多,这期中就是杀气的比例造成的,同样的,在两次豪烈的释放当中,若是加入到的杀气不同,那造成的威力也不同。

当然,这些杀气,怒气既然可以释放就会有消耗,所以在一场战斗中,一个武将的神是有限的,而当神消耗后,即便在不断恢复也无法像武将计那般持久。

不过,在某些特性的作用下,这样的消耗会大幅度减少。

就比如说龙二的骁勇,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必杀技发动几率,而现实中龙二的这个特性更加强大,因为这个特性可以用别人一半甚至更少的“神”触发必杀技,而且威力更强。

特性就是如此强大,就像肖峰的体回侧重于精,何晴的技回侧重于气,龙二的骁勇就是侧重于神。

三者不同,却又在某一方面彼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