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军左前方五里的地方,五千明军早就列好阵型严阵以待。
就在清军数股哨骑来来回回探查明军底细时,刘国能和张文耀在查看了附近地形之后,决定背靠浑河面南布阵,静待清军的到来。
本着未虑胜先虑败的原则,在不知道清军究竟有多少人马的情况下,刘国能和张文耀决定采取最为稳妥的挖壕筑墙的方式构筑工事,以此来增加士卒的安全感和信心。
当初兵部给他们下达的袭破赫图阿拉、造势威胁建州侧翼的任务早就完成,现在他们这支只有五千人的孤军已经深入到了建州的腹地,在外界消息完全隔绝的情况下,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留着性命,等到主力击破清军主力、一路打到盛京,那样他们才能平安回返大明,享受应得的荣耀,以及那些藏在某个地方的大量财富。
明军首先派出了四个各二百人的小方阵,将留下的数十骑清军哨骑隔绝在外,防止他们进行骚扰,随后数千名随军青壮在明军的指挥和监视下开始挖掘工事。
明军在营地东、西、南三面挖出了前后间隔三十步、每隔五十步便有一个对外通道的环形壕沟,将自己的整个营地包裹其中。
第一道壕沟边沿隔二十步放置一门虎蹲炮,每门炮有两名炮手站在壕沟内,随时准备操纵火炮的发射,两千名长枪手与五百名刀盾手蹲坐在壕沟内,负责与冲到近前的清军肉搏。
第二道壕沟里,位于前面虎蹲炮的空档之间各置有带着三角支架的抬枪一门,用以射杀较远的目标。
两千名铳手分作四阵列阵第二道壕沟后面,这样可以根据清军的主攻方向随时移动。
因为考虑到刘张两部参与的都是小规模战斗的缘故,兵部特意给他们配发了二十门抬枪。
抬枪长达一丈左右,重达二十余斤,有效射程可达两百余步,威力巨大,有着九头鸟的绰号。
抬枪带有三角支架,类似于后世机关枪的两条支架,使用的是一两重的大弹丸,属于重型单发武器。
作战时,射手趴伏与地面瞄准后击发。
抬枪虽然威力惊人,中弹者绝无幸免,但装填速度太慢制约了它在战斗中的地位。
在大型会战的战场上,这种临敌只能一发的火器作用太小,虽说中枪者必死,但你一枪要打准了才打死一个敌人,对于动辄成千上万人参与的战阵上来讲,这种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道壕沟里的虎蹲炮施放完后就会顺着壕沟向后面转移,然后第二道壕沟里的铳手开始实施第二波打击。
但是抬枪在这种相对较小规模的战斗中,尤其是防守时倒是可以发挥出它的最大威力。
就在明军构建好工事后不久,代善领着两红旗的三千人到达了距明军不远的地方。
刘国能和张文耀在观察到清军还不如己方人数多时,心里是既感轻松又觉失望。
轻松地是清军人数不多,这场战斗将不会太过困难。
失望的是本想凭借工事杀伤更多敌人,立下更多功劳的愿望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