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邯郸(二)(2 / 2)

大燕公子 山中老犬 1867 字 11个月前

这个时候,答应派兵增援赵国的魏王魏圉,日子并不好过。

在九月份,秦军大举向赵国进犯的时候,赵王丹就派使者前来魏国都城大梁,拜见魏王魏圉。要求魏国按两国盟约规定,派兵增援赵国。

魏圉在朝堂上,召集众臣,商量此事,没想到引起了激烈辩论。

除魏相子顺,大臣周欣、子其等少数人,赞同魏国应按前段时间,与赵国上卿虞信签订的两国盟约,派兵增援赵国外。

其余众多的大臣,都反对此时派兵增援赵国。反而认为秦国攻打赵国,对魏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有大臣对魏王道:“王上,我魏国为什么这个时候,冒着得罪秦国的危险,要派兵去增援赵国呢?”

魏相子顺,问这个大臣道:“何谓也?”

这个大臣回答子顺道:“此番秦赵之战,秦若胜赵,则吾因而服焉;秦国若不胜赵,我魏国则可承其敝,而击之。这对我魏国来说,不是两全其美的事么?”

子顺摇了摇头,对这个大臣道:“不然。秦自孝公以来,战未尝屈;而今,又有白起等众多良将,何敝之承?”

又有大臣对魏王道:“王上,纵使秦国大胜赵国,于我魏国何损?赵国被秦国打败,赵国遭到羞辱,乃我魏国之福也。”

子顺又反驳这个大臣,对魏王道:“大王,秦国,乃贪婪、暴虐之国也。若秦国胜赵,必复他求。吾恐于时,我魏国就要受到秦国大军进犯了。”

“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王上,如果我魏国不悟,赵国被秦所破,必祸患将及我魏国。这样的话,我魏国之人而同于燕雀乎!”

魏王魏圉自己已收到了自己妹妹赵魏氏的来信,恳求自己派兵援助赵国。

这个时候,又见朝堂众大臣,意见不已,相持不小,顿时也感到万分的烦恼。

只好一面让大将晋鄙先召集大军,另一方面想看看情况再说。

十月,秦王嬴稷得到讯息,知道魏王正在召集大军,准备救援赵国。大怒,就亲笔给魏圉写了封信。

信中告诫魏王道:“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之者,吾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圉接到秦王嬴稷的信后,害怕极了。

最后想出了个折中的办法,命大将晋鄙先召集大军十万,前往邺城(河北临漳县西一带),然后驻军观望秦赵两国相争,名为救赵,实挟两端。

魏圉又严令大将晋鄙,如没看到自己给予他的虎符,不得率军前去邯郸与秦军交战。

魏相子顺看到魏王如此,心中感到十分失望,对大臣周欣、子其道:

“秦国乃虎狼之国,但现在崤山以东各国都疲惫不堪、萎靡不振,韩、赵、魏三国争相割地以求偷安,东西二周两位天子也折腰归顺秦国。”

“燕国、齐国、楚国也屈服了。由此预见,不出二十年,天下都将归秦国所有了!”

“在下做为魏相,但我王对我的建议不予采纳。是我这个相国的建议,有不合适的地方,建议不合君主的心意。”

“在下再做魏国的相国,享用我魏国的高额俸禄,是不做事白吃饭。这样一来,我这个相国的罪过也太大了!”

说罢,不顾周欣、子其等大臣的阻拦,承病辞去了魏国相位。

魏王魏圉在命令大将率军十万,驻留邺城后。

又不好意思,因此而得罪赵国和自己的妹妹赵魏氏。

左思右想,都想不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就召见了,自己信任的客籍将军辛垣衍,想问问他的主意。

辛垣衍沉思良久后,对魏王道:“大王,秦王之所以要急着攻打赵国,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的原因,名义上是因为赵国毁约,不给秦国六城。”

“但实际上,是因为以前秦王同齐湣王争强称帝(一称西帝,一称东帝),后来齐湣王取消帝号,秦王也被迫跟着取消帝号。”

“现在齐国的国势已大不如从前,比起齐湣王时代,要衰弱很多。而如今,惟独剩下一个秦国独统天下,此次秦军东来,未必就是贪取邯郸城,他的真实意图是想恢复往日的帝号。”

“倘若我王派使者前往邯郸,劝说赵王派遣使者前往秦国,拥戴秦王嬴稷称帝的话,秦王必定会感到非常高兴,那么他就会下令秦军,撤围而去。”

“这样以来,一方面我魏国不用再出兵增援赵国,另一方面,我魏国也不用得罪秦国。此乃两全之计,何乐而不为呢?”

魏王听罢辛垣衍的话后,心中大喜,对辛垣衍道:“辛将军,可否愿意前去邯郸劝说赵王?”

辛垣衍一甩袖袍,抱拳躬身对魏王道:“王之所命,固所愿也、不敢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