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反击(四)(1 / 2)

大燕公子 山中老犬 1813 字 11个月前

蓟都,亲和殿书房。

姬康坐在书桌之旁,缓缓放下了手中从前线刚刚传送回来的绢帛。

这是前线统帅李牧亲笔所书,通过军部加急送回的。绢帛中的内容除过大军行军经历之外,也向姬康禀报了即将会战的日期。

“五月初八会战,就是今日。”姬康嘴里喃喃念道。

站起身来,来到书房的窗户前,面朝西北方向,只看到了蓟宫内层层叠叠、金碧辉煌的房檐。抬头极目远望,发现此刻蓟都的天空,亦旧是那么的碧蓝。

亲和殿下的过道两旁,百花竞相绽放。远处草坪上,女儿姬婳带着几个宫女,正在草地上奔跑嬉笑。红色宫墙之外。也隐隐传来大街市井人们的喧嚣声。

一切是那么的美好,一切又是那么的平和、安乐。

回到书桌之旁,姬康铺开一卷白色的纸张,从笔架上摘下一支紫毫笔,想提笔写点什么,可内心思绪一片翻滚,感触颇深,居然无从下笔。

半响之后,姬康终于落笔。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姬康写完此句后,放下手中之笔,重新看了遍自己所书的这行字。

然后抬起头来,朝侍候在旁的侍令官问道:

“王从,现在是什么时辰?”

“启禀王上,当下是午时三刻。”

姬康“哦”了一声,又来到了窗前向北望去。

王从在旁,只听到自家君王嘴里轻轻念叨了一句:

“不出意外的话,会战恐怕已经开始了!”

头曼城南。

被工匠们打磨称圆形的石块,从燕军大阵一块接着一块的腾空而起,砸向匈奴大军。与此同时,一阵“啪,啪,啪……”的爆响,大团的烟雾,在燕军前方的步兵纵队中冒出。

没办法,燧发枪就是有“烟雾”这样的毛病。

准备冲刺的匈奴大军,包括在后方观阵的单于头曼,皆愕然地看向了对面的燕军。

要知道,今日同燕军决战,是六万对两万多以众击寡的战斗。只要让匈奴大军近身,可以说胜利的天平,就已倒向了匈奴一方。

燕军所使用的投石车,固然威力巨大。但根据头曼目测,从其高度可判断出,这只是小型的投石车,打击距离是有限的。并且燕军的投石车数目并不多,最多也就是百余架。

事实也证明,燕军投石车对于冲锋的匈奴大军,造成的伤害并不大。

头曼乃至众多匈奴将领们根据以往的经验,随后近一点的距离上,迎接匈奴大军的,应该是燕军铺天盖地的箭矢。知道燕军的弓箭射程在百米之上,超过匈奴装备的弯弓射程甚多。

但凭借头曼城南的地利,以及战马的冲刺和匈奴与生俱来的射手本质,足以抹平武器装备上的不足。人的臂力不是无穷的,只要挺过对方箭矢的几轮射击之后,其后根本不足为惧。

….

众所周知,马匹的体力和耐力也是有限的。骑兵冲锋,并不能在开始时就极限冲锋,而是在冲锋的过程中逐渐提高马速。

匈奴做为马背上的民族,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匈奴大军也只有在靠近对方百米左右后,方会将战马速度提至极限,冲击对方的阵营。只有如此,才能最大发挥骑兵的冲刺作用,并同时给予对方最大的杀伤。

而且这个距离,也是己方箭矢攻击燕军的射程。

在众多匈奴将领的印象中,同中原大军对决,只要前期付出一定的代价,顶住了对方投石车和弓弩箭矢的远程打击之后,冲至到对方大阵近身而战,对方也就只能实打实的同自己“死磕”了。

但从来没有在距离尚有三百米之远的地方,碰到今日的莫名状况。

除了投石车的打击之外,在对方“长棍”发出的爆响当中,不但是匈奴前阵,即使是后方马队中的不少勇士,皆不断从马背之上摔了下来。

要知道,这样的距离,可是远远在箭矢的射程之外啊!

战马的嘶鸣声,头盔以及铠甲的撞地声,顿时响成一片。

很快就有未死的伤员,躺在地上,开始大声呼喊惨叫起来。

凡是被燧发枪击中的马匹和人员,伤口都非常深,突突地向外冒着血液。即使身着金属头盔和铠甲之人,也没能阻挡住弹丸的射入。

这,真是太可怕了!简直是超出了人的认知,恐慌情绪顿时弥漫在了匈奴大军当中。

燕军步兵纵队中,苏木看到自己率领的第一排人员射击完毕之后,佩刀随即放下;等到第一排人员顺着间隔向后移动的同时,第二排人员已来到了刚才第一排人员站立的位置。

苏木随即又挥动手中的佩刀,指向前方,再次大喊一声:“射击。”

烟雾之中,一阵爆响之声再次响起。

等到第二排人员退下之后,第三排人员随即前行,随着苏木的指挥向前方射击。

而等到第三排人员射击完毕向后退去后,已经装填完弹药的第一排人员,又来到了前方自己刚才的位置,举枪又朝前方射击而去。

燕军前方步兵纵队中,枪声几乎没有任何间断。

这就是燕军装备有燧发枪的步兵,“三段击”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