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此去瀛洲为帅者(1 / 2)

而大儒,自是不会轻易被黄白之物动其心志。</p>

“玄德啊,倭国可是光武先帝所定的附属国,轻易容不得污蔑,可要好好查清楚一点,如果倭国已被它国所灭,我大汉作为宗主国亦该为其做主才是。”</p>

卢植沉声开口道,眼神之中流露的却是几分危险。</p>

蔡邕则是拍了拍李基的肩膀,温声道。</p>

“贤婿,不想那瀛洲却是复杂如此,若是后续查清真相了,还请派人告知老夫一声,老夫也可教修史书那些老友及时更正错误部份。”</p>

至于在经学之中名声最大的郑玄颤颤巍巍地在孙乾的搀扶下站起来后,握在掌心的手杖重重地敲了一下地面,道。</p>

“君辱臣死,那撮尔小国也敢辱我大汉,已有取死之道!”</p>

“刘府君,在此老朽提上一个建议,若是当真查清瀛洲蕴藏大量金银矿物,那倭国纵使尙未被灭,老朽也定要向朝廷上书去了倭国的附属国,再请刘府君何不效仿西域之事,建立一个瀛洲都护府?”</p>

不得不说,论儒家的刚烈气节,汉代也算是一个顶峰了。</p>

明明郑玄的头发胡子都彻底花白,但依然腰间佩剑,甚至说出来的话语比卢植来得都还要刚。</p>

对于这三位如今坐镇仁德书院的大儒老宝贝,刘备与李基自是陪着笑脸一路送着他们离开。</p>

不过李基可以肯定的一点,有这三位大儒于一侧见证,算是完完全全将这一件事给做实了,再也无须担忧舆论上会出现什么问题。</p>

几个当代大儒联手的话,连圣人经典都一样能曲解成想要的形状,更别说是李基提前准备好了一切的情况下将倭国给弄成想要的形状。</p>

至于现在的倭国冤不冤,李基不是很清楚,但是只要彻底确认了倭国的金银矿藏消息,那么这种事情便不再重要了。</p>

别看汉代儒家的思想似乎对外也不乏主张怀柔的,一副无害无欲无求的样子,但考虑一下汉代版图比秦代多出的那一大片西域地区,就明白它并不是无害,而是没有发现能让他们露出獠牙的地域。</p>

倘若瀛洲没有透露出似乎金银遍地的消息,纵使是倭国表现得再有暴秦遗民的嫌疑以及对大汉有不轨之心,恐怕不少文臣的态度都会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太过于劳民伤财了。</p>

归根到底的,除非是类似于匈奴那样的世仇,会让大汉不惜一切代价死磕之外,其余的往往需要计较的都是利益问题。</p>

而等刘备与李基回到了侧厅之中,关上房门,刘备又给李基倒了一杯茶水润了润喉,方才缓缓地开口道。</p>

“子坤,适才那个高句丽渔民的翻译大体都是错的吧?”</p>

或许别人不知,但掌握着锦衣司的刘备自然清楚甘宁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李奥利以及三个倭人又是何时被李基带到了府中。</p>

期间隔了大半个月,足以让李基妥善地安排一切了。</p>

只是这一切,刘备同样也清楚李基没有刻意瞒自己,李基同样也明白刘备一直在默许着自己。</p>

“基需要借倭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话,请主公恕罪。”李基俯首承认道。</p>

刘备叹息了一声,道。</p>

“子坤,备看得出你颇为不喜倭人,区区外族,若子坤不喜,只要是备能力范畴之内,灭了也就是了。”</p>

“只是今日子坤借倭人之口道出瀛洲那边金银遍地,蕴藏着大量金矿银矿,若是事后没有找到,恐是对子坤威望的一个重大打击。”</p>

李基闻言,方才明白刘备略微有些发愁的地方是在何处,当即答道。“主公放心,瀛洲确有金银矿藏,唯有这一点未有丝毫虚假。”</p>

“当真?”刘备的精神一震,忍不住再度确认道。</p>

“自然是如此,并且倭国也确实有几分是暴秦遗民的嫌疑,只是最终结果如何需要仔细探查一番。”李基温声答道。</p>

“若果真如此,那瀛洲确实是不得不取,那金矿银矿说不得便是今后再兴大汉不可或缺的资粮。”</p>

刘备捋了捋胡子,完全抛开李基的影响,发现以着当下吴郡的情况来看。</p>

取瀛洲,确实是百利而无一害。</p>

甘宁船上刘洋所书的密报,刘备同样也看过。</p>

尽管甘宁没有深入瀛洲,但是刘洋也远远窥视过如今岛国的军队状况,远比刘备所想像的要弱,甚至可能还不如夏商时期。</p>

以着如今吴郡的底蕴,单独攻下瀛洲也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情。</p>

并且,在用兵方面,刘备对于李基几乎存在着一种盲目的自信。</p>

子坤既然判断能打,出错的可能几乎是微乎其微。</p>

再者,与李基彻底交心后,刘备也确信了大汉坍塌在即的事实。</p>

即便是如今的吴郡人口、经济依然远不如中原地区,唯有良田已是无数。</p>

这种情况下,若是吴郡能凭借着海船的优势取得瀛洲,那么瀛洲之中的金银矿物将会源源不断地成为吴郡的经济底蕴。</p>

没有足够的钱粮人口,凭什么再兴大汉?</p>

在大汉坍塌之后,迅速地平定乱世?</p>

特别是如今吴郡士卒已休战一年,又有无数良田丰收,兵力粮食可谓俱是不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