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诸葛乔回蜀探亲,刘阿斗初显智量((1 / 2)

相较于三年前,刘禅的仪容举止有了质的变化。</p>

少了稚气,多了意气。</p>

策马驰骋间,竟隐隐有几分刘备的影子。</p>

一时之间,诸葛乔思绪万千。</p>

后世的文人墨客,常评价刘禅为暗弱之资、昏庸之主,更有“扶不起的阿斗”流传于世。</p>

然而。</p>

相较于那群俗士儒生,诸葛乔更相信诸葛亮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p>

俗士儒生的评价大抵建立在“刘禅是季汉亡国之君竟不能守君王气节而亡”的基础上;诸葛亮的评价更侧重于刘禅的仁德智慧器量。</p>

俗世儒生又推崇刘谌而贬低刘禅,认为刘谌最有气节。</p>

对此。</p>

诸葛乔是不认同的。</p>

一群没当过皇帝甚至都未执掌过国家权柄的人,去教刘禅如何当一个贤名圣君,</p>

本身就不合常理!</p>

推崇刘谌而贬低刘禅,亦只是对刘禅的抹黑!</p>

刘谌虽然自刎,但跟大部分俗士儒生一般,追求的只是个人美名。</p>

刘谌若真的愿为国家而死义、愿为刘禅分忧,那么当诸葛瞻率成都最后一批义士入涪拒敌时,刘谌就应该诀别妻子投军杀敌。</p>

而非等诸葛瞻战死绵竹后跑来劝刘禅“背城一战,同死社稷”,劝完就去昭烈庙“杀妻子后自刎”以示气节。</p>

自古谏君而死节者,不是撞死朝殿,便是悬尸于城门。</p>

如刘谌这般跑到祖庙“杀妻子后自刎”的,诸葛乔是闻所未闻!</p>

不敢抽刀向仇敌,只会挥剑杀妻子。</p>

不敢沙场血战死,只会祖庙骂君父。</p>

在诸葛乔眼中,刘谌只是沽名钓誉的懦夫罢了。</p>

反观太子刘璿,在刘禅投降后与姜维、张翼同战而死,评价竟不如一“杀妻子后自刎”的刘谌。</p>

何其可笑!</p>

只追求个人美名的刘谌更不会明白,当诸葛瞻等人请命入涪拒敌时,这群义士的家小就尽皆托付给了刘禅。</p>

为臣者,为君死义,是忠义;为君者,为臣保嗣,是仁义。</p>

刘备遗诏敕子中亦有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p>

当诸葛瞻等人在绵竹战亡,刘禅在成都的亲信皆尽失。</p>

当群臣皆要降,刘禅放弃君王气节,选择了“为臣保嗣”,这便是刘禅恪守的仁义。</p>

刘谌不明白,俗士儒生同样不明白。</p>

若为了君王气节而不保臣嗣,如何对得起为刘禅死义的忠臣义士?</p>

又如何对得起刘备那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p>

若真的不愿抵抗,又何必让女婿诸葛瞻引兵拒敌?</p>

历朝历代帝王中,论刻薄寡恩,刘禅在末流;论仁德器量,刘禅在上流。</p>

故而。</p>

诸葛乔情愿以兄长的身份助刘禅立足于这乱世,而非去追求权谋之术以臣挟君。</p>

凝思间。</p>

刘禅已经下马立于道旁,拱手作揖行以弟之礼。</p>

诸葛乔收起思绪,下马来到刘禅面前。</p>

看着刘禅那清澈又满怀期待的双眸,诸葛乔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熟练而精准的在刘禅的脑门儿上一敲。</p>

故作严肃:“阿斗,你如今都是监国太子了,别总喊‘阿乔吾兄’,说白话!”</p>

话未说完,诸葛乔自个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p>

刘禅揉了揉脑门儿,亦是笑了起来。</p>

如今。</p>

诸葛乔十八,刘禅十五。</p>

稚气虽逝,情义却未逝去半分。</p>

城头上。</p>

见诸葛乔竟然在敲刘禅的脑门儿,而刘禅不以为忤反而放声大笑,一众军卒纷纷惊掉了下巴,一个个目瞪可呆。</p>

“太子的脑门儿也是能敲的吗?”</p>

“要不要告诉司徒?”</p>

“你疯了!那是辅汉将军诸葛乔,太子的义兄!”</p>

“平定凉州的辅汉将军?辅汉将军不是在凉州吗?怎会忽然返回?”</p>

“这不是你我能问的!辅汉将军一脸笑意,定是有好事!”</p>

城头的军卒议论纷纷。</p>

城下。</p>

诸葛乔和刘禅叙旧后,将关中大捷的战报递给了刘禅,又将黄忠于长安城逝去的消息告知刘禅。</p>

听闻黄忠逝去,刘禅忍不住身体一抖,忍不住热泪盈眶。</p>

虽然心中有预料,但听到黄忠在长安城逝去的消息,刘禅依旧忍不住悲伤。</p>

刘禅强忍泪水:“兄长,老将军可有遗憾?”</p>

诸葛乔感慨道:“老将军替陛下拿下了长安城,此生无憾!”</p>

“唯有一愿,愿这天下能如《礼记》中描绘的大同世界一般。”</p>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p>

刘禅不由肃容,敬道:“老将军仁德器量,当令世人效仿!”</p>

正聊间。</p>

太子洗马董允急急而来:“太子,司徒发怒了!”</p>

刘禅顿时面色一滞。</p>

司徒许靖是刘禅的老师,刘禅的太子仪态都是许靖教的。</p>

刘禅丢下群臣来见诸葛乔,许靖不发怒才怪!</p>

董允见到诸葛乔,面有惊讶,连忙行礼道:“下官董允,见过辅汉将军!”</p>

诸葛乔回了一礼,道:“董冼马,烦伱返回大殿告知群臣。”</p>

“陛下在关中击败伪帝曹丕,已经取得长安城!”</p>

董允瞬间呆立:“陛下赢了?”</p>

诸葛乔郑重点头:“赢了!大捷!稍后太子会返回大殿,向群臣宣读捷报!”</p>

董允瞬间变得激动:“我这就返回大殿!哈哈,陛下赢了!”</p>

董允策马回城,一路惊喜而走。</p>

城头耳尖的军卒语气惊讶:“方才我听到了什么?董冼马似乎在喊‘陛下赢了?’”</p>

又一个军卒亦是眸有惊讶:“我好像也听到了。”</p>

惊疑间。</p>

却见刘禅翻身上马,又举起手中的战报,向城头的军卒高呼:“关中大捷,陛下击败伪帝曹丕,取得长安城了!”</p>

听到刘禅的高呼,城头的军卒纷纷变得激动。</p>

“真的是大捷!”</p>

“陛下真的赢了!”</p>

“关中大捷,曹丕败了,陛下取得了长安,天佑大汉!”</p>

“太子都说了赢了!那就是真的赢了!”</p>

“天佑大汉,陛下神威!”</p>

“天佑大汉,陛下神威!”</p>

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在城头响起,靠近城墙的成都士民有些茫然的看向城头,不明白这群军卒为何忽然欢呼。</p>

很快。</p>

这些成都士民心中的疑惑消失。</p>

却见刘禅高举战报,策马入城而呼:“关中大捷,陛下击败伪帝曹丕,取得长安城了!”</p>

跟城头的军卒一样,这群成都的士民亦是忍不住欢呼。</p>

大殿上。</p>

司徒许靖还在生闷气。</p>

虽然群臣未将矛头指向许靖,但许靖依旧感觉脸是火辣辣的,对诸葛乔亦是颇有怨念。</p>

诸葛乔不在的时候,刘禅不论是仪容还是气度,都在向许靖心目中的贤君靠拢。</p>

然而。</p>

诸葛乔一来,刘禅的仪容和气度瞬间就崩塌了!</p>

若不是深知诸葛乔对刘禅视若亲弟,又为大汉立了大功,许靖都得将诸葛乔视为惑君佞臣。</p>

正气闷间,董允急急返回。</p>

“董冼马,殿下怎未返回?”许靖的语气不善。</p>

若不是董允是刘备任命的太子冼马,许靖都想将董允换了。</p>

身为太子冼马,却任由刘禅失仪,董允是失职的。</p>

若董允知道许靖是这般想,心中必然委屈:司徒你都做不到的事,却要求我要做到。</p>

董允见许靖发怒,不敢怠慢,连忙道:“司徒,关中大捷,陛下击败伪帝曹丕,取得长安城了!”</p>

“稍后太子会返回大殿,向群臣宣读捷报!</p>

许靖的怒气瞬间凝滞:“董冼马,你方才说什么?”</p>

大殿亦是出奇的安静,群臣纷纷侧目看向董允。</p>

董允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提高的声音:“关中大捷,陛下击败伪帝曹丕,取得长安城了!”</p>

瞬间。</p>

大殿中惊呼声此起彼伏!</p>

“陛下击败了伪帝曹丕夺得长安,我等能还于旧都了!”</p>

“汉室复兴有望,阿父若泉下有知,定也会激动而笑。”</p>

“如此喜讯,应当家祭。”</p>

“我欲作赋,彰陛下功德,表将士虎威!可为《章武赋》。”</p>

“老夫年近六旬,本是行将就木之躯,不曾想竟然能看到汉室复兴有望的一天!”</p>

“司徒,就不要苛责太子了,太子性情中人,偶有失态,无伤大雅。”</p>

“辅汉将军不辞辛劳来成都报喜,我等群臣岂能苛刻?”</p>

许靖此刻亦是难掩激动。</p>

自刘宏时期入仕,见证了刘宏父子执掌的汉室一步步走向衰败灭亡,见证了刘备执掌的汉室一步步走向繁荣新生。</p>

唯有许靖这一辈的汉室老臣感触最深。</p>

“大殿喧哗,成何体统!”</p>

许靖强忍激动,见大殿喧哗如集市,不由厉声呵斥。</p>

只论名望,许靖在朝中无人能比。</p>

这一声呵斥,让群臣禁声。</p>

“速备礼乐,迎太子入殿!”</p>

许靖逐一吩咐负责礼仪的官员,要用隆重的礼乐来迎接刘禅入大殿。</p>

虽然侧重不同,但许靖对刘禅也是极好。</p>

怨刘禅大殿失仪,是怒其不争;如今喜闻捷报,许靖准备礼乐是不愿刘禅再失仪。</p>

隆重的礼乐响起,群臣肃穆而立,静待刘禅的到来。</p>

不多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