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用怀柔刘备募民,守河内邓艾屯田((2 / 2)

“上三品不卖,中三品也可以不卖,可下三品和民,就未必肯听了。”</p>

司马昭冷哼:“一群贱民,就算卖了又能如何?”</p>

邓艾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p>

司马懿闻言蹙眉,喝斥道:“民乃国之根本,岂能以贵贱来区分?”</p>

“昭儿,你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也不能只着眼于士人。”</p>

“天下万民,士只是民中魁首,岂能以贱民称呼?”</p>

“师儿,你来说说。”</p>

司马昭悻悻不语。</p>

司马师年长,又跟在司马懿身边历练了几年,比起司马昭更显成熟稳重:“阿父,儿以为,士载所言甚善。</p>

“天下万民,以士农工商四民为主;四民中皆有奇才,只因士的传承更多,出的奇才多,这才让世人都误以为天下唯士。”</p>

“如士载这般的大才,亦是出自于屯田民。”</p>

“只是如今局势,武帝所言‘唯才是举’,难以用正道施行。”</p>

“阿父不如举荐士载为河内太守,明以九品选材,暗用‘唯才是举’。”</p>

“司马家一心为了大魏,忠心可嘉,可拿出一部分钱粮来养朝廷不要的奇才。”</p>

“如此,朝堂既能选了良才,司马家也能为朝廷储备良才。”</p>

司马懿抚髯而笑。</p>

司马师所表达的意思,跟司马昭表达的意思,本质上其实没什么区别。</p>

只不过。</p>

司马昭表现得太直接,恨不得路人皆知;司马师表现却是隐晦,明明想挑选奇才隐士为司马家的家族死士,却偏偏要说是为朝廷储备良才。</p>

换而言之。</p>

明面上,有世家大族的贤才依附司马家;暗地里,有寒门庶民中的奇才托身于司马家。</p>

不论朝廷政令如何,司马家都不吃亏!</p>

司马昭依旧不服:“兄长,你这弯弯绕绕的太多了!”</p>

司马师笑道:“昭弟,这不是弯弯绕绕,上位者要懂得人心,若不懂人心,又如何让人心服口服?”</p>

“你应该向士载赔礼!”</p>

邓艾在听到司马懿对司马昭的喝斥,以及司马师的看法后,心中的气就消了大半。</p>

此刻再听司马师让司马昭赔礼,这心底的气就消失殆尽了。</p>

司马懿和司马师将面子给足了,邓艾亦不是死脑筋,连忙道:“只是闲时探讨,岂能因此让昭公子赔礼。”</p>

司马师本就只是说说,自然不可能真的让司马昭向邓艾赔礼。</p>

只是这嘴上却是道:“若不赔礼,岂不是让外人误以为司马家怠慢贤才?”</p>

邓艾再三推辞。</p>

最后还是司马懿做主,让司马昭回去自省三日读书,将这事翻篇。</p>

“士载,若你为河内太守,会如何治理河内?”司马懿又看向邓艾,认真询问。</p>

邓艾心中一喜,连忙誓言道:“我以为,河内毗邻伪汉,乃是军事重地,可在河内屯田储备军粮。”</p>

司马懿道:“河内本有屯田,你这治理不足为奇啊。”</p>

邓艾道:“即便是屯田,亦有区别。”</p>

“河内土地肥沃,河流众多,然而堵塞的渠道却是颇多。”</p>

“水少,良田也会变成荒田。”</p>

“故而,要在河内屯田,得先开挖河渠,引水灌溉,这比组织流民开荒更有效果。”</p>

“这是其一。”</p>

“其二:河内如今的屯田,几乎都为民屯。”</p>

“民屯虽然管理严苛,然而对屯田民的压迫太重赏赐太少,难以调动屯田的积极性。”</p>

“可在河内另行军屯,制定赏罚,如行军打仗一般,赏罚分明,让军士能在屯田中亦可获得赏赐,军士才会积极屯田。”</p>

司马懿大笑:“我只是让你当河内太守,你却想当统兵的将军。你未曾统兵,我如何能给你增派军士?”</p>

邓艾不卑不亢地道:“昔日韩信在当大将军前,亦未曾统兵。”</p>

司马懿饶有兴致:“韩信在当大将军前,虽然未曾统兵,却颇知军务。我若让你统兵,你又会如何做?”</p>

邓艾不假思索:“自古以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p>

“武帝在平定黄巾后,就曾屯兵开田,分别以军屯和民屯,在许都积累了大量的粮食。”</p>

“其目的在于兵指天下,自给自足,不用过度的去向世家大族摊派钱粮。”</p>

“如今天下,东吴孙权已然半残,不足为虑。”</p>

“大魏的敌人仅有伪汉。”</p>

“然而大国相争,胜败非一朝一夕,比的就是谁更持久。”</p>

“纵观刘备这几年的战事,皆是在逼大魏急战,让大魏不能安心的休战养民。”</p>

“每当大军出征抵挡刘备时,仅仅用于运输的兵力就占了一半,不仅耗资很大,又让劳役繁重。”</p>

“往往刘备一旦有劫粮道的意向,大魏的主将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p>

“这也是为何,兵多的一方,往往会因为粮草不济而战败。”</p>

“若我为河内太守,在河内郡东屯兵两万人,河内郡西屯兵三万人,再按照十中取二的方式轮休,常驻军屯兵四万人。”</p>

“若是风调雨顺,只需六七年间,就能在河内屯粮三千万斛,够十万军民吃上五年。”</p>

“不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将无往而不利!”</p>

邓艾洋洋洒洒,将心中对河内的治理和防守阐释。</p>

即便啊对邓艾不服心性高傲的司马昭,也忍不住对邓艾的想法感到心惊。</p>

司马师更是眯着眼睛,仔细打量邓艾。</p>

虽然替邓艾说了话,但司马师内心其实是瞧不起邓艾这个泥腿子出身。</p>

快三十了才当个典农功曹,偶然受司马懿赏识才有资格出现在眼前,对这样的人物,司马师能瞧得起就怪了。</p>

只是眼下。</p>

司马师却发现,邓艾的谈吐见识以及对河内郡的治理防守等等,比起朝中的公卿之子,竟然更优秀!</p>

司马懿心中亦是惊诧。</p>

捡到宝了!</p>

在初见邓艾的时候,司马懿只是欣赏邓艾能屈能伸的个性,认为邓艾是个值得培养的。</p>

没想到邓艾竟然比预料中的更优秀!</p>

“有士载在河内,我无忧了!”司马懿不吝赞赏。</p>

作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是不能长期呆在河内的。</p>

只因河内是司马家族聚居的地方,若是被刘备给抢了,司马懿也会很心痛的。</p>

如今见邓艾有如此见地,司马懿心中泛起了莫大的感慨。</p>

司马懿没有食言。</p>

当日就向曹叡送了奏表,要以邓艾为河内太守,同时又征调了五万兵马入河内,交由邓艾军屯。</p>

同时。</p>

司马懿又举荐了一部分军中宿将,协助邓艾统兵。</p>

对于司马懿的这个提议,曹叡只是跟群臣商议了半日,就同意了。</p>

不过在统兵上,曹叡并未让邓艾统兵,而是让司马懿统兵。</p>

换而言之。</p>

邓艾资历太浅,当个河内太守可以,统兵还是得司马懿来。</p>

至于司马懿要将兵马交给谁来日常负责,那就是司马懿自行决定了。</p>

大国纷争。</p>

难以一时定胜负。</p>

“这邓艾,是何人?”</p>

邓艾横空出世在河内,以及在河内的动作,让刘备亦是惊叹。</p>

法正道:“据说此人是义阳人,乃是昔日曹操南征荆州时,被强迁去汝南屯田的邓氏族人。”</p>

“义阳人啊。”刘备闻言,不由多了几分感慨:“此人可否招降?”</p>

刘备对义阳颇有感触。</p>

义阳,也是新野一带。</p>

刘备麾下优秀文武,很多都是出自义阳,就如现在的后将军魏延。</p>

法正摇头:“很难!此人能当河内太守,应该是受司马懿举荐的。”</p>

是当投降刘备受考核再升迁,还是受司马懿信任步步高升,这其中的利益权衡是很容易的。</p>

刘备叹道:“如此奇才,竟先被伪魏给抢了去。”</p>

正说间。</p>

人报石韬求见。</p>

刘备见到石韬,语气多了几分欢喜:“广元怎会亲自来洛阳?莫不是丞相有事相商?”</p>

作为昔日在荆州时的故人,刘备对石韬的印象也是极好的。</p>

虽然石韬也跟着徐庶去了北方,但刘备从未怪罪过石韬。</p>

就如同刘备不会组织徐庶去救母,同样不会组织石韬为了好兄弟徐庶甘愿去北方受冷落。</p>

这些年,石韬在北方最大的官也就一个典农校尉。</p>

石韬见众人皆在,遂道:“我不是从长安来的,是从荆州来的。”</p>

刘备咦了一声:“荆州?莫非是伯松有事?”</p>

石韬取出一封书信:“是,也不是。”</p>

“我本是奉丞相令去荆州带个人回长安,可惜那个人不愿意跟我回长安。”</p>

“于是伯松就提议让我先来洛阳,有伯松书信在此。”</p>

刘备取信一观。</p>

猛然间,刘备的手变得颤抖:“这,这,这,这是真的?”</p>

关羽见状,连忙凑近问道:“兄长,怎么回事?可是荆州出了变故?”</p>

刘备不答,只是将书信递给关羽。</p>

关羽眯眼一扫,丹凤眼瞬间睁开,惊呼道:“元直竟然在荆州?伯松这小子,竟然敢隐瞒!”</p>

“兄长,应当立即给伯松下诏,治他一个欺君之罪!”</p>

徐庶在荆州待了两年时间,刘备关羽等人竟然一无所知!</p>

若不是人不在荆州,关羽都想登门造访,问问诸葛乔是不是翅膀硬了飞起来就不认人了。</p>

刘备稳住了心绪:“广元,元直如今人在何处?”</p>

石韬笑道:“元直脸皮薄,不敢来见陛下,如今还在十里外装病呢。”(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