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改革的基础(1 / 2)

首辅 煌煌华夏 3056 字 8个月前

“如果士绅能自愿交出土地,就不会有历朝历代这个词了。”

面对万镗的提问,陆远的回答让众人都笑了出来。

历史是个圆啊。

“指望士绅们能体谅国家的艰难,遏制自己的贪婪不现实,可若是强行要求他们交出来,他们又会反抗,吵吵闹闹的终日不得安宁,所以说,还是得讲策略。”

陆远讲出了自己的打算:“陆某打算成立银行。”

“银行?什么叫银行?”

“做什么的。”

“听名字就是和银子有关系。”

面对陆远道出的这个新鲜名词,几个老头都很陌生,等着陆远再说具体点。

“刚才潘部堂说的没错,银行银行,确实是个和银子有关的行当,简单来说,就是帮别人储存银子和将银子借贷给他人使用。”

历史上的钱庄最早诞生于隆庆开海之后,初在浙江宁波一带发展,清雍正时期兴盛于上海,清政府内库监设会计司,亦在上海成立钱庄,是历史上第一个国有银行。

所以说上海经济繁荣和金融业蓬勃发展是有历史渊源的。

陆远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假如万部堂在银行内存了一万两银子,银行会给万部堂一张存票做为凭证,凭此存票可以在银行即兑即取,如此一来银子的流通速度就增快了。”

万镗插了一句话:“你的意思是,假如这个银行开遍整个江南六省,老夫在南京存的银子,拿着存票去广州或者福州的银行也能取出来。”

“没错,是这个意思。”

韩邦奇蹙眉道:“这样做,银子的流通速度确实增快了无数倍,但是有三个关键点要应对好。

一者防伪,存票这种东西一旦被伪造,那么银行的损失将会巨大。

二者运输,持存票可以在各省银行即取即兑,那么就要保证每个省的银行都有足够的银子储备,如何实现快速调运?银子不是宝钞,几千两银子就能装满一个大车,需要数人驭马才能催动。

三者安全,虽然现在倭寇没有登岸,但是出了城郭,道上的劫匪路霸不在少数,一旦银子转起来,那么就要保证每一路银车都要有护卫,就像年年咱们往北京输送税赋,护军往往需上万人之巨。

可是税赋一年只输送两次,而这银行的银子想要运转开来,恐怕每日都要有银车往来,那得需要多少人手。”

思路很敏锐啊。

陆远由衷赞叹,随后答话。

“韩部堂所虑甚是周全,这三者陆某是这么打算的。”

“防伪的问题并不难,眼下民间当铺比比皆是,当票亦需防伪,因此防伪的技术日趋成熟,不仅朝廷有会做防伪的工匠,民间能工巧匠亦有不少,只要咱们以工部的名义或者宝钞提举司的名义公开招募,可以先将民间有这门手艺的巧匠归拢进朝廷。

一来可以让这些人群策群力研究出更高超的防伪技术,二来也可以防止银行开办后,民间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伪造的情况。

运输的问题倒也不难,因为银行暂时不需要开遍整个江南六省,只需要在每个省的省城及较富庶的府开一个便好,江南六省漕运发达,先用漕运来解决运输,漕运无法实现的走陆路。

安全的事项先着刑部和兵部会同地方各省臬司,着重清剿土匪路霸,地方臬司的兵打倭寇困难,用来剿匪可不难,待治安有所好转,护银的压力能少却许多。

另外由通政使司开公文予银行,即银子出城之后,假如自南京往杭州需要走陆路的地方,银行护卫持此公文可请各府县派人手协助护卫,如此一路上交替协护,可确保万无一失。”

众人思索后点头,复又问道:“就算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可是银行如何盈利?按伯兴所言,银行只能让银子的运转速度增快,并无可以盈利之处,而且协助护卫也需不少人手,反而需要耗费银钱,岂不是个亏本买卖,另外银行和土地又有什么关系。”

陆远一一解答。

“银行可以存储银子,自然可以放贷银子,商人经商做卖若是本钱不够或者有运转不开的时候,可以将房宅或者田地抵押给银行换取现银,既是放贷自然要有息钱,息钱就是银行的收入来源。”

一听放贷和息钱,这群人的眼睛就露出了精光。

陆远看此立马言道:“不过银行的息钱不能太高,决不能像不夜城中那种放贷九出十三归,银行的息钱可以月算也可年算,短期则高长期则低,还是那句话,要细水长流源源不断,不能涸泽而渔、饮鸩止渴。”

好家伙,一提到放贷这群人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放贷收利息,可真是合法的吸血吃肉。

真按照不夜城那种九出十三归、一天一计息的算法,要不了多久,江南的社会经济就直接崩溃了。

“放贷的银子从哪里来?”

“民间的储蓄。”

“百姓或者说商人,缘何会将银子储蓄进银行?”

“将银子存入银行,银行需给储蓄人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