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洪武二十年!(1 / 2)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2234 字 10个月前

洪武二十年的正月,朱元璋站在皇宫的华盖殿内,目光凝视着前方的一面精致的屏风。

华盖殿内的屏风,除了装饰作用,原本摆在这里是为了遮挡不必要的视线,因为华盖殿的规制不如奉天殿和谨身殿,在三大殿中处于中间,反而是面积最小的,其主要用途是让皇帝在举行仪式时到此地进行换装,然后再前往前面的奉天殿接见群臣。

然而这屏风却并非寻常遮挡之物,除了上面描绘的山河以外,还在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未来的官员,或是武将,或是文臣。

武将之中,张玉、谭渊、朱能、盛庸、丘福等人的名字赫然在目,这些人日后都是身经百战、威震四方的骁勇之将,不过现在,还都寂寂无名的很,要么是起于行伍的草根将校,要么是世袭的中层军官。

而文臣方面,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等人,虽然在永乐朝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要么才华横溢,要么智谋过人,但此时他们的笔还是用来考科举的,并不能在内阁挥毫泼墨左右朝廷的政策,影响天下的民生。

而因为朱雄英的提醒,本该在洪武二十年发生的两件关于海禁的事情,事情走向也同样出现了变化。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在此基础上,大明既然已经剪除了云南和辽东这两块北元在华夏最后的地盘,那么发动对北元的总攻,也被提上了日程,傅友德、冯胜、蓝玉等将领,已经在北方边境开始厉兵秣马。

这些名字对于朱元璋来说,都是他精心挑选、密切关注的对象,他要根据这些人战场上的表现,或是科举成绩以及出仕后的作为,来决定未来是否任用或重用他们。

面对倭寇的袭扰,朱元璋没有选择像历史上一样,迁移宝岛军民至漳、泉二州并撤销澎湖巡检司。

事实上,在朱元璋的大力支持下,这些高产作物在经过试验后,就被迅速推广到适宜种植的全国各地的新开垦地上。

目前从辽东到河北、山西的广大北方地区,卫所兵新屯垦的耕地上都广泛种植了黑麦,这种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它们的推广种植使得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意义非常大,不仅为朝廷提供了稳定的军户税收来源,而且还减少了朝廷对于开中法的依赖,朝廷不再需要付出大量的盐引给商人,换取商人运输粮食到北方边境。

其中,铁铉是最特殊的存在,其人性情刚决,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就熟通经史,成绩相当卓著,因此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五军都督府断事,很能断案,而且很多陈年旧案,铁铉都能做出合理的判决,再加上他是色目人后裔,容貌俊伟,朱元璋对他印象很深,在得到这张残页之前,就曾亲自赐字“鼎石”给他,寓意他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所以,朱元璋并不急于将这些人提拔到重要的职位上,而是准备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来锻炼他们、考验他们,再决定他们在屏风上的去留。

洪武二十年,看起来只是平平无奇的一個年份,然而却如万历十五年之于明末一般,风起于青萍之末,历史的车轮已经来到了新老交替的时期,下一代的将星文胆们,已然有了崭露头角的趋势,只不过,大部分人还都被命运的洪流所裹挟着茫然前行。

从政治上讲,重新完成了华夏统一的大明从任何角度,都不可能放弃沦陷于异族之手数百年的北方,哪怕大量陈兵驻守北方漫长的边界线是一件亏本的买卖,大明也要做,因为此时的大明君臣,绝不是南宋君臣那样短视,很多事情,如国土、民心,是不能讲性价比的,这不是做生意。

而高产作物所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北地汉人的人心,在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土司统治下的土民也因为木薯的种植而受益匪浅,木薯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强的作物,它可以在稍加开垦的山沟里、山坡上生长,并且不需要太多的肥料和水源,对于生活在贫瘠山区的土民来说,木薯这种神奇的作物简直就福音。

而正如命中注定一般,朱雄英也将在不久之后,与这些被他直接影响了命运轨迹的人,产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