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与近代步枪的差距(1 / 2)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4084 字 7个月前

清晨。</p>

金色的阳光如绸带般轻轻洒落,给皇宫披上了一层少见的色彩。</p>

今天朱雄英接到了一个小任务,与代表陆师的李景隆和代表水师的马三保一道,一起去兵仗局,根据征安南之战里火器的实际使用情况,去提一些改进意见,并且朱雄英本人,还要根据现在大明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以及未来能够从虫洞里获得的设备,来规划兵仗局产能的发展方向。</p>

穿过一道道宫墙与长廊,他们终于抵达了兵仗局的门前。</p>

只见一位身着锦衣、头戴乌纱帽的少监早已在此等候,见到朱雄英,他连忙跪地行礼,声音中透着恭敬:“拜见吴王殿下。”</p>

朱雄英微微颔首,示意他起身,目光却已越过他,投向了兵仗局内部,那里,是无数匠人日夜劳作的地方,是他们为大明制造火器的地方。</p>

少监不敢怠慢,连忙在前引路,转过一面墙,终于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场地,这里,不算大量的学徒,足有数百名匠人正忙碌地操作着各种工具,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p>

之所以产能不能扩大,场地不能扩建,主要原因不是没钱,太仓库虽然紧张,但在军事技术突破的拨款上面,肯定是有钱的,就算太仓库没钱,五军都督府或者内帑,也会搭钱进来。</p>

主要的问题在于,火器的生产,现在虽然做到了初步标准化,但是做不到严格标准化。</p>

——因为没有机床。</p>

这是个老问题,上次的时候就通过秦岭的虫洞那次开启,给现代世界反馈过,只不过压缩饼干好搞,在一次开启时间内就能搞得到,而适合大明世界的机床不好搞而已。</p>

数控机床虽然好,但是扔过来肯定用不了。</p>

数控机床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驱动系统、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多个方面,在这些系统中,驱动系统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耗点,因为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来驱动各种执行器和电机,以实现机床的加工和运动。</p>

对于大明来讲,给一个军工厂级别的大量数控机床稳定供电是基本实现不了的。</p>

无线电台,可以用干电池供电,也可以用手摇发电机供电,耗电量极少,相当容易保养。</p>

但是你用手摇发电机,给数控机床供电试试?胳膊摇废了也供不上。</p>

同样,所有的工业设备,都是需要先解决电的,工业用电的电力供应要么是采用三相380V供电,要么直接高压电线进户,与之对应的就是一整套的电力工业设施。</p>

能不能搞到?</p>

能。</p>

但问题在于——送不过来。</p>

就算有些虫洞没有时间回溯的限制,但这些发电设备的体积,都是远远超过虫洞横截面的,所以根本送不过来。</p>

送個图纸过来倒是行,但有图纸这个时代的人也建造不出来不是?毕竟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跟手搓一个风帆战列舰还不一样,风帆战列舰是在大明世界的人的理解范围内的技术。</p>

而这种需要批量的工业设备,如果不够数量,哪怕弄出来一个,其实也没用,这就跟朱雄英身上带着手枪,但是这东西只能他自己用,没法普遍给明军列装是一个道理,任何事物只要数量上来了,伴随着的消耗,必定是类几何级数增长的。</p>

主流的发电方式,就是火力、水力、核能、风能、太阳能这几种。</p>

水力发电的设备,肯定是送不过来的,核能更别提了,风能对于南方来讲极不稳定,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其实就是太阳能发电,毕竟太阳能发电板的体积其实是相当小的。</p>

但小型化的同时,也意味着发电效率不是特别高,所以对于大明来讲,其实最正经的攀科技树的路子,其实是走火力发电,也就是蒸汽轮机发电。</p>

毕竟,现在大明是能够自主研制蒸汽机的,虽然原始了一些,但这条路已经走了好多年了,起步比较简单,也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才积累。</p>

火力发电厂一般包括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发电系统共三个系统,前两个系统,就是蒸汽机的东西,具体来说,煤炭等燃料和空气被送入锅炉,经过化学处理的给水也被注入锅炉,燃料在锅炉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水转化为高温高压的蒸汽,这些蒸汽随后被引导到汽轮机中,使其旋转做功,汽轮机的旋转运动进一步带动发电机,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一系列过程实现从燃料到电能的转换。</p>

如果想要大规模的获取电力,现在大明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前两个系统的初步条件,可能还需要研制改进,但基本的东西都已经有了,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中楼阁。</p>

所以,现在获取电力,需要的就是能跟蒸汽机配套的发电机。</p>

呃,倒是还有柴油发电之类的选项,但是柴油的提取又涉及到了石油化工,而且大明现在没办法获取足够方便得到的柴油,所以这个选项就被排除了。</p>

因此,所有用电的工业设备,眼下是肯定都用不了的,等送过来能跟蒸汽机配套的发电机以后,才能考虑。</p>

而往复式蒸汽机驱动的发电机.估计得一顿好找了。</p>

而且要是更往前的爱迪生式两极直流发电机,那玩意是通过皮带和蒸汽机相连的,就更加古老了,不过这种图纸倒是相对好弄,原理不算复杂,但在大明世界进行制造和组装的话,难度还是相当大。</p>

不过朱雄英参考现在大明世界蒸汽机的发展情况来看,觉得这种往复式蒸汽机驱动的发电机还是挺靠谱的,因为现在大明世界的蒸汽机的转速不高,每分钟在几十转的样子,所以配套的发电机肯定不能太先进,这就跟单买一个4080显卡,主板和cpu还是原来的破烂货,肯定发挥不出显卡性能,甚至有可能不兼容,是一个道理。</p>

配合这种原始蒸汽机的发电机,都是大而扁的样子,极数多、转速低,为了弥补往复引擎速度的波动,转子部分要做的惯性尽量大,励磁线圈上加上阻尼绕组也有利于稳定工作,而且,全是自然风冷.</p>

“殿下?”</p>

听到唤声,朱雄英收回了飘飞的思绪。</p>

朱雄英和李景隆、马三保,先是参观了一下火铳的制造工坊。</p>

阳光透过半敞的工坊大门,洒在忙碌的匠人们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p>

空气中弥漫着铁与火,不,准确的说是钢铁和硝烟的气息,那是火器制造的独特味道,既有金属的坚硬与冷酷,又带着一丝炽热的希望。</p>

少监引领着朱雄英、李景隆和马三保步入火铳制造的核心区域。</p>

只见一排排铁砧上,匠人们或挥锤锻打,或精心打磨,一件件火铳的零件雏形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形,那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在匠人们熟练的操作下,却能够变成构成火铳的一个个部件。</p>

“殿下请看,这便是现在做燧发铳的铳管。”少监指着一个刚刚成形的铳管说道。</p>

朱雄英拿了起来,如果要求不严格,或者说肉眼大概一看的话,那么这些铳管基本上是一样的,但用测量工具来测,里面的差异就出来了。</p>

少监解释道:“虽然我们已经尽量按照一致的要求来做了,但每一支枪管的尺寸还是存在一点点差异。”</p>

这是没办法的,手搓就是这样,取决于工匠的熟练度,甚至取决于当天的状态,是不是吃得太饱,是不是太冷导致手抖,是不是太热导致手心都是汗</p>

不过朱雄英并没有责怪什么,而是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些正在加工的枪管,心中已经有了主意.要实现火器的大规模生产,并且保证每一支火器都具有相同的性能,就必须引入更先进的测量和加工设备,当然了,测量还在其次,主要是加工设备,也就是车床。</p>

朱雄英的心里,已经基本上定下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p>

一方面是要获取电力,就要搞来能跟蒸汽机配套的发电机,以煤炭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制造,就要有机床,数控机床没条件不要紧,可以先弄一些落后的机床,毕竟不管怎么落后,对于大明世界来讲,都已经很先进了。</p>

实际上,之所以产量提高不上来,跟现在明军基本上不再新造火绳铳是很有关系的,之前的火绳铳结构比较简单,直接一个圆管,尾端会有一个放点火引线的孔,和火炮一样,装入黑火药,再放入弹丸,后面小孔插入引线,使用时候点燃引线,等到火药引燃,将前端弹丸发射出去。</p>

而现在就复杂多了,毕竟燧发铳跟火绳铳之间,看起来只加了一个燧发机构,但内部的差异却很大。</p>

而燧发铳想要继续向近代枪械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冶金技术,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让金属材质的枪管强度更高,加工工艺的变化进步也让枪管制造更容易,管壁更薄而能保证承受火药气体的力量而不炸开大明现在突破了“钢的获取”这一技术难点,因此是可以继续往前走的。</p>

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了火药填装的工坊,这里的气氛更加紧张,匠人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生怕一丝火星引发不可预知的危险。</p>

朱雄英仔细观察着火药填装的每一个环节,心中默默盘算着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确保安全.看了半天也没什么好想法,劳动人民都是很有智慧的,只要不是那种跨时代的想法,一般在不断地实践经验中,都已经总结出来了。</p>

实际上,粒状火药早就开始用了,二十年前明军就知道火药作为混合物,粉状火药容易分层,容易受潮,其燃烧效能不稳定,因此开始采用颗粒火药,只不过是比较原始的颗粒火药。</p>

但不管如何,颗粒火药的性能都更稳定,威力更强,而且火铳手的训练成本远远低于弓弩,自然远程武器开始从弓弩向火枪转换。</p>

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所列的鸟铳火药配方,就已经非常接近现代黑火药配方,在这个时间点前,世界的其他国家并没有类似的配方,所以现在大明的火药水平,其实是很不错的。</p>

或者说,相较于火铳,其实火药是先进的.毕竟现在大明用的火药,就算放到现代世界历史上的清末,其实都是够用的,到十九世纪中叶时,黑火药仍然是轻武器的基本发射药。</p>

而火枪技术的突破,重点并不在于火药,而在于另外两项,这也是今天朱雄英来的主要目的,因此火药的事情,他并未说什么。</p>

穿过火药填装的工坊,他们来到了火铳组装区域,这里匠人们正忙碌地将各个部件组装在一起,每一支火铳的诞生,可以说都凝聚了无数匠人的心血。</p>

朱雄英驻足观看,看的相当认真,仿佛要看透这每一道工序的精髓,他走上前去,仔细观察匠人们的手法,不时地点头称赞。</p>

说实在的,对于朱雄英来讲,这些匠人可比绝大多数文官要有用多了,在他看来都是大明最宝贵的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