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案例之所以经典,恰恰是因为这一招的难度,达到了只要成功,就必定名垂青史的程度。</p>
就好比如今汉室,将官们每每提及淮阴侯背水一战,无不是交口称赞,甚至是惊叹叫绝;</p>
可你若是问他们:诸位将军,愿不愿意打这么一场背水之战?</p>
只要打赢,就能和淮阴侯齐名哦!</p>
恐怕十个人当中,十一个人都会慌忙摆手道:我可没淮阴侯那么大的本事,万万不敢冒这么大的险。</p>
最主要的是:淮阴侯背水一战,和项羽破釜沉舟一样,都是主动选择。</p>
项羽破釜沉舟,并非是被敌军弄坏了釜、舟,而是项羽主动下令打烂饭锅、凿沉渡船,主动断掉大军所有的后路和退路,以向死而生!</p>
淮阴侯背水一战,也并非被敌军围追堵截,硬生生逼到了水边;</p>
而是为了诱敌出击,主动将军队移到了背水之处——刻意将本部置于不利的战略处境,以引诱坚守不出的敌军出战。</p>
在这个过程中,淮阴侯并非只是单纯下令:都跑到河边,背对着河水,和出击的敌人作战,然后就什么都不管了。</p>
而是从始至终,都在高频次的探查敌方动向,并微操不断,始终保持对战场的实时掌控;</p>
计谋达成,成功诱骗敌人出击之后,淮阴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大军从‘背水一战’的恶劣战略地形中移出来!</p>
即便这部分‘背水一战’的军队,仅仅只是诱敌的鱼饵,并非淮阴侯部所有军队……</p>
话说一箩筐,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主动背水一战,华夏上下数千年,愿意这么干,切有能力干成的人,包括淮阴侯韩信在内,至多不超过五指之数。</p>
至于被动背水一战——被敌人逼到临水之处围攻,却是连淮阴侯韩信,都绝不愿遭遇的噩梦。</p>
类似的案例,汉家也不是没有过。</p>
——汉四年,汉王刘邦纠集诸侯联军足五十六万兵马,攻打楚王项羽的都城:彭城,大破之;</p>
听闻都城被破,正在齐地攻打齐王田横的项羽当即折返,率精骑三万回师。</p>
恰恰是这区区三万轻骑,便在霸王项羽的率领下,将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杀的丢盔卸甲。</p>
一路追杀到睢水,堂堂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竟被霸王项羽率领的三万轻骑,逼到了‘被动背水一战’的境地。</p>
结果如何?</p>
史书载:太祖刘邦渡河逃遁,左右随从百十人;</p>
所部大军,战殁、溺死者无算;</p>
睢水为之不流。</p>
这,就是被动背水一战——被逼到背水一战的境地时,九成九会发生的事。</p>
某水为之不流。</p>
无论你有多少兵马,有多么强悍的战斗力,一旦被逼到背水而战,你部下战死、淹死的将士尸体,都能将你背后的这条河流,堵得‘为之不流’。</p>
当然了,如果你的演讲天赋够高,能够充分调动麾下将士的情绪,让将士们明白你们的处境,已经到了不成功,便非成仁不可的地步;</p>
那你说不定还真有那么一点可能,就此激发将士们的求生欲望,从而成功战胜敌人。</p>
项羽破釜沉舟,大概就是这么个逻辑。</p>
可华夏上下千百年,有几个项羽?</p>
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有这个口才、有这个号召力,同时又有与之疲惫的谋略、武力?</p>
再者,即便你真的有能力做到这一切,如果有的选,谁又愿意选择这种开局自断四肢,笃定自己能用唾沫把敌人淹死的地狱开局?</p>
而这,恰恰是军臣断定:即便汉人成功渡河,汉人的军队真的踏上河南地,也依旧无法对河南地造成威胁的依据。</p>
——背水一战,九成九会败,而且是被全歼!</p>
剩下那零点一成,即便胜了,也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根本无法继续采取进一步行动。</p>
于是,军臣断定:汉人若图谋河南地,那就是渡河十日,背水一战数十日;</p>
这就是一个多月时间了。</p>
即便真让汉人秀到了——真就打赢背水一战,在大河西畔站稳脚跟,也需要一段时间修整,并从后方补充兵力;</p>
等汉军重整旗鼓,开始正式朝河南地中心地带进发时,距离战争爆发首日,怎么也都过去两个月的时间了。</p>
两个月,别说是在马邑了——就算是在漠北,军臣都有信心千里奔袭,赶回来支援河南地!</p>
所以,此战之前,军臣拒绝了所有人的提议,无论是‘分兵留守河南地’,还是让伊稚斜这个主人翁、右贤王留守,军臣都毅然决然的将其否决。</p>
——带上尽可能多的兵力,是为了能更快、更轻松的攻破马邑,以此敲山震虎,告诉汉人的小皇帝:别以为守下一座朝那塞,你汉家就无可匹敌了!</p>
只要我大匈奴想,那你们汉人的城池,都会像一片破布一样脆弱!</p>
朝那塞一战,那是右贤王伊稚斜无能的证据,而非我大匈奴、匈奴单于的无能!</p>
至于将伊稚斜带在身边,最主要的,当然是贴身监视,免得军臣在马邑打的水深火热,伊稚斜在河南地蝇营狗苟;</p>
再者,军臣也多少有‘让伊稚斜好好看看仗是怎么打的’‘看看我大匈奴的大单于,是怎样雄才大略’的意图。</p>
只可惜,眼下的状况,显然完全脱离了军臣的掌控……</p>
“马邑,被程不识那奸诈小人,就这么轻轻松松让了出来。”</p>
“——为的,恰恰是让我单于庭主力,被拖在这汉人的雁门郡,从而无法尽快回援河南地。”</p>
“可马邑既下,我大军自此南下数百里,沿途几乎不会遭遇任何有力的阻碍;”</p>
“而在几百里外,便是代国的都城:晋阳……”</p>
语调难掩纠结的说着,军臣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双眸,在堂内众人身上依序扫过。</p>
最终,不偏不倚落在了匈奴右贤王:挛鞮伊稚斜身上。</p>
“右贤王认为接下来,我大军该当如何?”</p>
“回援河南地?”</p>
“还是就此长驱直入,将汉人的整个北方彻底打烂?”</p>
“又或者……”</p>
(本章完)</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