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人所言极是,但我们现在手中并无实据,如何向朱元璋解释?”朱楷担忧道。</p>
“大人勿忧,此事虽棘手,但并非无解。首先,我们要稳住军心,不能让谣言四起;其次,必须尽快搜集证据,证明清白。”顾文提出了应对之策。</p>
于是两人商议决定,由顾文负责安抚朝中的盟友,避免事态扩大;而朱楷则亲自调查背后主使之人,寻找可以证明自己清白的线索。</p>
几日后,朱楷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原来这一切竟是由一位名为李瑞的官员所策划。此人因不满朱楷推行的新政损害了他的利益,便暗中串通他人诬告朱楷。</p>
得知此情,朱楷立即召见了顾文:“顾大人,我已经查清楚了,这一切都是李瑞所为。”</p>
“哦?有何证据?”顾文关切地询问。</p>
“这是我从他家中搜出的一封信,上面清楚地记载了他如何策划此次陷害。”朱楷将信递给了顾文。</p>
顾文接过信件,仔细阅读了一遍,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封信足以证明你的清白,但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行事,以免打草惊蛇。”</p>
“顾大人说得对,我们现在应当如何行动?”朱楷询问道。</p>
“首先,我们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这封信呈交给朱元璋。其次,还得让李瑞自己承认错误,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影响。”顾文沉吟道。</p>
“那何时才是最佳时机呢?”朱楷问道。</p>
“明日就是早朝,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当众揭露李瑞的阴谋。”顾文建议道。</p>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朱楷与顾文便早早来到了皇宫。朝堂之上,百官肃立,等待着朱元璋的到来。不久,朱元璋驾临,朝会正式开始。</p>
朱楷按照事先与顾文商量好的计划,上前一步,高声说道:“启奏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请陛下明鉴。”</p>
朱元璋闻言,微微点头:“朱爱卿有何事,但说无妨。”</p>
朱楷随即从袖中取出那封信,呈给朱元璋:“陛下,这是臣在调查一起案件时无意中发现的信件,请陛下过目。”</p>
朱元璋接过信件,展开细看,脸色渐渐变得阴沉。看完之后,他将信件递给身旁的大臣传阅,然后目光转向李瑞:“李爱卿,你对此有何解释?”</p>
李瑞见状,顿时慌了神,但还是硬着头皮辩解:“陛下,这封信一定是有人伪造的,企图陷害微臣。”</p>
“哦?那你能否解释一下,为何信中所述之事与你近日所为如此吻合?”朱元璋质问道。</p>
面对朱元璋的质疑,李瑞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恐慌,最终只能跪倒在地,坦白了自己的罪行:“陛下恕罪,臣一时糊涂,做出了如此愚蠢之事。”</p>
朱元璋听罢,龙颜大怒:“好个大胆的贼子,竟敢在朕面前玩弄权术,来人啊,将李瑞押入天牢,等候发落!”</p>
随着李瑞被带走,朝堂上一片寂静。朱楷和顾文相互看了一眼,心中皆是松了一口气。经过此事,朱楷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而他的改动革新措施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p>
事后,朱楷特地设宴感谢顾文:“顾大人,这次多亏了您的妙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p>
顾文笑着举杯:“朱大人谦虚了,这些都是您应得的结果。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是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p>
一日,朱楷正与顾文在书房内谈论着新政的实施情况,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家仆匆匆进入,神色紧张地报告:“老爷,宫中又有新的旨意下达,说是要求您即刻前往御书房面圣!”</p>
朱楷闻言,心头一紧,忙问:“可是出了什么大事?”</p>
“小人不知,只是宫中来人说此事紧急,请老爷速去。”家仆恭敬地答道。</p>
朱楷与顾文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些许忧虑。顾文轻拍朱楷的手臂,安慰道:“朱兄勿忧,无论何事,咱们总能应对。”</p>
朱楷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冠,便随家仆一同前往宫中。</p>
御书房内,朱元璋正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严肃。朱楷入内,行礼毕,静候旨意。朱元璋开口道:“朱爱卿,今日召你前来,是因为朕收到一份密报,称你与南方某地豪绅有染,欲联合其势力对抗朝廷。此事可有此事?”</p>
朱楷一听,心中大骇,连忙跪下辩解:“陛下明察,臣绝无此意,此乃污蔑之词,请陛下详查!”</p>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朱楷,语气稍缓:“爱卿,朕相信你的人品,但空口无凭,你可有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p>
“臣……”朱楷一时语塞,心中焦急万分,他看向一旁站立的几位大臣,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p>
就在这时,顾文的声音从殿外传来:“启禀陛下,臣闻讯赶来,愿为朱大人作证!”</p>
朱元璋微微颔首:“准奏。”</p>
顾文步入御书房,先是对朱元璋行礼,随后站到朱楷身边,言辞恳切地道:“陛下,朱大人自上任以来,勤勉奉公,从未有过半点私心。此次之事,定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请陛下明鉴。”</p>
朱元璋沉思片刻,问道:“那依顾爱卿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理?”(本章完)</p>
(/13571/13571871/10100684.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