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贫民,乃是朝廷和殿下的德政,臣不敢懈怠!”陈德文笑道,“臣一定要看看,才能放心!”</p>
“好,事关百姓再怎么小心谨慎也不为过!”朱允熥笑道,“这一片,能安置多少运河边的贫苦百姓?”</p>
“三千六百户!”陈德文说道,“建好之后就是一个大镇,房屋的图纸臣亲自看过,分给百姓的只会比他们原来的窝棚大,绝不会小。”</p>
朱允熥想想,“不是五千户吗?”</p>
“运河边征收的土地有五千户,但有些人不愿意离运河太远。所以在靠近城墙的位置,也开了一片地,安置他们。还有几百户人家,他们的房子是私产,有些家产不愿意和穷苦百姓住在一块。所以臣想着,按照市价买过来,或者给他们贴些银钱,让他们自己去买!”</p>
说着,看看朱允熥的脸色,“虽说不够买内城的房子,但是外城的地界,是可着他们选的!”</p>
“如此甚好!”朱允熥点头道,“户部的统计,京师外城也有十数万居民。大多数都是穷苦百姓,出卖力气为生,生活艰难。”</p>
“京师外城也是天子脚下,现在朝廷改造外城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百姓们安置好了,生活也就好了。外城干净了,大明的京城更气派,商业也更繁荣,一举多得!”</p>
“现在这五千户只是个开始,也只是试行,你应天府要再接再厉!”</p>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兴建基础设施这些办法,在后世早就被证明是提高经济,促进商业流通的好事。而且,在这时施行开来,也没有后世的难度和阻力,所用的花费也更小。</p>
这可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打实的惠民工程。外城若是改建好了,运河边满是各种码头和仓储,商铺林立。</p>
更繁华的商业,也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外城的居民,也未必再以出卖力气为生。</p>
往远了说,凤阳现在已经开始分田给百姓,施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一旦推行天下,大量没有田地的百姓也不用再给别人当佃户,更不用束缚在土地上。他们会从泥腿子,转变成自由劳动者。</p>
大量的自由劳动者,更能促进商业繁荣。</p>
此时朝廷所出的银钱,不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罢了。</p>
听朱允熥如此说,陈德文肃容道,“臣谨记殿下教诲!”</p>
“这算什么教诲!”朱允熥笑道,“事还是要由你们来做!”说着,看着远处的工地,脸上的笑容更盛,“看看,不过是个小工地,就能给许多百姓手里多上些活钱,不错!”</p>
一句不错,陈德文满脸荣光。</p>
“不过,有件事孤还是要和你说道几句!”朱允熥又道,“你呀,别光顾着看表面。要往深里看,有时候想的再好,政策再好,到了下面也会变味。无他,利益太大了。有利益,就有人要动歪心思。所以你呀,要主意下面,别让人浑水摸鱼,把好事弄出污点来了!”</p>
“殿下放心,臣时刻都在盯着!”陈德文说道。</p>
这边正说着,忽然一个侍卫慢慢走到朱允熥身边,轻语几声。</p>
“殿下,皇爷传旨,让您回去呢!”</p>
“知道了!”朱允熥再看一眼工地,“陈爱卿,孤先回宫,改日再来看。”</p>
“臣,恭送殿下!”</p>
工地之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凉棚之中,胡东踮脚望着远处,表情十分忐忑。他亲眼看到府尹大人急着前去,对那边的人点头哈腰,就知道是来了大人物。</p>
还好,那些大人物没过多停留,说了几句话就走了。</p>
胡东心中庆幸,“幸好,这几天还在做样子!”想着,赶紧拉过旁边的一个手下,“去,告诉陈老五,送来的砖石木材不得掺假!”</p>
那手下想想,“胡爷,不掺假,咱们赚什么?”</p>
“老子说送来的必须是好东西,可没说过几天用的也是好材料!”胡东骂道,“摆在那,给官府的大人们看,懂吗?”</p>
手下自然不懂,但也不敢反驳。</p>
这时,胡东瞧见陈德文转身返回,赶紧换了一副笑模样,迎接上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