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记者小李的所见所闻(1 / 2)

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夏天里京城老爷们个个就开始吹起了啤酒。</p>

想喝酒时每家就派一个人,拿着暖水瓶就来供销社或者酒铺,不灌满不算完。</p>

每当一入夏,就喝的刘家庄产的“燕京”啤酒快要断货了。</p>

“燕京”啤酒,是刘家庄“野山酒厂”的又一主力产品。</p>

六月份的京城,天气逐渐变得炽热起来,仿佛连空气都充满了焦躁的气息。</p>

在这繁忙的都市中,人们经过了一整天的奔波与劳碌,心中都渴望着能找到一丝慰藉与放松。</p>

对于那些普通的百姓而言,在这炎炎夏日里,还有什么比喝上一杯冰镇的啤酒更为惬意的事情呢?</p>

啤酒的清凉与甘冽,仿佛能瞬间带走所有的疲惫与烦恼,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p>

近年来,骑三轮拉车的活儿似乎变得愈发抢手了。</p>

安五爷便是这众多“板爷”中的佼佼者,每天所赚的钱财竟然比一个八级工人还要多。</p>

既然赚了钱,那自然是不能亏待了自己的肚子。</p>

傍晚,安五爷先是来到了一家小酒馆,打了一暖壶冰镇的啤酒。</p>

那啤酒的泡沫细腻而丰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p>

随后,他骑上的三轮,来到交道口附近的副食品店,准备再挑选几样下酒的小菜,好让自己尽情地享受这份难得的惬意。</p>

等他来到副食品店门前时,刚好遇上正在门口东张西望的小李。</p>

安五爷看他老半天没进门,寻思着问问咋回事。</p>

原来,小李是从外地来的报社记着,对四九城的胡同文化和“二锅头”文化都很感兴趣,寻思来这打开看看,是不是能发掘点老京城过去的故事。</p>

安五爷明了来意,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连声夸“小伙子真机灵”,还向他解释道:“大概是民国时候,咱四九城的爷们喝二锅头,才开始吃下酒菜,这副食店也就一点点开起来了,不过老板和旁边小酒铺的老板关系一般。”</p>

“酒铺里喝了酒,花生米、拌西红柿、猪头肉、酱牛肉这些下酒菜就在酒铺里要了,在副食店里买的,都是要回家喝的,你说他俩这关系能处不?”</p>

记者小李一下子明白了安五爷的意思。</p>

安五爷笑着道:“走吧,进去看看,正好我买点副食,这儿现在还开着呢,以前老板是李掌柜,不知道现在退没退休,我也好些日子没来了。”</p>

小李跟在安五爷身后进了屋,里面都是百姓生活必备的酱油、大酱什么的,还有副食……</p>

安五爷买了俩肘子,便付钱边念叨着:“以前大家伙喝酒,哪能吃得起这么贵的肉,一点就能配酒喝了。</p>

喝的也不是什么贵酒,【红星二锅头】,【莲花白】喝的就够劲儿,后来又喝上了【燕山】、【太行】。</p>

还是喝【太行】够劲,这酒除了贵点儿,没毛病。</p>

家里没钱的,拿空酒瓶来打,有一毛三和一毛七一两的散酒,也能喝。”</p>

小李掏出笔记本了,一边“刷刷”的速写起来,还笑着回应安五爷道:“大爷,我们岛城人也喜欢喝【燕山】、【太行】,这酒确实不错,我们当地政府都拿来宴请宾客呢!”</p>

安五爷闻言像是遇到了知己,“是吗?你们东山省不是也有自己的酒吗?”</p>

记者小李点点头道:“有是有,但是人们还是比较认可【燕山】跟【太行】,这酒占领我们当地市场快有十几年了吧!”</p>

这说起了【燕山】和【太行】,安五爷突然就来了兴致“……酒贵的就好么?好了为啥那些大院里的干部子弟们也喝【太行】,叼着香山烟,【茅台】都是送礼求人办事用的,個人家喝不实在。”</p>

“就跟现在似的,大爷家里存的酒,也没茅台、五粮液,一个是喝不起,不实惠咱也不想多花那钱,老铜锅配的就是老百姓喝的酒,以前我喝红星,现在喝的就是【太行】,天热,我就喝【燕京】。”</p>

“对了,你知道【燕京】啤酒吗?”</p>

小李轻轻地摇了摇头,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回答道:“我们岛城人,还是喜欢喝我们当地的【Q岛】啤酒,它的口感无疑是国内最佳的!”</p>

安五爷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他眯起眼睛,缓缓说道:“小李啊,你可知这【燕京啤酒】的来头?它与【燕山】、【太行】可是同根同源,出自同一个酒厂。那口感,绝对是一流的。</p>

至于你说的【Q岛】啤酒,我也喝过,说实话,我觉得它们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啊。”</p>

小李闻言来了兴趣,“是吗?那改天我倒要尝尝!”</p>

安五爷今日心情愉悦,与前来采访的小李记者相谈甚欢,颇觉投契,于是热情地发出邀请,希望小李能到他家中做客。“小李啊,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你要是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就跟我回家,咱爷俩好好喝上一杯,如何?”</p>

小李闻言,心中暗自惊讶这位京城大爷的直爽与热情。刚见面不久,便如此诚挚地邀请自己去家中喝酒,实在出乎他的意料。</p>

但他也是个爽快人,不愿拂了安五爷的好意,于是欣然应允:“哈哈,大爷,您这么盛情,那我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咱们这就走,好好喝上一顿!”</p>

“喝酒岂能无好菜,大爷您请我喝酒,我就请您吃菜,成吗?”</p>

于是,两人购置了丰盛的酒菜,随后坐上了安五爷那辆标志性的三轮车,一路颠簸着返回了充满古韵的南锣鼓巷。</p>

三轮车在青石板路上缓缓前行,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在巷弄间回荡。</p>

安五爷一边蹬着车,一边向坐在身后的记者小李讲述着这片区域的历史与变迁。</p>

小李是东山省省报的记着,在当地宣传领域里颇有名气,他来京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四九城的故事,所以非常乐意听安五爷讲古。</p>

让安五爷没想到的是,这意外的一次相遇,后来竟然给【燕京】啤酒带来多大的宣传暂且不提。</p>

且说,小李瞧着这年月的四九城街头,行走之间看到地依旧是计划经济的影子。</p>

日常生活从米面油盐到自行车家电,还是样样都要凭票购买。</p>

国营单位宛如大家长,包办了工作和物资分配。</p>

尽管有些人的日子过得可能依旧紧紧巴巴,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开始越来越好了。</p>

京城的三轮车也是一个亮丽的风景。</p>

三轮车不仅是送货的好帮手,也是很多人的生计工具。</p>

街头巷尾,总能看到跟安五爷一样的三轮车师傅们忙碌的身影,卖酱菜、卖蔬菜,甚至推着板车卖冰棍。</p>

这些小贩看似普通,实则有的人还是国营单位的员工,每辆三轮车便是一个“移动零售部”。</p>

“国营的就是香啊!”小李感慨万千,从小卖部到饭馆、再到酱醋店,在哪儿都能看到‘国营’的招牌。</p>

然而,小李却敏锐地发现,这聪明的京城人很快慧眼识珠,开始有一些敢闯的个体户悄然登场,他们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推销小商品。</p>

这种新鲜的做法虽然初时并未被普遍接受,却悄然为未来的个体经济发展埋下了种子。</p>

…………</p>

酒这东西吧,在全世界都有一大群爱好者,M国人爱喝威士忌,E国人爱喝伏特加,倭国人爱喝清酒,H国人爱喝烧酒,夏国人就更不用说了。</p>

这喝酒,一两个人喝没啥意思,找几个好友一起喝那才过瘾。</p>

路过,南锣鼓巷95号院,安五爷又顺便把傻柱,闫埠贵给叫上了。</p>

听说安五爷要请他们“喝大酒”,闫埠贵是相当的高兴,即便是他们这样的干部家庭,也不是能够天天喝酒吃肉。</p>

作为食堂主任的傻柱道是有这条件经常吃肉,但是他一个人在家喝,那有真么多人一起喝过瘾。</p>

来到了安五爷的院子,傻柱、闫埠贵与记者小李互相认识了一番。</p>

老四九城的四合院,它就是个喝酒的地方。</p>

尤其到了这夏夜,等着六七点钟太阳下去了,等凉风起来的时候。</p>

几个人坐在一起,扇着大蒲扇,拿着小马扎,凑着一桌子,然后从井水里拿出啤酒。</p>

再切上半斤猪头肉,弄点花生米,可就喝开了啊。 这年月老百姓们手头普遍宽绰了,能时不常的跟三五好友们聚在一起喝上一顿。</p>

啤酒的牌子更多,有本地产的【燕京】,外地来的,瓶装的,听装的,后来又时兴“扎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