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新宅子“沿河胡同甲100”号院(2 / 2)

“甲100号”院是暗红色的大漆木门,门下部对嵌着密布钉头的葫芦形厚铁护,门槛横卧在门礅与门板之间,这门槛是又长又厚又沉。</p>

面向着大门看,门框左上角是蓝底白字的“河沿胡同甲100号”门牌,门框的右上角镶一块长方形苍绿色的木板,其上是刘之野用他7级书法隶书写的“刘宅”两大字,黑漆沉着。</p>

这几年,刘之野在仕途上步步高升,他没有忘记内心的修养与追求。</p>

他开始研习书法,以此作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途径。</p>

每日里,他都会抽出点时间,沉浸在墨香与纸韵之中,一笔一划,都透露出他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p>

正因如此,他的书法技艺日益精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堪称不凡。</p>

【书法:7级(大师级)】</p>

进大门,过门道,西屋的北山墙兼作内影壁,其下围一长方形花池,种着几排玉簪花。</p>

其叶碧绿,其花雪白,有一股幽远的清香味。</p>

甘凝喜欢将那含苞欲放的花簪插在鬓角间,刘淑贤喜欢把玉簪花穿成一串,吊在胸前。</p>

门道左拐是湖绿色的四扇屏门,门上暗红斗方“中”“正”“和”“平”楷书四字。</p>

进屏门就是庭院。</p>

北房五间,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二间。</p>

南北房通透的大玻璃窗,屋内有雕花的隔扇,粗壮的房梁,新奇的吊灯,进口的花砖地。</p>

南北房门对门铺着方砖甬路。</p>

东厢房门靠南,西厢房门靠北,门前也各有砖道连接中间的甬路。</p>

庭院中因而分成错落的四块土地。</p>

香椿、枣树、丁香、葡萄架,还有盆栽的石榴与无花果,各得其处。</p>

届时这里,早春香椿三五个日夜就会绽出紫檀红、翡翠绿的簇簇嫩芽来,夏末葡萄串串垂下来拉弯了藤蔓扫着孩子们的脑袋,入秋枣子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斑斑光点……</p>

刘文刘武这哥俩最喜欢玩的就是北房前的压水机。</p>

在机体的肚膛里灌上几舀子水,手压机柄把水从地底下“叫”上来,接着“咕”“咕”“咕”你就压吧,清冽的地下水“哗——”就流出来了。</p>

压多长时间,水就流多少。</p>

美中不足的是,总体上不堪入口。</p>

因为,京城地面上的甜水井本来就少,大名鼎鼎的西城“福绥境”原来就是由“苦水井”谐音改的。</p>

这水只能粗拉用:浇花种菜,涮洗衣物,酷暑凉镇西瓜,严冬院内泼条冰道……</p>

刘之野一家人,非常喜欢这所新宅子,虽然它没有刘家庄的家大,但是这里有着浓郁的历史沉淀。</p>

翌日。</p>

天放晴。</p>

一大早,院子外面就传来阵阵的孩子们的欢笑声,刘文刘武这哥俩好动,早就按耐不住,冲了出去。</p>

出了院门发现,大门口近处的河岸边,有一群胡同孩子在玩拽包。</p>

岸边的大槐树下,有的小孩子们追闪腾挪在玩“吊死鬼”——如果有女孩子来了,此则尤甚。</p>

更多的小男孩,正在这里踢球:书包往两边一撂,当“球门”,胶皮的或者牛皮的,鼓梆梆的或者瘪塌塌的,大多是属于“旧”的一个球踢起来,这些小家伙们正鞋飞袜秃噜,汗透衣衫。</p>

刘文刘武这哥俩的踢球技术好,还是校足球队成员,刘家庄的各级学校都有着专业的足球队篮球队。</p>

这小哥俩仗着技术好,很快与他们打成一片。</p>

球掉河里咋办?没事的!近,蹚水捞回来;远,找根棍钩回来;再远,扔石头把球“溅”回来。</p>

天擦黑,各家门口大人探出了身子,招呼着孩子的小名儿,“该吃饭了!”这些残兵剩勇才恋恋不舍离开球场。</p>

到了晚上,这间院子的真正主人—刘淑贤,终于舍得回来了!</p>

1978年的京大暑假,来得非常快。</p>

本来,77级的出现就是带有突然性的神来之笔,这就形成了较为罕见的春季入学。</p>

而即使这个春季,也不是通常的寒假之后,而是已经延至3月中旬了,对于扩大招生者来说,则更到了4月,可见,一切都是为了抢时间,相关的细节多所忽略。</p>

因此,仿佛只是一瞬间,学期就结束了。</p>

但这仍然令刘淑贤非常开心,毕竟这是久违了的暑假,一个多月的时间,完全能由自己掌握,就仿佛是天赐的礼物。</p>

最近半年来,刘淑贤对“读书种子”这四个字别有体会,她觉得,七七级的同学,差不多都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形容。</p>

学期中,同学们都在玩命似的读书,用当时的话,就是“将……耽误的时间补回来”。</p>

刘淑贤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没有到熄灯的时间,突然停电了,正在上自习的同学不约而同地惊呼一声。</p>

这一声里面,有着深深的惋惜,因为好好的晚自习课中断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不过这可能也是唯一的能将全班从教室里拉出去的理由,让大家由于不可控制的因素而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p>

她们77级的构成,年龄很是悬殊,班上的同学,最大的32岁,最小的才16岁,整整差了一代。</p>

刘淑贤的年龄大约是班里最小的人之一,在班里归入小字辈。</p>

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知识基础和那些老大哥、老大姐相比,差的不是一点点,于是小字辈们就拼命地想补上。</p>

因此,暑假当然也就是学期的延续,正是补习的最佳时机。</p>

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不过,刘淑贤这一代人,缺的东西太多了,而暑假又只有一个多月,不可能面面俱到。</p>

就刘淑贤而言,最想补的,主要是英语。</p>

因为她在中学本来是学俄语的。</p>

现在国家改开了,人们迟早要走出国门。</p>

英语作为国际主流语言,她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会英语怎么能成?</p>

刘淑贤其实小时候跟她妈妈接触过英语,妈妈甘凝当年是京大的才女,英文还是很不错的。</p>

但小时候的刘淑贤根本不好学习,虽然半途而废,但她也不至于跟其他同学一样从大学才开始接触26个英文字母。</p>

等刘淑贤读了新闻专业后就想到了她可以去周游世界。</p>

才开始真正喜欢上了学语言,而且越学越有兴趣,于是整个暑假她都在培训班学习英语。</p>

刘淑贤对新闻专业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作为父亲,刘之野自然是要全力支持的。</p>

为了鼓励女儿追求自己的梦想,刘之野特意为刘淑贤挑选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台海鸥DF型相机。</p>

这可不是一台普通的相机,它的售价高达五百多元,是国内顶尖的摄影工具,无论是画质还是操作性能,都堪称一流。</p>

收到这份厚重的礼物,刘淑贤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p>

她对这台相机爱不释手,每天都拿着它四处拍摄,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p>

凭借着出色的摄影技术和敏锐的新闻嗅觉,刘淑贤拍摄出了许多精彩纷呈的镜头,并将它们发表到了学校的校刊上,赢得了京大师生们的一致好评。</p>

(本章完)</p>

(/24616/24616349/1010054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