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第一章第三节 劝说(1 / 2)

皇明风云录 东仙轩辕 1809 字 7个月前

陈新甲在接到了崇祯帝的旨意之后,立刻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来不及多想,急忙就换好了朝服,急急忙忙的跟着前来宣旨的小太监进了宫。</p>

在见到了崇祯帝之后,陈新甲先是行了大礼,然后趴在地上稍稍歪了歪头,朝着站在崇祯帝身边的王承恩瞄了一眼。只见,王承恩脸色不善的皱着眉头,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这样陈新甲的一颗心急速下坠,整个人都如同坠入了冰窖一样。</p>

“陈尚书,你看看吧!”</p>

崇祯帝说完之后一挥手,王承恩便将刘云威的奏表递给了陈新甲,在交接的一瞬间,王承恩的双眼紧盯着陈新甲,微微点了点头,然后便若无其事的转身又站到了崇祯帝的身边。</p>

此时,陈新甲一边读着刘云威的奏表,同时心中也是急速盘算着:“看王公公的样子,是准备和破军伯共进退了!难道,如今的局势,破军伯已经胜券在握了?要知道东林党在大明朝可谓是根深蒂固啊,破军伯准备用什么办法来战胜东林党?难道说!”</p>

一想到这里,陈新甲已经是汗如雨下,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幅腥风血雨,仿佛看到了大明各地风起云涌,汉威军的铁骑在大明南北两京一十八省纵横冲杀,一颗颗东林党人的头颅纷纷落下,被飞奔的马蹄才成了肉泥!</p>

在看完了刘云威的奏表之后,陈新甲已经万分确信自己的猜测了,心中暗道:“怪不得王公公如此坚定的站在了破军伯的一边,看来老夫也要当机立断,和东林党划清界限了!”</p>

想到这里,陈新甲深呼一口气,便起身大声说道:“启禀陛下,破军伯在信中所说确实属实!”</p>

崇祯帝此时的脸色已经是黑得发紫,几乎能够滴出水来,狠狠的说道:“既然破军伯说的是真的,那自萨尔浒之战开始,我大明历经数战,尽皆惨败于满清之手,只是数十万忠勇将士喋血疆场,你这个兵部尚书为何不报!朝中大臣为什么不决死上奏!”</p>

陈新甲闻言不禁声泪俱下的说道:“陛下啊!东林党自万历年间开始便党同伐异、排斥异己,就连微臣等忠心为国的东林朝臣都不相容,更何况边军将士?而且,自从魏忠贤及其阉党覆灭之后,东林党在朝中便再无敌手,在朝中大权独揽、蒙蔽陛下,微臣也是有苦难言、力不从心啊!”</p>

“混账!数十万大明的将士啊!”</p>

说到这里,崇祯帝突然在脑海里回想起了先帝天启帝在临终之时说过的一番话:</p>

“吾弟千万要记住:朝中的文官们,特别是东林一党,皆不可信!书生误国可是千古警句啊!朝中之事、国政之策决不能听从他们的胡言乱语,吾弟要有自己的决断!”</p>

“如今朝中之人,唯有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朝政之事吾弟定要多和他商议,如此则国事必不崩坏;此外,蓟辽督师刘云威忠勇善战、刚正不阿,对外征伐之事可以托付给他,则辽东边疆再无烽烟。”</p>

天启帝</p>

的遗言就在崇祯帝的耳边久久回荡着,崇祯帝的脸色也变得越发难看起来,豆大的汗珠瞬间就布满了整张脸。</p>

“难道朕真的做错了?”</p>

一想到周延儒和那些东林党官员的种种作为,崇祯帝的心中就充满了恨意。</p>

“朕并非昏君!而朝臣皆是庸臣,尽皆误朕!”</p>

这时,站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王承恩靠在崇祯帝的身边小声说道:“陛下,此番破军伯被逼无奈愤而反抗,倒也不失为一个机遇啊!”</p>

崇祯帝抬起头,冷着脸问道:“此话何意?”</p>

陈新甲的注意力也被王承恩的这番话吸引住了,悄悄的看了过来。</p>

王承恩继续说道:“陛下,此番破军伯率军进京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将东林党连根拔起,彻底改变朝中的局势!”</p>

崇祯帝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说下去!”</p>

“陛下可以下一道圣旨,就说破军伯此番率军进京是受了陛下的旨意,而并不是私自调动大军。这样一来,便给了破军伯一个台阶下,不至于让朝廷和破军伯撕破脸,防止局势继续恶化下去。”</p>

听到这里,崇祯帝不禁眼前一亮,同时问道:“那东林党呢?又该如何处置?”</p>

王承恩的双眼猛然爆发出一阵寒光,冷冷的说道:“陛下,东林党蒙蔽陛下多年,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差一点就让辽东局势无法收拾,要不是破军伯率军浴血奋战,说不定现在朝廷已经退守山海关了!如此奸佞,陛下还留他们做什么?直接借着破军伯的手,将东林党彻底铲除为好!”</p>

此话一出,崇祯帝反而陷入了犹豫之中,脸上阴晴不定的变换了许久,也沉默了许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