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向镇子进发(1 / 1)

到了出发去镇子上的这天,唐遥天不亮就爬了起来。怕吵醒柳家人,轻手轻脚的梳洗干净。在厨房里拿了柳婶子给她备好的馍馍和咸菜,就准备拿起东西出发。

才把院子门打开,槐花披了件衣服,打着手电追出来:“英子姐,我把你送到车上,这么多东西你也拿不下。”

唐遥手上确实觉得吃力,便把装杂物的大包袱给她,自己则推着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两只铁桶,准备出发。

到了村子外的大路上,空空荡荡连个汽车的影子都没有。四周也没点亮光,只有头顶的月亮发出幽幽的光芒。

两人等了一会儿,路上还是寂静一片,槐花有些不耐烦:“这杨师傅咋这么慢,不会是睡迟了吧,一点都不遵守时间。”

唐遥倒是害怕中间出什么叉子:“会不会是我起晚了,人家等不及先走了。”

“不会,我爹特意交代的事,他能不等你?我看就是他偷懒。”

正说着,远处传来叮当叮当的铃铛声,槐花用电筒照照远处,摇摇晃晃走过来一辆驴车。唐遥以为是早起外出的村民,哪知道槐花跑上去迎他:“杨师傅,这儿呢。你咋才来呀,我们都等了好一会儿了。”

“槐花,英子,这可不能怪我,要怪都怪这畜生,临出门尥蹶子。队里的牲畜,我又不能抽它,只好多喂了几把玉米,才耽误了出门。”他无奈的笑笑,吆喝着让驴停下,跳下来接过他们手里的东西,又把自行车抬上去。

村上的大队食堂,每天要管那么多人吃喝,唐遥想着,起码也得是辆小货车或者小三轮,没想到居然这么原始。看来她把这个时代想的太好了,不仅吃不饱穿不暖,连个像样的交通工具都没有。

驴车的后半部就是几块木板钉成的,唐遥爬上去,木板跟着晃三晃,像要散架一样。

从杨柳村出来的这条土路十分的颠簸,前行的速度却不算慢,所以车上的东西也跟着一颠一颠的。唐遥怕水撒了,只好一路上强打着精神抱着桶。

杨师傅之前都是一个人去采购,这回车上多了一个人,也有些兴奋,一直拉着她聊东聊西的:“这条路每周都要走一趟,这驴都已经认识路了,不用我指引,它就能把我们拉到镇上去。”

唐遥为了防止自己睡着,也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他:“人家都说老马识途,这老驴也能认识路?”

“那可不,这驴是我喂大的,不仅识路,还认识人呢,聪明的很。它知道我每天给它加餐,见了我进院子,就没命的嚎。每次准备去买东西的时候,它也知道要走远路,要是不喂上几把玉米,就别想拉它出门。”

“那它可真厉害。”

杨师傅听她夸驴,好像比听见夸赞自己还高兴,乐的合不拢嘴,干脆斜靠着和唐遥说话:“不是我吹,全生产队里,再也找不到比我这头驴更好的牲口。你看看这毛色,看看这牙口,别说镇上,就是县城里,都找不到。你从来没见过给驴喂玉米的吧,我告诉你,我这驴得吃玉米,和人吃的一样好。”

“难怪它能跑这么快。”

“这还算快?它还能跑更快呢。”说完,就冲着驴屁股轻轻打了几下,果然,这驴像是撒开了泼,一路向前奔。这可苦了坐在后面的唐遥,生怕怀里的两个桶,连花带水全都撒了,边把花拢紧,边说:“杨师傅,咱这跑的有些太快了,你这驴是好驴,车坐着舒服,就是这路不平坦。”

杨师傅立马扬声轻呵一声,驴车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他回过头说:“你这话是说对了,这一路上四十多里地,就属咱们杨柳村的路最破烂。等一过了三岔子村就好了,人家那是才修的,路平的呀,跑多快都没啥感觉。要不咋说三岔子村有钱呢,从这就能看出来。”

“那为啥人家那么有钱?咱们就不能学学?”

“三岔子村离镇上近,早几年就有他们村的人,有些门道,到县里弄来些买不到的东西,在村里‘换敲儿’。骑个自行车,啥都卖,什么香烟,火柴,老鼠药,还有好多说是省城的人才能用上的日用品,你说能不赚钱嘛。这要是搁在咱们这儿,准当个投机倒把的反面典型给抓起来。可人家三岔子村的干部看的长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还不得个个都富起来。”

唐遥听到这些,立马不困了。杨师傅口中的‘换敲儿’,应该类似于个移动的小卖部。她记得她小时候,还有那样的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担个扁担,卖些锅碗瓢盆的小东西。这倒也是个法子,只是进货的渠道不太好找到,且等等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