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疑人要用(2 / 2)

猫踪迷影 黑瞳迷影 2535 字 8个月前

挺好。</p>

前几日看余秋雨写的一篇关于普洱的文章,他说好的普洱一口饮下,会如同烈酒一般直冲肺腑;我也经常看到博友说一杯普洱下肚,立刻背后发汗,神清气爽。我之前从没那种感觉,上次空腹喝江湖一统兄赐的抱拙老师亲制老楴时,竟然头晕目眩,四肢发软,出现类似低血糖症状。自那以后,就对普洱心有余悸,不敢轻饮。套句俗语来说,或许它不是我那杯茶。</p>

今日又得抱拙老师赐茶,古有散财童子,今有散茶老人,抱拙老师为普及茶文化,真是不遗余力呀!看到里面有一小饼“传芳普洱”,不由心思一动。无论古今中外,敢把自己的姓名用在一个品牌上,那一定是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有自信的。否则岂不是要把自己的名声都砸进去?古有子冈牌,外国有路易威登,只是现在中国已很少有人这么做了,想了半天,也不过有李宁、羽西少数几个例子了。抱拙先生本名黄传芳,他敢把这款普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那这款茶必有不凡之处。</p>

我不由食指大动,只是有过上次老楴的前车之鉴,这次先饱餐了一顿,才敢开泡。</p>

洗过一遍茶,第一泡照例色香极其浓郁,呈深褐色,灯光下隐隐发亮,入口浓稠、厚重、爽滑,略带一丝清苦,一杯下肚,竟然连连打嗝,口腔略微发麻。连饮几杯,感觉有股暖流在冲刷自己的肠胃,又打过一串嗝后,身体微微见汗,竟然觉得有些轻快,像做过一次桑拿。</p>

或许这就是普洱的魅力所在,如同一个经过岁月历练的女子,第一眼望去,貌不惊人,可花心思慢慢品味过后,就会品出她得好。一旦食髓知味,就再也放不下了。</p>

我的茶瘾或许就这么被勾出来了,抱拙老师真是害人不浅呀,哈哈。</p>

喜欢上喝茶之后,没事就喜欢到网上或者熟识的小店淘点茶器。很多瓷器精致素雅,如甜白瓷、青花、汝窑等;有的很色彩奔放,如钧瓷;还有的看着斑斓夸张,如建州窑的兔毫、天目。</p>

而好的瓷器多会和窑变、柴烧联系起来。看过点资料,因为是柴烧,不可控因素太多,往往要等烧好之后,才能知道烧出来的东西到底什么样,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因为一窑瓷器是成失败,是漂亮还是丑陋,要看老天爷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又把这类瓷称作天工造化。</p>

从机器制作到手工,然后再到天工,瓷器越来越珍贵。可如果仅仅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上看,机器制作、煤气窑烧制的瓷器远比后两者出色。</p>

喜欢手制,应该是喜欢瓷器中蕴含的制瓷人的个性、灵性和个人追求。喜欢天工,是不是也蕴含着人们对老天爷的敬畏呢?</p>

在手工和天工之间,还有一类仿生瓷,是人模仿自然界的景物造出来的。汝窑中的天青色,就是模仿“雨过天晴云破处”之后的色彩。汝窑珍贵,除了它极致内敛温润的美之外,是不是也包含着人对自然的崇拜?</p>

美学中蕴含着哲学,从千杯一面到个性、灵性,然后再到敬畏天地,是不是也暗示了人从模式化生存到追求自由,然后到皈依的过程呢?</p>

我个人的欣赏水平还只是到手工制作的地步,至于说天工,见得少,也实在看不懂。看过一些号称柴窑的东西,总觉得刻意。有次在一台湾人开的小店里看到一款据说是着名匠人烧的柴窑茶盏,价格高得匪夷所思,可东西故作扭曲斑驳,看着毫无美感可言,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坨,就像石器时代野人做的陶土器。我当时就想:我还不如弄几个橘子壳晒干做茶杯呢,比你的可自然多了。</p>

丫头老笑我喜欢瞎想,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喝茶就喝茶,茶杯就茶杯,哪有那么多讲究。也对,喜欢就好,刻意想太多,就没乐趣了。</p>

喝茶去了.......</p>

在网上淘了一个豆青小紫砂君壁壶,只是因为喜欢壶上刻的“茶亦醉人”四个字。这个“醉”自然当沉醉解。可是茶真的会醉人,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件趣事。</p>

大约十多年前,隔壁住着一对夫妻,男主人洒脱好客,还是是个美食家,春天的“明前碧落”、“白沙枇杷”秋天的“中秋螃蟹”、“水八仙”,他一定会买第一批上市的时鲜货,然后呼朋唤友一起品尝。女主人持家有道,温柔娴淑。</p>

一年清明前,又是碧螺春上市的时候,男主人跑到太湖洞庭山,高价从茶农手里买来现采现炒的碧螺春,邀请朋友一起享用。朋友到家后,男主人上前招呼,女主人去泡茶。茶刚泡好,还没端上来,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另外一个朋友在家里摆了两桌麻将,叫他们赶快去。砌长城兹事体大,万喜良们不敢耽搁,连主带客,刹时走了个精光。等到女主人端茶上来,客厅已无半个人影。</p>

女主人端着五杯清香碧绿的茶,呆立在客厅,又好气又好笑。她从不喝茶,但知道明前的碧螺春价格极高,素来节俭的女主人舍不得倒掉,索性自己都喝了,五杯茶下肚,又依稀记得老公说过,这个茶第三泡才最出色,于是,又各冲泡了两次,一个下午,一连喝了十五杯茶。</p>

等到凌晨,男主人过完麻将瘾回到家,发现本该早就熟睡的老婆,两眼放光,两颊通红,口中念念有词,发春的猫般在屋里一通乱窜。男主人吓了一跳,以为她魔障了。等到问清楚情况,笑得捧着肚子摔倒在地上。</p>

据说女主人折腾了一宿没睡,第二天还精神抖擞地去上班,直到夜里,茶劲过去,才瘫倒在床上睡着。</p>

从此她滴茶不沾。</p>

路过一间台湾人开的茶铺,进去逛了逛,很喜欢逛台湾人开的小铺子,掌柜的都有很深的文化功底,而且不仅熟悉更是喜爱自己卖的货,一说起来就头头是道,言语很少夸张,轻声慢语间,你就学会了不少东西。他们很少很少硬性推销,总是推荐他们认为合适的东西给你。不像在做生意,倒像在送礼物。和他们聊天,不仅舒服,还长知识。</p>

很可惜,茶铺老板不在,只有个小美眉,聊了两句,她的茶叶知识似乎也不丰富,销售水平倒是不错。不管你听不听,叽叽嘎嘎背书般说了一大堆。看她背书背得那么顺,我就顺手买了一小罐岩茶。付款的时候,老板的老爸回来了,很淳朴的台湾老人,不善言辞,见了我们,不说话,只是很慈祥地微笑,笑容很温暖。</p>

回去泡茶,茶水微酸微涩,很爽口。很奇怪,许多很好的乌龙,初一进口,都不显山不露水,淡淡的,甚至还略显酸涩,要耐着性子,两泡三泡之后,甘醇的味道才会慢慢地在唇齿间弥漫,经久不息。不像绿茶,第一泡就“吓煞人香”,可越喝越酸涩。</p>

听说过“头锅饺子二锅面”的说法,难不成还有“头泡绿茶二泡乌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