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帽儿(2 / 2)

他想到了《血色浪漫》里面的钟跃民,哪怕是来陕北农村插队挨饿,人家也一样有着乐观的精神,就当是生活体验了。</p>

再说了,还有两年多就能吃饱饭了,再加上改革的春风,郑卫民不信自己会一直在土里刨食儿。</p>

看了一下双手,依旧很细嫩,这要是攥上锄头把儿,不得多来几个血泡?</p>

郑卫民把两封信丢进邮筒,便回来了。</p>

现在他可是一个真正的无产者,一分钱都要碾成末儿来花,可不能乱买东西。</p>

但幻想还是有的,等到家里收到信,说不定会主动寄东西过来呢?</p>

这场面他见过,当年在福利院的时候,就有小伙伴收到过家里寄来的东西——虽然很少,但也足够让别人羡慕了。</p>

家,就是一个精神寄托,郑卫民这辈子终于有了个“家”,他一直想寄出去的“信”也有了收件地址。</p>

写什么不重要,他回来的路上心情激荡,玉米面粥又怎么了?咱也有家人了!哼!只要有家人,老子顿顿玉米面粥都行!</p>

回村之后,郑卫民也加入了晒太阳的集体中。</p>

“哟,卫民,怎么那么高兴呐?”陈东来爱说话,一张嘴就把郑卫民脸上的那点东西给抓出来了。</p>

郑卫民笑道:“给家里报个平安。”他开始想念智能手机了,那里面可什么都有,联系起来非常方便,不像现在,车马很慢,信件也很慢。</p>

王云芳也笑了,但又想起来了过年的事情,好像没几天了。</p>

提起这个事情王云芳就有些懊恼。</p>

“你说北京的那群居委会老太太可真闲,没事净去动员别人来插队,连个年都不让在家里过了!”</p>

王云芳一开这个话头,其他人都心有戚戚。</p>

陈东来说道:“可不是嘛!不光是你们那边,我们黄原也一样,非要我们在年前来插队!这不,我好好的城镇户口也变成农村户口了,国库粮是再也吃不上了。”</p>

提起这个,王云芳的神色也有些黯然:“我和卫民也都把户口迁来了……往后也是农村户口了。”</p>

郑卫民对这个户口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好像没有那么多区别;在某些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农村户口反而更加吃香。</p>

但在黄原……好吧,应该是没有什么区别了。</p>

周玉秀说道:“小年我们都在这边过,但过完之后我们都会回家了。”他们几个都是黄原人,回家过个年还是可以的。</p>

郑卫民和王云芳相互看了一眼,他们也很是有些心动。</p>

柳娟说道:“要不你们也回去过年?只是过年,又不是不回来了,没事的。在外面工作的干部放了假不也要回老家过年的么。”</p>

王云芳有些犹豫迟疑:“我们这都是第一年出来,怕影响不好。”</p>

“过个年而已……”几个知青都在边上说道。</p>

郑卫民也有些心动,不过是过个年,没什么要紧的吧。</p>

“再说吧……”俩人也不敢应承,但心却都飘走了,特别是郑卫民,他还没和家人一起过过年呢。</p>

郑卫民和王云芳的信很快就到了北京。</p>

郑刚收到信之后草草一看便放在了一边,有人过来好奇地瞟了一眼:“老郑,有信啊?”</p>

“三儿寄来的!说是到了陕北,一切都好!”</p>

郑刚对三儿子的这封信倒是挺满意,一切都好!</p>

对面的刘副政委笑着说道:“老郑,不给三儿寄点东西过去啊?”</p>

郑刚说道:“寄不去喽!”</p>

“为啥?”</p>

“送他去大西北的时候,我和他妈要给他钱,这小子就只要了五十,多了不行!说要不是人生地不熟,他就只要二十!”郑刚满脸的自得,他知道单位里有不少人的子女都在北京乡下插队,带的钱粮可都比郑卫民多,他就是要比一比,看谁的觉悟高!</p>

果然,这话一出来,办公室的人就很感兴趣了:“你们三儿够可以的啊!怎么样老郑,孩子有觉悟不假,但你也别真的就把三儿放在陕北了,过两年赶紧给弄回来得了!”</p>

说话的是张主任,他端着茶杯,笑眯眯的,一句话就把郑刚给逼住了。</p>

弄回来?那不可能!你郑刚今儿就得表这个态!让你给自己戴高帽子!</p>

郑刚心底冷笑一声,脸上却不显:“三儿不回来!那小子平时不吭气,但主意却很正!说要在大西北扎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p>

“好!”张主任放下茶杯,带头鼓起了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