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决定把卫国去南方打仗的事情给拿出来压一下郑卫民。</p>
袁秋极是赞同,南方的前线上咱们家可是出了人的,有这一条在,三儿你找校领导也好开口不是?</p>
郑卫红满眼希冀,大哥去南方打仗,她还不能有这个优待了?</p>
在一家三口的注视中,郑卫民却缓缓摇了摇头:“北大招不了几万名这种大学生。”</p>
去前线拼命的人很多,郑卫民可是记得清楚,即便在他重生之前,烈士子女在高考中的照顾也只能是加分,郑家何德何能,什么消息都没传来就敢要一个北大的名额?</p>
现在可是八十年代初,人们的思想是非常积极上进的,国家给的各种额外优待都在往外推,主动张嘴的人少之又少。</p>
偏偏郑家就是这少之又少的人之一。</p>
袁秋伤心道:“三儿,能不能和学校的领导说说看?”</p>
郑卫民依旧摇头:“这可不成。想上大学,得凭本事考上来,让卫红回去再复习一年看看。”</p>
“你怎么那么轴呢?”郑刚郁闷了:“有多少人走后门?学校里也不都是考进来的。”</p>
郑卫民眼睛眯了眯,外面的太阳开始升起,阳光耀眼:“爸,这可不像您啊。”回来那么多年,郑卫民头一次开口叫“爸”,但郑刚不想在现在听到这一声,因为郑卫民叫出来意味着不想帮忙。</p>
“怎么不像我了?”</p>
郑卫民说道:“当初我下乡插队的时候,记得第一个地方是想挑江苏的,您是怎么说的?”</p>
郑刚被噎住了,当初郑卫民下乡的时候想挑个好点的省份他都不许,逼着郑卫民挑了一个艰苦的地方。</p>
他原以为这么多年了,郑卫民考回北京,又找了个一起在陕北插队的北京姑娘,应该不再对这事儿有什么芥蒂了,结果三儿一直记着不说,还能在这个时候给说出来。</p>
袁秋迅速接过来话,她抹着眼泪道:“三儿,你爸和我都后悔了,这个事情爸妈得向你认错。因为你这个事情,你爸血糖都高了……三儿,这回要是不帮你妹妹,将来咱们是不是又得后悔一次?”</p>
郑卫民很服气,话还能这么表达出来。</p>
“卫红要是将来能考上大学,国家补贴她多少我就补贴她多少,一定好过我在陕北没人问,不会让她受委屈。”</p>
郑卫红嘴又撅了起来:“三哥,我就想上大学。”</p>
“回去复习一年,再考一次!”</p>
“我不想复习了……”</p>
“你当北大是你开的了?想来就来?”郑卫民没有任何松口的迹象,郑卫红的嘴巴撅得老高。</p>
郑刚和袁秋都在想词儿,一时间办公室里非常安静。</p>
“哟,那么多人啊?卫民,你家里人?”</p>
张文明从通州回来了,整个人黑了好几度,还好不至于认不出来。</p>
“活动结束了?”</p>
“马上就结束了;我提前回来的。昨晚我没闲着,一直在写感谢信,好家伙,王云芳说去年慰问的单位就那么些,今年可是不老少,说每天都有那是夸张,但说隔一天一个那也说少了。我算知道你今年为什么不去了,我这手腕还酸着呢。”</p>
张文明从包里掏出了一叠信纸,是他一张张手写出来的。</p>
郑卫民接过来看了一下,嗯,字儿比他的好看。</p>
“我先给你盖章,你回去收拾一下,穿得正式点,给人家送过去。”</p>
“我知道了!”张文明看到旁边的大西瓜,又看了看郑卫民,想着下午的时候过来蹭个一块。</p>
郑卫民把团委的章拿出来,一张张地给盖上。</p>
张文明闲着没事儿,和郑刚他们搭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