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长城,和想象中起东终南连绵不断的模样还是有区别的,事实上长城是一段一段的,往往修建在平坦的山脊或者平原上,以此来阻拦草原游牧民族的骑兵冲锋,而城池离长城也还有一段距离,如果看见长城点起烽烟,百姓们就还有一点撤离的时间。
边境贫瘠,又多风沙,黄土筑城,作物难活,生活在此地的人做梦都想象不到世上还存在江南那样如画的地方,但汉人老百姓从来都是这样,对故土有一种难以用文字形容的依赖感,让他们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更多人还是宁愿就这样守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大明边军军制,八分为屯,两分为兵,一边在长城训练值勤,换身衣服回了城里就当农民的兵不在少数,王二也是其中一员,人和名字一样贱,年近四十了还没娶上婆姨,只能每天看着地里焉巴的庄稼发愁,然后日复一日地望着西北方向守着狼烟。
听同袍们说,更北边已经打起来了,烽火传遍了半个大同,以往只会像鬣狗一样抢掠商队小城的蒙古人这次是真发了狠,连王庭都派过来了骑兵,已经越过长城把马蹄踩在汉人的江山上,这些日子百户大人总有些发愁,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这边也会出现那些穷凶极恶的蛮子,到时候几百老弱残兵,拿什么守住这一段长城,和身后小城里的百姓?
王二不会想那么多,这个在帝国边境当了几十年兵老实本分的丘八想得更多的是地里的庄稼,还有隔壁带着个孩子的李寡妇。
蒙元南侵,保卫江山,还有什么靖难什么藩王造反,那些是大人物该想的,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告诉王二,只要守好自己的几亩地,还有身上的军服就行了,这个世上有多少人都这般活着?他王二没理由没能力是特殊的一个。
又快到了换班的时候,站在烽火台边举着火把的手已经有些酸了,天色暗了下去,王二准备插回火把回家吃饭,夜幕下的荒原上却出现了些模糊的影子。
这个年代的人多半有夜盲症,王二的眼神也不太好,他眯着眼睛打量了半天,一开始以为那是摇晃的树影,但片刻后反应过来,树影是不会越变越大的。
紧张,不安,举着火把的手战栗起来,喉咙干得像后院那口枯了的井,大地的震颤感传了过来,脑海里出现了这些日子百户和同袍们的话语声,明明隔得极远,王二却好像看到了那些马上狰狞的蒙元面孔。
敌袭!蒙古人来了!
这里已经靠近大同边境,瓦剌在北边侵掠城池,不会绕这么大个圈子,这些是--鞑靼人?
王二颤抖着点燃了烽烟,找不到狼粪,烽火台里堆得是马粪牛粪,火燃了起来,黑色的浓烟熏得王二涕泪横流,配上他那补了又补残破不堪的军服显得狼狈至极,他丢了火把,听着远处响起的凄厉号角声,这意味着消息已经传了出去,身后的小城肯定也会骤然乱起来,他的职责已经完成了。
怎么办?往哪儿跑?这么多骑兵,守不住的!当兵的命也是命,留在这长城上,跟抹自己脖子有什么区别?
王二脑袋很乱,他听见了吼声,大概是百户带着同袍们跑来了长城,可有什么用?刚才那匆匆一瞥,乌压压的一片黑影不是他们能守住的,这段长城...已经完了。
也许还有身后那座小城。
人只有在绝望时才能看清自己,王二以前也不是没想过要当一个英雄,祖祖辈辈都在唾骂着那些蛮子的野蛮凶残,每家每户都多多少少和蒙古人有着血仇,王二年少时也和小伙伴们拿着棍子扮着那些大将军大英雄,憧憬着杀进草原活捉可汗,但真到了这一刻,他脑子里却全是那几亩地和隔壁的李寡妇。
果然天天帮她挑水没什么用,自己真是个怂包,早些日子该挑明的。
王二抄起了身边的长矛,举着它的模样像举着粪叉,张开的嘴里口水飞溅出来,冲着那些压根听不见的蛮子狠狠嘶喊着:
“操你们的妈!”
……
“十二月十一,桑木关破,瓦剌屠城。”
“十二月十三,三万骑兵绕过长城突袭留城,城破,屠城。”
“十二月十六,瓦剌于吕郡外筑人头观,见者无不悚然。”
“十二月十七...”
归结于秘谍司的发展重心,大同宣府一直潜伏有许多谍子,除了金陵那个地方,顾怀派了很多人来看紧这两个北平的大后方,所以进入大同的这几天,尽管远远甩开了朱棣派入大同的五万兵马,也源源不断有军情送过来,但越是看下去,那份从南边带来的阴沉就越是浓了几分,到了最后,顾怀已经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才能面对这等人间惨剧。
蒙古人对大同的破坏比想象中还要惨烈很多,边军虽众,但为了应对燕王,大同宣府都抽调了许多边军驻守在与北平的交界地,甚至蒙元南下也不敢抽调回来,毕竟比起被蒙古人抢一把,被燕王攻陷的责任还要大得多。
朝廷在这一点上,是毫无疑问有偏向的。
但没人能想到,蒙古人这次是来玩命的,战场上出现王庭骑兵,就意味着这不是草原上某些部落穷疯了过不下去日子要做无本买卖,而是一次有计划的南侵,起因自然是大明帝国内部的靖难战争,但可笑的是,这次换成蒙古人把汉人的心看透了,当他们集结大军来到大明边境时,果然发现以往那些无法攻破的长城天堑已经不是那般可望而不可即了。
已经是晚冬,北平一战过后,朝廷已经有些无力往边境运送补给,而边军又在忙着和燕王对峙,当蒙古人发起进攻时,他们连把士卒抽调回来都做不到,因为燕王的大军也开拔向了大同。
顾怀拿起了另一份战报,比起刚才的血腥残酷,这份就要轻松写意多了。
“十二月中,燕王兵出紫荆关,攻陷后转道驿马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困蔚州,蔚州守军孤立无援,投降后燕军便兵进大同,途中又分兵攻保定,保定知府雒佥献城投降,而李景隆果然也出兵太行山,火急火燎地奔援大同了,此刻怕是还在太行山里艰难行军。”
何其讽刺,之前想打不敢打的大同,此刻却好像待宰的羔羊,而这一切,都是用边关不知道多少百姓的命换来的。
不过有什么可指责朱棣的呢?这场战事应该不是他挑起的,他现在在造反,也不可能要求他出兵去草原打蒙古人,难道李景隆会眼睁睁看着空虚的北平不下手?
蒙古人要生存,所以南下抢掠;当兵的也是人,被两面夹击还缺衣少粮,投降燕王完全可以理解;德州城已经出兵驰援了,既打蒙古人也打朱棣,也算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大家都没有错,大家都还算满意,那百姓呢?谁问过百姓满不满意?
冬风把顾怀身上的披风吹得猎猎作响,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小城,陈平拨马来到身边:“大人,前方就是邺城,出了邺城,就进草原了。”
之前进草原走过的那条路现在正打得热火朝天,五千身穿明军军服来历不明的骑兵肯定是不能走的,所以才走了这条路,但看着远处小城里升起的浓烟,顾怀心里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果然,当赶到城里时,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而在远处的长城下方,已经堆起了一座人头塔。
寒风凛冽,冬日没有蚊蝇,所以这人头塔应该可以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那里面的人头有百姓有边军士卒,有男女有老少,唯一的相同点,大概就是都是清一色的汉人面孔。
“是鞑靼,”陈平脸色也同样难看,“询问了几个活下来的百姓,是三日前破的城,应该是来的骑兵不多,抢完这里之后,就退兵了。”
顾怀静静地看着那些狰狞的面孔,还有蔓延出来的血迹,想象着这些人生前是什么模样。
“这样啊。”他喃喃自语。
“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