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将毒气的事情搁置下来的做法非常的不妥当。而政府部门也没有及时的成立管理机制管理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虽然尚文知道。但其他人了解尚文并不是很多。甚至有的还不知道氯气还能杀死人。而且军事人员也对这种有毒气体认识不足。谁会想到这种通过电解装在钢气瓶中的气体会成为武器。在他们看来能使用一分钟打出两百多发子弹的李林式机枪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奇迹了。使用钢瓶。难道用来砸死人吗?
秦国在燕国派有一个军事观察团。但他们会两国这种在壕沟中的战争表示非常的不屑。但却没有很好的对策。屠睢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样的僵局给谁都会麻木的。因此他并没有给秦国参谋部提交战争报告。
新闻报纸对前方的态度是单一的。秦国和齐国关系恶化。他们无法了解对面齐国怎么想的。局势就这样僵着。
秦国的参谋部却忙碌的很。此时已经到了一月中。军队在陇西训练的差不多。主要是新式武器的适应能力。无论是秦军还是赵军已经韩军都大规模的装备了统一制式的活门枪。同时在联军部队中组建了三百多挺李林式机枪组成的轻型火力部队。秦军装备两百多挺。赵军七十多挺。韩军装备了其余的火力机枪。
在在指挥方面。李信,王贲将分别担任南北指挥官。李信进攻天山南部地区。王贲进攻天山北部地区。兵力方面。秦国各种力量加起来超过两万五千多人。火炮三百门。赵国派出一万五千多人参加。火炮近一百门。韩国军队则是一个七千人特别旅。骑兵两千人步兵三千多人其余则是炮兵,运输部队。
此外天军全程参加。一个轰炸飞艇大队将全程参加两个中队的飞艇则是最后的预备队。蒙州也组建两千人的民兵参与。但他们只是作为预备队使用。
指挥方面,秦国将在陇西设立一个前沿参谋部及时处理问题。工程兵们正在积极的架设直通西域的电报线。另外他们还发明了磁石电话以便军队随时联系。赵国由于出兵较多。为了控制军队。李牧请求秦国架设一条特别的电报线直通赵国。于是电信公司用飞艇铺设了一条从河西电报线到邯郸的电报专线。赵国需要通过秦国大使馆了解情况。
李牧为此将在遥远的邯郸关注西北战事。司马尚作为赵军代表派往秦国现场观摩。
按照规定,战争之前秦国都要举行一场演习检验军队的情况。于是军队开始紧张的集结起来。演习中秦国和赵国都把军校生派了出来。他们只有通过实战才能毕业。韩国而是把军校生当成军官生充当军队新生力量。他们的军队扩张的很快。军官很缺乏。
演习的地点选在了河西走廊的入口。那里的地形比较符合西域那种狭长地域。于是军队开始了大规模的集结。
军队集结的非常混乱。联军部队很多。而且军种也很多。很多军队都把火车运输当成了首眩因此火车站内到处都是士兵。大炮,机枪,马匹。而火车站内却却忙的很。工作人员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大的运输量。他们的火车头火车皮根本就不够。而且铁路线只有两条。这还是抢先修筑了一条。那条是临时的。天气暖和之后要加固的。
士兵们则混乱的挤在车站等火车。赵军和秦军一样。他们都开始变的懒惰起来。虽然那个距离他们也走过。现在走也没有问题。但他们认为有火车为什么要选走路。车站内到处都是步兵和炮兵。骑兵部队已经自行开走了。他们数量竟然有两万五千人。火车头开出去之后需要转载一些货物才能回来因此非常的慢。而参谋部为了解决运输问题不得不和交通部商量办法解决。
首先,他们开始四处的征集马车通过公路交通运送兵力。然后是从秦国机车厂以及东,北各线调集火车头,火车皮运送人员。最大胆的是秦国竟然让飞艇大队改装吊舱运送兵员。这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空运兵力。
于是车站内的人员在宪兵的引导下到各地乘坐运输工具。马车坐满了八个士兵。虽然有些颠但毕竟不用走路了。还有一些部队他们则稀奇的在机场看着大肚子的飞艇。他们将乘坐这个大家伙飞上天空到达目的地。
“你上过天吗?”一个赵军士兵激动的问到。他很紧张。
“没,没有。”回答他的士兵更紧张。他们都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但大家都不说话的看着飞艇。他们不知道。这东西掉下来怎么办?
“所有人上飞艇。快快。”地面的地勤人员指挥着这些人登上飞艇。飞艇能够运输五十人离开这里。
“这些个活炸弹。”地勤人员把人引导到飞艇之后说到。
“看啊,我们要飞起来了。”透过钢化玻璃赵军士兵兴奋的叫到。
“难以想象。”士兵们激动的看着他们渐渐的飞离地面。
当飞艇飞过公路上方的时候。头上的飞艇大声的叫喊。而地面的军队则回以同样的回答。
火车,马车,飞艇钩织了一副特别的画面。秦国运兵方式变的多样化。虽然他组织起来仍然混乱。但多种交通工具的出现让他们可以在后面解决问题。
“想什么那?”一名赵军学员兵问到他旁边的木子。也就是李左车。
“我们会赢吗?”李左车看着天上的飞艇说到。
“会,肯定会。没看见吗?我们有飞艇。”学员吃着罐头说到。
而李左车听到后就更加惆怅了。飞艇也是人家的。在这样的实力面前。战争的变化将多大埃
联军浩浩荡荡的朝目的地出发。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将无人抵挡他们的进攻。王贲自信满满的坐在飞艇上看着大军进发而感慨到。李牧是没有看到。如果看到的话。估计也会惊讶的。这样一支军队将无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