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留淮预备学堂(1 / 2)

第505章 留淮预备学堂</p>

九月十九日,临安赔款基本支付完毕。</p>

为了筹措赔款,催收税赋过程的手段自然不会太温柔。</p>

因此,临安百姓不但怨恨临安朝,对城外淮北军也有着不小的怨念。</p>

而周帝当下最关心的便是淮北军何时退军,但让他失望的是,一直等到九月下旬,依旧不见淮北军退却,反而听说了一个让他胆战心惊的消息淮北军发动民夫在城外西湖北侧大兴土木。</p>

似有常驻之意!</p>

这.钱都给了,你晋王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言而无信吧!</p>

九月二十三,周帝再遣罗汝楫、沈该出城交涉。</p>

城西五里,西湖北岸保椒山因山体赭红,每遇日光映照,如流霞纷披,灿若宝石,因此被称为宝石流霞,乃西湖十景之一。</p>

保椒山下,竹林翠郁,面水背山。</p>

罗、沈两人至此时,此处已化身为一处巨大工地。</p>

罗、沈两人被带到晋王身边时,后者一身常服上沾染了不少泥点污渍,正和一名工匠打扮的五旬老者对着一张营建图纸商议,“.钱大匠,花钱多少不碍事,但工期不能太久。还有,院内打造可参考园林样式,多搞些水系山石景观,莫要弄的死气沉沉”</p>

却不料,当日傍晚每人便得了七十文的日结工钱。</p>

这比任何招工广告都有用,第二天,头一日在此挣到了钱的民夫便呼朋唤友赶了过来。</p>

陈初悠悠一叹,望向烟波浩渺的西子湖,语重心长道:“齐周两国同根同源,却也难免因奸佞挑唆刀兵相向,本王痛定思痛,决定出资修建一座学堂,汇聚齐周两国名士授课、增加两国士子交流,从根源上消弭两国再战的可能性.”</p>

沈该不由更加迷惑难不成晋王想在临安建一处行宫?</p>

此时,却听那钱大匠乐呵呵道:“王爷,您舍得花钱,乡亲们能跟着挣个活命钱,大伙自然不敢偷懒,工期请王爷放心!”</p>

“学堂?”</p>

陈初点点头,似乎直到此时才看见沈该和罗汝楫,转身稍一寒暄,便开门见山道:“罗大人,我这里需要一批五丈以上的阴干木料做梁柱,劳罗大人回城后留意筹集,呵呵,我出钱买。”</p>

“对啊.”</p>

到了今日,工地上已聚集六千多人,却依然有人源源不断的从更远的地方赶过来。</p>

沈该愕然四顾这处繁忙工地,下意识道:“晋王要在临安建学堂?”</p>

起初,二十日正式开工时,只有三百余人战战兢兢的来做了一日工。</p>

沈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见了罗汝楫声情并茂的表达,只能先跟着吹捧了晋王一番,这才道:“这学堂似乎占地甚广,晋王打算招多少学子啊?”</p>

罗汝楫连忙接话道:“哎!若非如此,王爷必定是当今天下文坛领袖,殊为可惜”</p>

罗汝楫闻言,连忙挤出两滴眼泪,激动道:“王爷高屋建瓴,思虑深远,广宣教化又可造福两国百姓!下官佩服的五体投地啊.”</p>

“至少三千.”陈初竖起三根手指,随后颇有遗憾的一叹,动情道:“本王早年也曾一心向学,奈何世道不靖、家境贫寒,才走了这条从未设想过的道路.”</p>

沈该悄悄踮脚勾头往那营建图纸上瞄了一眼,只见上头建筑群错落有致,东一块西一块,甚至标出了溪流、假山.完全没有一点军事用途的模样,倒更像是富户在修建大型园林。</p>

“哈哈哈,和议已成,淮北军绝对不会赖着不走。待这处学堂修出个模样,淮北军便会撤军.”</p>

临安周边,人口繁密,虽因淮北军至此,部分百姓逃走,但只要工钱给的足,还真有些胆大的敢来做工。</p>

罗汝楫连忙拱手应下,沈该实在忍不住了,不由道:“晋王,如今和议已成,不知淮北军何时北归啊?我朝也好提前做些准备,欢送一番.”</p>

读书人嘛,历来对‘建学堂、修孔庙’这种事有着痴迷一般的热情,沈该本能反应觉着建学堂是件好事,但晋王给临安建学堂.总透着点那么诡异。</p>

随后,钱大匠指着图纸道:“学子宿舍所需木料可从山上采伐,但王爷要的这学子大礼堂和食堂跨度大,需那阴干两三年的五丈大料,咱一时半会怕是筹不来啊!若想赶工期,还需在临安城内采购才行.”</p>

他无时无刻不在拍晋王马屁,可沈该闻言却暗道:若晋王当年果真走了文人科举之路,这天会不会太平许多?我大周也不至于像今日这般狼狈!</p>

都他妈怪郑乙.好端端惹人桐山干啥,逼的晋王没法好好读书,让天下少了一位文豪,多了一个枭雄!</p>

“诶,罗大人谬赞了。”</p>

陈初笑着摆摆手,继续道:“所以,为防再有贫寒士子如我当年那般求学无门,我这学堂不收束脩、给予衣食,让学子可专心求学。待他们学有小成,还会安排他们去淮北交流学习,促进两国士子互相了解,为两国民间交流搭起桥梁.”</p>

“啊呀!此乃千秋义举啊!”</p>

罗汝楫一揖到底,比刚才更激动道:“下官替天下贫寒士子,谢过晋王!”</p>

一所不收束脩、供给衣食,专为天下贫寒士子建造的书院可以想象,这条消息传出来,会给晋王在士子群体中收获多少声望和赞誉。</p>

就连沈该也不由动容,但他和罗汝楫不同,知道淮北出来的人都不会做亏本买卖.仅看这座书院的规模,没個几十万两可搞不下来。</p>

不收束脩、供给衣食,以后每年的费用也得几万两。</p>

他不太相信晋王会仅仅为了名声这么做,便试探问了一句,“敢问晋王,这所书院叫甚名字?”</p>

“建此书院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两国士子交流,便叫做.留淮预备学堂吧.”</p>

见沈该好像没太听懂,陈初便又说了书院的全称,“留学淮北预备学堂。”</p>

午后,被陈初留在工地吃了一顿工作餐后,沈该、罗汝楫一同回返临安。</p>

一路上,罗汝楫不住对晋王善举夸个不停,特别是对于‘免束脩、供衣食’一事,罗汝楫感叹道:“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待临安士子听说此消息,必定欣喜若狂!”</p>

沈该张了张嘴,却叹了一叹,没有吭声嗯,确实不是一笔小钱,可这钱却是咱大周掏的啊!</p>

赔款刚到,晋王转手就修了这么一座书院,感情咱背了搜刮税赋的骂名,美名都被他落了呗。</p>

回城面圣后,周帝得知淮北军暂未北归全因书院一事,心里小有不舒服.但比起刚开始淮北军修建军寨的猜测,书院还是好接受许多。</p>

随后两日,罗汝楫以‘尽快帮淮北军完成书院修建,请其北归’的理由,在城内尽心帮留淮预备学堂筹集大型木料。</p>

可城内,关于城外在建书院一事,已迅速传开。</p>

此事大利士子,同时他们又掌握着一地舆论风向,歌颂晋王瞬间成为了临安城内的政治正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