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偶见第56个民族(2)(1 / 2)

房车环游记 画虎成猫 1682 字 6个月前

饶考团长说:“说到这个事情,其实也是很有历史渊源的,你们游客不了解也不奇怪。</p>

西双版纳现在叫什么?对!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说明从过去到现在,这里居住的是傣族人最多。</p>

在过去,人口数量最多,势力也就最大,因此他们就要向其他少数民族收税。</p>

他们巧立名目,苛捐杂税很多,其中有一项就是房产税,一座房子就要收一份税。</p>

我们基诺族人本来就少,生活条件很艰苦,根本没有余粮来缴税。于是,大家就想了一个方法,钻了制度的空子,要盖就盖一个大房子,一个家族的人甚至是一个寨子里的人,都住在一起,这养就只须交一份税啦。</p>

所以,傣族人就认为基诺族人耍小聪明,逃税漏税的不守规矩,而基诺族人则认为傣族人仗着势力榜欺压他们,双方结下了深仇大恨,直到现在两族之间,还是禁止通婚呢!”</p>

虎永刚问了一句:“你们和其他民族也禁止通婚吗?”</p>

饶考团长说:“只要不和傣族人通婚就行。要不然我们基诺族也不能从当初的两三千人,发展到现在的两万多人了。”</p>

杠精就是杠精,这时他又站出来抬杠:“如果你们基诺族人,一定要和傣族人结婚怎么办?”</p>

饶考团长没有搭理他,而是向众人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你们大家看,我们这里的屋顶像什么?”</p>

有人说像草帽,有人说像庙宇,也有人说窝棚顶的,众说纷纭,不一而足。</p>

虎永刚说:“我看倒有些像是古代官员的帽子。”</p>

饶考团长说:“对啦,准确地说,像诸葛亮的官帽。你们想一下,电视里的孔明,是不是戴着这样的帽子?”</p>

众人纷纷表示,听团长这样一说,还真是有点儿像。</p>

饶考团长说:“有关这个,就涉及到我们基诺族来历的另一种说法。</p>

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途中,一支人马,在行军途中贪睡而被遗落在这攸乐山。诸葛亮为严明军纪,不再收留这些落伍者,但为了能让他们能够生存,就赐给他们茶树、棉花以及粮食的种子。</p>

这部分人从此在这里生根发芽,繁衍后代,就发展成了现在的基诺族。他们崇拜孔明,盖房子时就把屋顶修成了他官帽的模样,并一直延续至今。”</p>

团友中有人说,原来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啊。</p>

那杠精马上反驳:“历史上没有诸葛亮七擒孟获这回事,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所以这个传说肯定也是假的。”</p>

虎永刚淡淡地说的:“也许七擒孟获是罗贯中虚构的,但历史上诸葛亮南征确有其事,也确实打到了云南,甚至打到了缅甸。</p>

《三国演义》是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但陈寿的《三国志》确是史书。他在《诸葛亮传》中提到,孔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p>

他话中的’泸‘是指泸水,也就是现在的金沙江。渡过了金沙江,说明他就进入了云南境内;而’深入不毛‘的’不毛‘,并不是不毛之地的意思,是说他一直打到了’不毛‘这个地方。</p>

据史学家考证,’不毛‘是现在缅甸’八莫‘这个地名的谐音。现在八莫的人家,几乎都供奉着孔明像呢……”</p>

见他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宁静忙阻止他:“别显摆了,让人家笑话!还是听团长的吧。”</p>

绕考团长忙说:“没事的,只要你们大家开心就好。”</p>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很快来到了一个表演场地。</p>

绕考团长说,我们在这里观看表演,同时解决午饭问题。大家按照我们进来的时候,分的小组号,找到自己的台子就坐。</p>

虎永刚和宁静刚刚在自己的2号台坐下,那边的主持人已经登场,这边也有基诺族的姑娘们开始往各个台子上送吃食。</p>

宁静低声评论,这边的女孩子,怎么都是矮墩墩、胖乎乎的。</p>

本来他们夫妻之间,用的是家乡话在谈论着,也许是各地方言中的形容词都差不多,那饶考团长居然听懂了。</p>

他笑呵呵地说道:“我们基诺族人的审美观念和你们汉人不一样,我们是以胖为美的。基诺族人以前生活落后,条件艰苦,谁胖就说明她家的条件好,家有余粮啊。”</p>

虎永刚说:“我看台上那些小姑娘,个个都很苗条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