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九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弘治十九年终于来临。朱厚照这只小蝴蝶轻轻扇动翅膀,悄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不仅弘治皇帝仍在位,历史的进程也偏离了一个微妙的角度。京城里家家户户都开始使用煤炉,大大减少了因寒冷导致的伤亡。冬季后半段,有些人开始模仿朱厚照,在其他地方做起煤炭生意,成为新兴的富豪。铅笔的普及和书籍价格的降低,使一部分人有了读书的机会。报纸的出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即使不识字,说书人也会在茶馆或街头巷尾反复朗读报纸,让人们了解新鲜事。报纸上的格物栏目,激发了少数人对物理学的兴趣。原来日常见到的现象,都有其合理的解释,并非一定要从四书五经中寻找答案。京城的市民发现购物变得更加便利,百货商场货品丰富,价格实惠,不必再四处奔波。</p>
社会进步的红利总是先由金字塔顶端的人享受。在内阁大臣李东阳的府邸,丫鬟根据座钟准时唤醒了李东阳。以往李东阳总感到冬日起床艰难,离开暖和的被窝,穿衣时都觉得痛苦。但现在不同了,炉火让房间暖洋洋的,穿单衣在屋里走动也不觉寒冷。丫鬟服侍李东阳洗漱完毕后,他戴上眼镜,拿起报纸阅读起来。今天是大年初一,不用早朝,但稍后他还是要进宫给皇室拜年。每天读报已成为李东阳不可动摇的习惯。丫鬟适时递上一杯茶,李东阳习惯边读报边品茶。</p>
读报纸的时候,听见座钟的嘀嗒声在耳边回响。</p>
李东阳察觉到,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在这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
桌上那个座钟是太子送的,查看时间变得极其便利;</p>
铁炉也是太子赠送的,烧起来既温暖又经济,刚才泡茶的热水就是用它烧的;</p>
眼镜同样是太子的恩赐,这让他的阅读变得更加轻松;</p>
订阅《大明万年报》也没花自己一分钱,钱财虽小,但体现了太子的心意。</p>
梳妆台旁的镜子是夫人高价购入的,后来发现也是太子的生意;</p>
桌上的玻璃笔筒是太子送的,里面不起眼的铅笔也是太子的发明,现在李东阳已经习惯了用它来记录不太重要的信息。</p>
李东阳觉得,如果现在让他不再使用这些,他肯定会觉得不适应。</p>
太子是个有大才的人。</p>
但他未来是要成为皇帝的,应该多学习治国之策才对。</p>
李东阳明显感觉到太子对文官有很大的不满,这让他十分忧虑。</p>
太子喜欢探究事物,似乎更倾向于墨家,但治理国家终究还是需要儒家子弟的参与。</p>
李东阳认为自己有必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好好和太子谈谈,劝导一下他。</p>
吃过早饭后,李东阳乘坐轿子进宫向皇帝拜年。</p>
确切地说,他是去参加“正旦朝会仪”。</p>
自洪武元年九月起,太子便定下了这个仪式,与登基大典相似。</p>
也就是说,新年第一天,皇帝要在皇宫正殿接受百官的祝贺,按照明朝的礼制,皇帝、皇后、太子以及在京官员都要按规矩行礼。</p>
由于皇家的朝会仪式盛大且繁琐,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要承受不小的劳累。</p>
朱厚照参加完这个“正旦朝会仪”后疲惫不堪。</p>
回到东宫,他无力地瘫倒在软榻上。</p>
钱梦竹走过来,伸出手给朱厚照按摩,和他交谈。</p>
昨天,钱梦竹来了月经,朱厚照心疼她,就没让她去参加“正旦朝会仪”。</p>
朱厚照告诉弘治,太子妃身体不适,无法出席,反正钱梦竹去了也帮不上太大忙,不必受那份冷风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