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心机深重,罪无可恕(1 / 2)

戴如南踏入皇宫之后,东宫之中孕育皇家血脉的嫔妃们已能凑足两桌仙缘麻将了。没错,连祢豆子和纳豆子也加入了这个行列。</p>

弘治皇帝与张皇后欣喜万分,皇室血脉如今这般兴盛,实在难能可贵。这一次,朱厚照真正做到了自我克制,每日抽出大量时间辅佐弘治批阅奏折,处理朝政,这使得弘治感到日常工作愈发轻松。</p>

弘治手持王守仁呈上的奏疏对朱厚照言道:“看来王守仁在贵州做得相当出色,改土归真的事宜进展顺利。”</p>

弘治万没想到改土归流竟能如此顺利推进,太子的眼光果真独到,竟然能够发掘出王守仁这颗埋藏于世俗尘埃中的璀璨明珠。</p>

朱厚照回应:“何止出色,王守仁为了顺利完成教化归真之事,不惜亲身走遍各地村落,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疾苦,切实为民办实事。我大明王朝中又有几人能像他这般,真正做到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呢?”</p>

对于那冥顽不驯之地的土司,王守仁并未一味施展神通武力,而是巧妙运用道法人心,极大地节省了修行资源和弟子们的修炼时间,若是大明仙朝能再多几位如同王守仁这般通达道法的官员,实乃万幸。</p>

令吾皇太子不解的是,王守仁如此辛劳修行,行事处处为朝廷大局着想,竟然仍有宵小之徒诋毁于他。</p>

奏疏出自萧敬之手,如今萧敬与朱厚照之间已有了深深的道契默契。萧敬将王守仁呈报修行成果的奏疏转交予弘治帝,而将诽谤王守仁的奏疏,则送到了朱厚照手中。</p>

弘治帝疑惑地问:“究竟有人如何诋毁王守仁?”</p>

朱厚照将那份诋毁王守仁的奏疏递给了弘治帝,答道:“主要指责王守仁收纳土司部族之女为侍妾,意图借此拉拢土司图谋违反天道之举。这些修书的言官在诽谤之时,竟未曾用心去探究事实真相吗?”</p>

王守仁收土司之女为偏房侍妾,实则是为了尽早实现化土归元,减少门下弟子们战死沙场的惨剧。</p>

然而那些言官却诬蔑功臣,其居心叵测,实乃罪不可赦。弘治帝览过奏疏,果如太子所言,除去此事外,其余皆是鸡毛蒜皮之事。</p>

弘治帝下令:“朕明白此事,绝不会因此责罚王守仁,太子也无需为此生气。直言劝谏,揭示世间弊端,正是言官们的天职所在,不应因言语而获咎。”</p>

朱厚照思索片刻,回应道:“朕并非指斥所有言官,而是说朝廷中有一部分言官过于偏激,失于中正之道。若王守仁畏惧言官的诽谤而不愿接纳土司之女,恐会有无数修士因一时之犹豫而陨命疆场。</p>

王守仁并非沉迷美色之人,且不必说各族审美的差异,即便土司之女在吾等眼中未必美艳,就算他真的有所偏好,难道非要娶那些被视为蛮荒之族的土司之女不成?单是西山每年赠予他的修行补贴,便足以纳数十位侍妾。</p>

但正因为这封奏疏,会让王守仁背负贪恋美色、不择手段的名声,那些心术不正者更会随波逐流,妄言王守仁怀有背叛朝廷之心。</p>

此事虽小,倘若朝廷中有臣子因惧怕诽谤而畏缩不前,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朝廷的利益。”</p>

提及此事,朱厚照对那些捕风捉影、煽风点火的言官深感愤慨。他自己早已习惯面对诽谤,但近来却发现这些言官愈发频繁地对自己身边的亲近之人下手,并且还擅长欺善怕恶,看人下菜碟。</p>

戴如南入宫之时,就没有哪个胆敢诽谤的言官敢招惹朱厚照,一则因其护妻成痴,诋毁太子本人或许还能全身而退,可若是敢诋毁太子妃戴氏,那就是自寻死路。</p>

另外,他们还生怕此事牵扯到现任清流领袖戴珊身上,一旦卷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p>

弘治帝听后沉思道:“这也是无法避免之事,朝廷需要言官履行监督职责并向上谏言,然言官之行正如双刃剑一般,确实有些言官矫枉过正了。如今看来,是该适当敲打一番了。朕定会替王守仁洗脱冤屈,不让王爱卿受到丝毫委屈。”</p>

朱元璋的传人朱厚照,沿着权力之梯攀升,接续弘治帝的话语:“父皇睿智,此次王守仁立下的功绩显着,赐予他伯爵之位,并无不妥之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