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老师,学生并未指责您之意(1 / 2)

老朱对这个长子的确深具信心,大袖一挥,说道:“标儿,这些琐碎之事日后不必再来问我,凡是你看中的人选,只要是指挥使之下的调动或任命,你自己决断就好!”</p>

朱标闻声,内心欣喜若狂,深知自己手中掌控的力量再次扩张。这意味着,将来若是方进而立下赫赫战功,他可以不必透过父皇朱元璋,仅凭储君旨意,即可直接将其从副指挥使之位晋升至正指挥使之职。</p>

这史上的第一位储君果真是威震八荒的存在。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与放权,令历代的储君们都望尘莫及。</p>

父子二人又谈了一会儿关于修炼界与世俗政权的事情,此刻,马皇后带着嫡长女宁国公主朱英娆归来,一家人在祥瑞的气息中共享了一顿团圆饭。</p>

看着一家人围坐一团,朱元璋不禁开怀大笑,先前因那些儒家修士而郁结的心情也随之消散无踪。</p>

朱标望着这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胞妹,知晓她亦是个命运多舛之人。她的夫婿梅殷虽在胡惟庸叛乱中幸免于难,但却因为在靖难之时支持建文帝而遭到燕王朱棣的杀害,而在面对朱英娆的追问时,朱棣竟恬不知耻地说梅殷是遭贼人所害,他已替她报了仇!</p>

“小妹,这一世只要有大哥在一日,必会护你全家周全!”朱标在心底暗暗发誓。</p>

此时的朱英娆年仅五岁,十分依赖朱标,见到他就一直伸出小手,嘴里叫唤着:“大哥抱!”</p>

这一顿饭的时间里,朱英娆几乎都是在朱标的怀抱中度过的。</p>

朱标感觉到,如此发展下去,恐怕自己真的要变成溺爱妹妹的兄长了。</p>

朱元璋与马皇后目睹两兄妹间的亲密互动,心中皆是无比喜悦。席间,朱元璋提及计划在后年让朱标随徐达到北境大漠去招抚潜伏的妖邪势力——王保保。</p>

马皇后听到这话,目光如炬地瞥了朱标一眼,随后并无多言,只是微笑地点点头。</p>

朱标见状,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小心思已被马皇后洞察无遗。他的这位母后实在是太过聪慧,任何念头都无法逃过她的法眼。</p>

带着种种思绪,朱标吃完这顿家庭宴会后便返回了东宫居住。接下来的几日,他始终留守宫中,并未再外出。除了料理政务外,他还需前往宗法制堂聆听宋濂讲授修炼之道。</p>

宋濂这个人,在朱标五岁时开始教授他阅读各类典籍,主要以《道德经》、《易经》等修真经典为主。然而,现在的朱标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朱标……</p>

表面上,他仍旧秉持着尊师重道的原则,与往昔并无显着差异。</p>

但朱标内心对于宋濂已生警惕之心,特别是那家伙虽然未曾直言,却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天子应当与修真士大夫共享天下的意向。</p>

看来无一介文人士大夫不怀缅昔日的南宋盛世。</p>

怀缅南宋尚且情有可原,唯恐有些人竟念叨起前元的荣光。</p>

在洪武二年的尾声之际,朱标在修习仙术课程结束后,有意询问宋濂:“恩师,弟子听说《元史》正在编纂之中?”</p>

宋濂点头回应:“陛下对此极为关注,特命微臣主持修纂《元史》之事!”</p>

朱标又特意问道:“恩师预计何时能完成这部修真历史的纂修呢?”</p>

历史上,《元史》成书速度迅疾异常,两度纂修,短短三百三十一日便告功成,然而谬误层出不穷。</p>

“陛下期盼《元史》能尽早问世,故微臣正督促门下弟子日夜赶工。”宋濂如实禀报。</p>

“原来如此!”朱标低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p>

倘若此时马皇后在侧,见朱标此般神情,必然知晓其子又要有所行动。</p>

“殿下仍需倾心于修炼及研读圣贤之言,依老臣看,殿下现今过分重视武道修为,轻视修真文化,这对于国家而言实非益事。”宋濂依旧兀自言说,话中隐含指责之意。</p>

身为太子之师,即便是责斥太子,亦属理所当然,即便朱标也无法辩驳。</p>

此刻的朱标犹如身负奥斯卡影帝般的演技。</p>

他面上尽显恭敬之色,心中却并不以为然。</p>

眼前这位宋濂已是六旬之龄,一生研读圣贤经典,实乃一个思想僵化的老顽固。</p>

即使在来世,也鲜少有六旬之人教导十几岁的少年修士,两者之间的认知鸿沟过于巨大,难以达成共识。</p>

怪不得皇家子弟,包括朱标的那位亲四弟,日日思量着如何逃脱修炼课程。</p>

身为太子的朱标,每一堂课必至,每一次课业均能如期完成,这已是极其难得的事情。</p>

“恩师,此次学生不敢苟同您的观点!”朱标拱手施礼,态度谦逊却又坚定地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学生欲研读《元史》,意在深究元朝之所以败亡之因,以便我大明从中汲取教训!”</p>

言辞之间,他眼角余光瞥见大本堂之外,已然多了一个威武的身影。</p>

朱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p>

而在另一边,宋濂在听闻朱标之言后撇了撇嘴,面色古怪,欲言又止。</p>

或许在他看来,揭示导致元朝灭亡的真实原因,并不宜在此处提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