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庸城那巍峨高耸的西门城楼之上,刘备静静地伫立着,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坚定地凝视着遥远的西方天际。</p>
他的神情庄重肃穆,眉头紧锁,似乎正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这种习惯性的举动,源自于他之前在汝南郡平舆城时所培养出来。</p>
每当闲暇之余,他总会登上城楼,极目远望,让思绪随着广阔的天地一同飘荡。</p>
上庸的西面,是一片延绵不绝的雄伟山峦,层峦叠嶂,宛如一道巨大的屏障横亘在眼前。这些山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和阻塞感。</p>
然而,尽管视线被重重山脉所阻挡,但刘备那双充满智慧与洞察力的眼眸却仿佛能够穿透一切障碍,直抵汉中之地。</p>
此刻,刘备的手中紧紧握着一个锦囊,那是前不久前往隆中时,离家远游的孔明先生特意留给他的锦囊妙计。</p>
布条上清晰地写着“立足上庸、缓图汉中、待到时变,再谋雍凉”这十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他已经不记得自己究竟将这句话反复研读了多少遍,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和启示。</p>
目前而言,刘备深知自己所能采取的最佳策略便是沉下心来,全力以赴地发展壮大自身势力,并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图谋汉中。</p>
然而,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那张鲁在汉中苦心经营已有数年之久,不仅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而且还积极传播教义,使得其信徒遍布整个益州北部地区。</p>
相比之下,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外乡人,无论从实力还是声望方面来看,自己都远远不及张鲁。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顺利夺取汉中这块战略要地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刘备心头,令他倍感困惑与焦虑。</p>
自刘备率领着为数不多的兵马成功地从申家手里夺得了上庸三座城池后,他便将这片土地视作自己的基业和未来崛起的基石。</p>
他果断地整编了申家的私兵,又从当地招募了一大批青壮入伍。如今他手底下的总兵力已经增加到了四千余众,此时此刻,张飞与赵云正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对新兵们的紧张训练之中。</p>
与此同时,刘备深知治理地方、赢得民心的重要性,于是特意委任糜竺全权负责这三座城市的政务工作。</p>
糜竺不负所望,大力推行仁德之政,致力于让当地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通过一系列惠民举措,刘备逐渐获得了三城百姓的拥护和支持。</p>
然而,刘备心中犹如明镜一般,他深知留给自己能够安心发展、不断壮大自身势力的时间已然所剩无几。</p>
多年来,自己凭借着身为汉皇后裔这一尊贵身份以及始终致力于匡扶汉室的一系列作为,他的确声名远扬、威震四方。可与此同时,这些年里他先后投奔过的各路诸侯皆未得善终,如此状况也致使他在众多诸侯之中声誉不佳。</p>
倘若让张鲁知晓自己已成功夺取上庸等城池,必定会心生忌惮。因为这无疑将直接威胁到张鲁对于汉中地区的牢牢掌控与绝对统治,那么接下来,张鲁极有可能会针对自己展开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一系列举措。</p>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就在不久之前,刘备当机立断,派遣使者乔装打扮成申家之人,长途跋涉前往汉中南郑。</p>
并且假借申耽之名,向张鲁呈递奏报称:刘备仅率寥寥数百之众,暂且前来投靠至上庸,恳请在此稍作休整。</p>
如此这般,短期内便顺利地化解了张鲁可能心生的猜忌与顾虑,进而为自己赢得了难能可贵且至关重要的发展契机。</p>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已经占据上庸三城之事,终归无法被永久掩盖。当汉中察觉到此情形时,若是彼时张鲁调遣大批军队前来攻击,那么当前的局势必定对自己极为不利,甚至很有可能深陷极度被动且艰难的困局之中。</p>
此外,不管是雄踞一方的曹操,亦或是勇猛无畏的魏延,皆已和自身结下不解之仇怨。倘若他们知晓此刻自己正身处上庸,这两股强大的势力恐怕都会绞尽脑汁地寻觅机会前来寻衅滋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