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杀鸡儆猴(2 / 2)

这匪头和知县始终没有料到,自己落网得会如此之快,竟然是皇上亲自审判自己。</p>

两人唯唯诺诺:“认罪。”</p>

“既然你俩已经认罪,来人将他俩拖下去,立即处死,并株连一族!”</p>

要是换成在大宋,只会杀掉知县一家,不会株连到其他人,宋梁也不想株连一族的,毕竟他们犯罪,家里人并不知道,但是为了以儆效尤,他不得不这样做。</p>

见他们二人被处死之后,宋梁说道:“朕生平最可恨之事就是官匪勾结,如今我大梁初建,正是需要大家兢兢业业的时候,如若再发现有人官匪勾结,或者官商勾结,那就从重处罚,株连九族!”</p>

各位知县一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是要杀鸡儆猴,但是这知县被株连一族惩罚也太重了!</p>

“希望各位好自为之,不要有这方面的小心思,当然,如果是一方政绩极好,也是会加官进爵的。”</p>

众位县令齐声道:“我等定鞠躬尽瘁,搞好政绩,不负皇上重托!”</p>

“很好,大家明白就好!”</p>

宋梁满意的点点头,看来效果不错。</p>

宋梁知道这些人里面,肯定还有与山匪勾结的,经过这一次的敲打,肯定都会回去自己乖乖的与他们断绝联系。</p>

又写了一封信通知卢俊义,让他动用全国之力,剿灭境内所有山匪。</p>

一时间,山匪在大梁无处藏身,要么被剿灭,要么就解散,大梁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史无前例全力清匪的国度,但总有些耗子屎躲过了。</p>

大梁在这里剿匪办的风生水起,而大宋一方却被方腊打得节节败退。</p>

宋梁在这一次剿匪的日程中也是收获颇丰,知道了百姓需要什么,也了解到百姓期望的是什么。</p>

百姓所需,为事之急,必须马上回去想办法解决。</p>

就写信让苏轼去找杨树禹了解大梁的财政等情况,得知大梁开销用度就算不运作也能支撑二十年之久的宋梁,也是舒展了他紧皱的眉头。</p>

这下他可以放心为这天下贫苦人家建立对口扶贫了,让百官之首苏轼安排整理相关资料,又让他完成相关法律法规,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套和星国差不多的扶贫体系被建立起来。</p>

一边是官府人员积极地开展对口扶贫工作,他们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当地人民的实际需求,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支持;另一边则是内卫部队在暗中默默负责审查和监督工作,他们严密注视着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查看是否有人会借机贪污腐败。</p>

一旦发现有人贪污,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而且是从重处理,绝不姑息。</p>

这种双重保障机制确保了扶贫工作的透明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从而真正实现大梁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