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那个男人他出现了!(1 / 2)

永元元年的时候,安国王辅佐幼帝登基,之后把控朝政。</p>

但陈氏的权臣永远都是那个德行,他绝对不会真的“把控”朝政,比如朝政上的事情,他大多数还是会和小皇帝商议的,而且是那种真的商议。</p>

他会从这件事情的各种角度去给小皇帝分析,然后讲解这件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做。</p>

最开始的时候,皇帝对陈氏的这位家主十分不满,他听信宫中一些内侍的鼓动,觉着陈氏一定会将原本属于他的权利抢夺,之后再彻底的将刘汉变成“陈汉”。</p>

对于年幼的皇帝来说,许多事情说一次可能是假的,说两次也可能是假的。</p>

但每天都说的事情,在他们的心中就已经有了可信度了。</p>

可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年幼的皇帝终于明白了到底谁忠谁奸——当然,陈氏这位家主的手段稍微有些酷烈。</p>

他放任一些“忠臣”去干他们想要干的事情,在关键的时候告病在家。</p>

而后看着这朝堂的发展。</p>

因为陈氏的告病是一个惯例,只要稍微读过一些书的人就知道,在前朝四世皇帝时候,陈氏的人就因为朝政的荒谬以及四世皇帝的昏庸而告假,在那之后、在新的皇帝,也就是秦武烈帝接管朝政之前,陈氏都没有再干涉朝政。</p>

也没有对那几位奸佞做些什么。</p>

而天下的一部分世家也纷纷前往官渡,他们试探了陈氏家主的想法,明白陈氏家主的确是真的失望了。</p>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皇帝自己能够“立”起来,否则他们绝对不会再管皇帝的事情。</p>

朝堂上的某些人们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开始愈加的放肆了。</p>

年幼的皇帝可以从陈氏家主的手中获得权力,那并不是因为年幼的皇帝有什么威严,更不是因为皇帝的聪明智慧可以超过陈氏。</p>

而是因为陈氏家主愿意将手中的权利逐步还给皇帝。</p>

这才是事情的真相。</p>

在永元元年、永元二年、三年这两年半的时间内,年幼的皇帝明确的知道了这件事情。</p>

那些原本捧着他、哄着他的奸佞们因为他失去了作用,所以不再捧着他,他这个皇帝过得甚至还没有一些位高权重的内侍过得好。</p>

未央宫中</p>

已经不算太过于年幼的皇帝坐在那里,望着头顶的明月怔怔出神。</p>

两年光景,到底孰忠孰奸,他终于分清楚了。</p>

可即便分清楚了又能够如何呢?</p>

那位会一直帮扶他、教授他道理的老师已经离他而去了。</p>

他被困居在这深宫当中,无法出去寻找他的老师,而他的老师因为失望也不会再关注这里。</p>

一滴泪从脸颊上滑落而下,坠落在未央宫的大殿之中。</p>

这里的青砖绿瓦见过无数的这等情形。</p>

他转身回到未央宫中,继续出神,此时的他尚且未曾注意到一個人影悄然出现在他的身旁。</p>

先帝在临死之前,曾经留下过一支谁也无法指挥的“人手”,名为“绣衣使者”。</p>

幼帝在永元元年的时候,将绣衣使者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信任的那位“忠臣”,当然了,这位忠臣在陈氏家主离开之后,立刻就投靠了那位真正的奸佞权臣。</p>

所以皇帝连绣衣使者的指挥权都失去了。</p>

这才是幼帝如今这般失意的原因。</p>

而常人、包括幼帝都不知道的是,绣衣使者一共有两批,其中一批便是放在表面上所有人都能够看得到的这一批,他们的忠心虽然能够信任,但就像是人心总会发生偏移一样,他们也会听从“指挥使”的。</p>

而另外一批藏在这群绣衣使者当中。</p>

这一批人的首领每一个都是从皇室当中所收养的孤儿当中选拔,也可以说是所谓的“死士”,是真正的死士。</p>

这群人永远只会听从皇帝一个人的命令——一个命令除外,那就是让他们听别人的话。</p>

这群人只会效忠于皇帝,这个皇帝甚至不包括下一任皇帝。</p>

前任皇帝死了,他们才会移交给下一任皇帝。</p>

这么做的原因甚至有防备太子势大夺权的因素在其中。</p>

“陛下。”</p>

一个人影跪伏在地上,他抬起头:“不如请陈相回来吧?!”</p>

“有陈相在,定当能够扫平奸佞!”</p>

幼帝抬起头看着这人,脸上泪痕斑驳:“老师会愿意回来么?”</p>

他另外带着些许犹豫:“即便老师愿意回来,如今朝堂、军伍都不再听从朕的命令了,老师能够能够铲除奸佞么?”</p>

幼帝抹了一把眼泪:“哪怕是死,朕也不愿意连累老师!”</p>

绣衣使者抬起头,他看着幼帝,郑重的说道:“陛下放心,陈氏的力量您不曾了解,但绣衣使者是了解的。”</p>

“陈相的为人,您比臣下更加清楚。”</p>

“只要消息带到,陈相定然会举兵而来,助您铲除奸佞!”</p>

他最后一句话打动了幼帝:“您的身上,有孝慈皇后的血脉啊!陈相怎么会真的不管您呢?”</p>

血脉相连永远是最关键的因素,幼帝点头,直接咬破指尖鲜血,挥手在布帛之上写下求救之语,而后走到绣衣使者面前,声音恳切。</p>

“一切,便托付给卿了!”</p>

绣衣使者抬头,神色肃穆:“定,不负陛下所托!”</p>

永元三年,夏。</p>

史书中大书特书的一年。</p>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令天下人都侧目震惊的事情,也是在这之后哪怕又过去了百年,哪怕这百年之间陈氏再度沉寂千百次,也没有人敢挑衅陈氏。</p>

史称“永元之变”。</p>

在汉书中,是这么记载的。</p>

“永元三年夏,六月。陈氏得天子衣带诏而起兵,言称清君侧。六月十五起兵于官渡,沿途所至,皆开城而迎。二十三日,至长安。”</p>

“时丞相李俊把控朝政,伪诏称陈氏叛国,乃为刺王杀驾,以令诸国救王。”</p>

“天下皆不从。”</p>

“兵马至城楼之下,则长安诸兵将开门而迎。”</p>

“安国王横刀立马前行于未央宫,亲救天子于危难,剑斩奸佞于未央,乃为时之英雄、国之大者。”</p>

“自起兵至平乱,共计八日,天下安定。”</p>

“天下皆惊。”</p>

“时,国库空虚,安国王发诏于诸王,诏中唯二字曰:借粮。诸王莫敢不从,仅月余,国库充盈。”</p>

“天子加封安国王为“镇国王”,更赐九锡。”</p>

“享九锡者,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p>

“时王以一字为贵,尤以春秋霸主为先,天子言,欲改封安国王为“晋王”,为诸霸主之次,封国官渡、上党等二十郡,几为大汉半数国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