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长安,长安(2 / 2)

自曹丕陨落,曹叡与刘禅相继登基以来,世间的纷争未曾停歇。即便是强如曹魏,也在连年战火中损失惨重。这个世界,单靠无尽的冲突无法维系。</p>

曹魏向豪门势力妥协,众多家族崭露头角,他们献出人才,同时也寻求着应有的回报。曹魏领土急速整合,百姓面对巧取豪夺,唯有无奈哀叹命运不公。</p>

无数人流离失所,不愿离开故土,却也别无选择。此刻,洛阳城内,大司农恒范麾下的卫尉,半位大汉皇族后裔,昔日扬州刺史刘馥之子刘靖,正陷入深深的沉思。</p>

身为皇室血脉,刘靖曾在曹丕时代出任庐江太守或河南尹等要职。后来,因曹丕创建圣学而调入京城,担任大司农卫尉,同时肩负起圣学的部分管理职责。</p>

圣学建立至今已逾十载,其间朝廷涌现诸多新臣,却也爆发了震惊朝野的浮华丑闻。刘靖身为京城官员,每日见证洛阳学子的变迁,深知圣学变革的紧迫。</p>

曹叡再度启用夏侯玄、诸葛诞等人,奢靡之风又起,甚至在世家势力的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于是,刘靖在官署挥毫泼墨,撰写一篇恳切的谏书,劝诫曹叡借鉴刘禅的休养生息政策,主动修复与江东的盟约。</p>

同时,他期盼内整天下,重施恩德于民众。在这封谏书中,刘靖列出几点主张:</p>

第一,严格挑选博学者与导师,他们的资质必须再三甄别,他们是圣学的基石。</p>

第二,朝廷官员的子弟,到适龄后必须进入圣学研习,不能仅凭家学便直接入仕,不论圣学教师能力高低,至少不能让学生产生所学无用的观念。</p>

第三,明定赏罚,遏制浮华之风。刘靖希望建立严谨的督学制度,根除圣学中的浮夸风气,并指出当前浮华风气的盛行...</p>

在诸多贵族子弟舍弃太学院,投身更为神奇的魔法修炼,以至于太学院的学者们除了追求名誉之外,显得迷茫不已。</p>

这三条革新提议,诚然,条条直指要害,确实有力量涤荡太学院中盛行的浮华风气。</p>

只是,曹叡并未采纳,或者就算他有意接受,如今朝廷中那些崭露头角的新贵们,也会坚决抵制。</p>

刘靖在衙门里守候了三日,每一刻有人踏入,他都会猛地站起,期待着认同,或是裁决。</p>

然而,三日过去,他的谏言如同投入大海的泥牛,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这座魔都洛阳的繁华之中。</p>

“呼~”刘靖深深吸了口气,整理了一下蓬乱的发丝,正了正法师袍,随后向导师恒范请假,声称要回故乡祭祀祖先。</p>

接着,他告别了生活十多年的这个地方。</p>

回到家中,刘靖接过长子刘熙递来的幽香茶水,那是源自西境的神秘饮品,每次归家,他都会饮一杯,以平复一日的疲惫。</p>

尽管不清楚父亲为何突然归来,但刘熙在得知消息后,立刻准备好了这杯清茶。</p>

沐浴更衣后,刘靖把自己打理得整洁利落,便带着儿子来到密室。</p>

那里供奉着他父亲——昔日声名显赫的扬州魔法督军刘馥。至于他们是否真的是皇族血脉,已经无从考证。</p>

无论是过去的父亲,还是现在的刘靖,都不曾像他人那样,自称为中山靖王的后裔。</p>

他们对此嗤之以鼻。</p>

他们出自沛国相县,如果真要追溯,或许与高祖一脉确实存在着微妙联系,这也是许多人坚信他们刘家是皇族分支的原因。</p>

然而在此之前,刘靖并不在意这些,无论他们是皇族,或是平民,对他们来说并无差别。</p>

太祖曾赋予父亲刘馥重责,最终他在扬州督军任上因操劳过度离世,就连如今的大臣蒋济,当年也是父亲麾下的魔法使。</p>

而他也受到当今帝王的眷顾,无论是镇守庐江,实现父亲的遗志,还是北伐战场,他的表现都堪称出色,曹氏家族对他的恩情深厚无比。</p>

但今天,他用三天时间证明,今非昔比。</p>

他或许真的不再适合留在这里了。</p>

面对父亲的灵位,刘靖带着刘熙跪下行礼,上香祈福。</p>

这一系列举动后,刘熙意识到父亲似乎已做出了重大决定。</p>

“熙儿。”刘靖牵着儿子回到房间,神情变得严肃,“这些年你也逐渐长大,见识了不少世事。</p>

如今,你可知道这个世间,哪些人有可能成为伟大的魔法师?”</p>

年仅双十年华的刘熙不解父亲何以言此,一时怔怔无语,不过很快,他便列举出一串响亮的名字:“陈群阁下是世家领袖,蒋济阁下智谋深邃,董昭阁下老而益壮,司马仲达,智勇兼备......”</p>

“罢了,罢了!”刘靖未待他说完便打断了,“这些人已是朝廷的栋梁,他们无需你的额外评价。我问的是,其他人呢?”</p>

刘熙听到这问题,陷入沉思。他年少未远行,从未离开过洛阳城,又怎能了解天下人,有多少才俊可言。</p>

看着儿子沉静下来,刘靖并未责备,而是轻抚他的前额:“你未曾见识过天下,又如何评断天下?这些年来,是我耽误了你。从今以后,我带你游历四方,亲眼看一看这片天地。”</p>

刘熙不明父亲心意,为何忽然要带他“游历”,尽管疑惑,但他明白这是一份无比的惊喜。</p>

看着兴致勃勃收拾行李的儿子,刘靖也叮嘱妻子带上金银细软,准备些行装与食物,一同前往祭祀祖先。</p>

他的妻子并非豪门出身,却是刘馥精心挑选的贤良淑德之人,此刻她并未责备,更未戳穿,只是平静地点点头,表示理解。</p>

夜幕降临,一切准备妥当,刘靖的挚友应璩也来到了府上。</p>

应璩身为散骑常侍,是刘靖少数的朋友之一,性格与他截然不同。此刻他来访,刘靖即使闭眼也知道他的来意。</p>

“休琏,不必多言,我心意已定,多说无益。今后前路漫漫,你我各自珍重吧!”</p>

刘靖抢先一步堵住了朋友的言语,他们是生死之交,当年书信往来频繁,共论天下大事。有些事,深藏心底即可。</p>

应璩早已料到好友刘靖向朝廷呈辞的后果,这恐怕是他无法承受的。尽管他多方努力,却未能让朝廷重视此事。同时,他也打听到刘靖准备离职远行,于是无奈地选择前来劝阻。</p>

然而,如今看到好友的决心,他知道已是无力回天。</p>

“既然文恭已做决定,不知文恭打算前往何方?”</p>

“昔年父亲曾在扬州为官,老夫也曾主政庐江多年。既然要游历,自然先重返故土,然后北上兖州,览先祖崛起之地。最后穿越青州,踏入冀州,跨过黄河大地......”</p>

“是要进入关中吗?”应璩打断了刘靖,他已经猜到刘靖最终的目的地......</p>

如今,刘靖踏上归途,重返长安,那个从未公开承认过皇族血脉的男子,竟选择了重回故土,那个昔日的汉室中枢之地,在应璩的眼中曾是荒诞不经的笑谈,如今却成了令人惊讶的事实。</p>

“传说刘禅曾模仿皇家学府,创办了汉中学院,据说成效斐然,连大贤者管宁也在那里授业,学院中洋溢着朴实之风。若能妥善经营,或可成为天下学者向往的圣殿!”</p>

“文恭,你就不能再耐心些吗?”</p>

“你看不出来吗?等待又有何意义?”刘靖站起,直面应璩,“世家确有强大之处,但这天下并未彻底绝望。”</p>

“那个刘禅小子,难道就不会向世家低头吗?他也许也会……”</p>

“他若有此意,早已付诸行动。即使世家终将主宰未来,老夫也希望在此之前,多为黎民百姓做些实事。”</p>

言毕,刘靖不再理会应璩,携家眷离家出发。洛阳的城门令,是其父生前挚友之子,一切早已安排妥当。</p>

自此刻起,洛阳再无刘靖的身影。</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