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茂的话语,如同魔咒般勾起了两人无尽的回忆。</p>
于是他们的辩论,越发炽烈如火。</p>
这样的争论早已不止一次,注定不会有最终的答案。</p>
如果许茂此刻目睹此景,必定会感到诧异。</p>
撇开他们的身份不论,即使他们争论的焦点只关乎真理与谬误,却无丝毫内疚之情。</p>
假使儒门的衰败因他们而起,他们理应心怀愧疚。</p>
然而,两人偏偏不显丝毫此类情绪,显得理所当然,毫无歉疚之意。</p>
实则,这并不令人意外。</p>
因为他们并非真正的人,只是执念的化身。</p>
作为执念,他们与常人迥异。</p>
他们所挂念的,正是那些无法释怀之事。</p>
“两种理念?何种理念?”</p>
听到许茂提及,吕超不禁好奇问道。</p>
哪怕他对浩然正气心生厌倦,也无法抹去他身为儒家弟子的事实。</p>
论及儒道的兴衰,他忍不住插话。</p>
“大人,请看此处。”</p>
许茂指向石碑。</p>
吕超抬起眼,细细审视。</p>
只见每座石碑上都刻着一句雄浑的箴言。</p>
这些箴言,是先哲生前智慧的结晶。</p>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象征着先哲的理念。</p>
眼前这座,镌刻着:</p>
“上智之人闻道,勤勉践行;中智之人闻道,时存时忘;下智之人闻道,只会嘲笑。不被嘲笑,不足以为道。”</p>
后一座,则记载着:</p>
“君子不以水为镜,而以人为镜。以水为镜,可见容貌;以人为镜,能知祸福。”</p>
再往前几步,又遇一座。</p>
“重义轻利者荣耀,重利轻义者蒙羞。这些先哲的名言,乃其精神之演化,代表着他们一生的追求。”</p>
后来的学者在此瞻仰,往往能领悟到深邃的智慧。</p>
这样的精神圣地,正是儒家特有的标志。</p>
非说其他学派没有,只是很少有儒家这般丰富。</p>
几乎每一位圣贤,都在这里留下了独特的印记。</p>
这就是儒家的独特之处,儒家并非专研力量。</p>
但一旦悟透其道,力量自然随之而来。</p>
力量的增强并非儒家的核心……</p>
彻悟才是关键。</p>
如何才能大彻大悟?</p>
实现理想,贯彻信念,领悟人生。</p>
皆可行,因人而异。</p>
吕超正凝视着这些石碑,突然听见许茂的呼唤。</p>
“大人,这边请。”</p>
吕超闻声,收束目光,走向许茂所指之地。</p>
跟随许茂的指引,他望见两座高耸的石碑。</p>
这两座石碑皆傲然矗立,堪称此地最高。</p>
而它们相对而立,隐隐透出对决的意味。</p>
最奇妙的是,石碑上竟无一字留痕。</p>
“两座无字碑?”</p>
吕超仔细察看,发现除这两座外,其余石碑皆有文字。</p>
“没错,这两座无字碑,分别对应着程夫子与王先生。”</p>
许茂庄重地鞠躬,随后述说:</p>
“程夫子与王先生,皆为圣贤之后,是我神儒国度的智者,理应各领风骚。”</p>
“然而,二位圣者的纪元过于相近,程夫子率先悟道,崇尚礼仪法则。”</p>
“王先生随后崭露头角,认为程夫子的教诲有误,倡导以仁爱宽恕为道。”</p>
“这两种理念激烈碰撞,加之二位成就非凡,天下书生因此分化为两派拥趸。”</p>
“长久的争论不休,渐渐导致内部损耗严重,儒道之光自此黯淡。”</p>
“二圣也因此形同陌路,离世后,都不愿在石碑上留名,只因未分胜负高低。”</p>
“这两位都是天赋异禀之人,怎奈何竟如此对决,最终将儒家推向了衰败。”</p>
“若非多年内耗,仙宗又怎敢封禁稷下学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