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弯腰拜夫子,夫子回礼。尊师重道是一个人品德的一种体现,而且古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是说着玩的。</p>
第三步是用朱砂启智,即用毛笔蘸上朱砂,在两人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寓意孩子从此眼明心明。</p>
第四步是开笔写字。在夫子的指导下写出第一个人字,寓意以后要做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人。</p>
一套礼仪结束,郑老太太和郑老三就走了,留下两个小的开启人生第一课。</p>
徐夫子的习惯是,每个来私塾的新生,第一天都不教字,而是背弟子规。</p>
因为刚来不识字,所以徐夫子是一句一句教,一句一句解释。</p>
但郑文青不一样,他好歹是上过大学的,现在的字虽然是繁体,可能还和现在常见的繁体不那么一样,但总归还能认个七七八八。</p>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你不让他看字,而是靠耳朵听,直接跟着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p>
于是,文青小少爷开始提意见了:“夫子,能不能把弟子规的书借我看看?”</p>
夫子眼皮都没抬:“你认识字吗?”</p>
郑文青开始找理由:“夫子,我是这样想的。我每次读的时候看着这些字,看得多了,下次碰到我就认识了。”</p>
徐夫子笑了笑,提起笔在纸上“唰唰唰”开始写,一会儿,带着墨香的两页纸放到了郑文青和郑文武面前,微微一笑:“那你们对着背吧。”</p>
有了这个对郑文青来说难度瞬间减小,但是对于郑文武来说,还是一头雾水。</p>
夫子领读了几遍,又讲解了下意思,就让两人自己读,撂下一句“一会儿回来检查”就到隔壁去教授其他学生了。</p>
进度不一样,所以夫子思量着这段时间给这两刚来的加加进度,赶上前面的一拨就可以一起上课了。</p>
本来弟子规1080个字,以前都是分九天讲完的,就是在第一个休息日之前。但看着郑文青好像有点意思,所以就干脆一次性全给他们讲了,试试水。</p>
而这边两个娃,郑文青是老师一走就松懈了,而且在夫子领读几遍后,基本上那些字都认识了,虽然可能不会写。</p>
郑文武可就惨了,一个字都不认识,夫子一走,一着急啥都忘记了,差点急哭。</p>
郑文青只好照着夫子给的纸一句一句教他。</p>
时间过的很快,两人一个教一个背,没成想被偷偷站在门外的夫子听见了,对郑文青有点好奇了呢。</p>
听到里面停下来,徐夫子走了进来,点名让郑文武背。</p>
郑文武磕磕绊绊背到“父母责,须顺承”就背不下去了,急得一脑门子汗。</p>
郑文青在旁边小声提示,结果当然是被夫子拎起来单独背了。</p>
可惜这个还没郑文武背的多呢,不过他自告奋勇照着念。</p>
夫子同意了,让他照着念一句,并且解释,有不到位的地方夫子会更正补充。</p>
对于郑文青第一次上学,并且能读完整篇的弟子规,且理解的七七八八,徐夫子有些意外。</p>
但他不动声色,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今天的课业是背会弟子规,并懂其意,明天早上考察,没有完成的打手心5下,绕村跑一周,顶这水盆扎马步一炷香。”</p>
看着两人惊恐的瞪着双眼,补充一句:“一人不能完成,二人同罚。”</p>
说完后施施然走了,留下二人面面相觑,郑文青想哭了,这夫子看着文文弱弱,怎么行事如此狠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