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瞪大了眼睛,心马上提了起来:“六个?”</p>
郑老二慢悠悠,但非常坚定地回答:“十五个。”</p>
然后回头:“孩子们,回家报喜去吧。”</p>
一时间,从后面的车上跳下来十几个娃,各找各妈, 所有人都激动不已的大声说话,场面一度热闹至极。</p>
要说前几次也算是小打小闹,这次一下考这么多,在十里八乡甚至整个县城可传开了,谁家没几个外村的亲戚,谁家又没几个适龄的小孩?</p>
于是,村里一下子红火了起来,很多外村的,外乡的,镇上的,县城的,有一些是慕名而来的,还有更多的是沾亲带故的,甚至有一些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多少年不来往的,都跑来走亲戚,各种套近乎。</p>
郑家村的村民们一下子觉得腰板都挺了起来,身为郑家村人的优越感瞬间提了上来,虽然现在考过童生的未必有自家娃,但最起码近水楼台呀。</p>
因为来的人多,一家家上门来找很不方便,所以郑老二干脆直接在学堂门口支了张大桌子,叫了几个写字快的学生过来做记录,把每个有意向来读书的小孩姓名、家长姓名、住址、年龄、有没有读过书、读了几年、住不住校等等基本资料都记录了下来,然后告诉他们哪几天的时候把孩子带过来面试。</p>
面试也不是说要往下刷人,现在学生还没有成规模,所以基本上都会收的,只是想先看一下他们的水平,有一些进度差不多的就直接插到原来的班里,满班后就新开班。</p>
想来的人真是不少,几天时间就报上来一百多人,已经超过了学堂里目前的人数。</p>
所以,大家伙又开始忙了起来,盖教室的盖教室,盖宿舍的盖宿舍,各种木工活也交给了技校的学员们。</p>
得亏当时留的地盘比较大,不然还不够扩建了呢。</p>
由于郑家事比较多,需要很多人手,所以现在很多村里人都来帮忙,盖房、种树、修路,少有偷奸耍滑的,因为大多数人家都有孩子在学堂读书,不管在什么年代,孩子在人家手里,家长们都只有努力表现的份儿,更何况郑家给的工资也不低,伙食还好。</p>
所以郑老二的任务就是把各个事情安排下去,做的次数多了,基本上各项工种都有了外部负责人,有的是村里的,有的是郑家的。</p>
内部呢,张氏依然负责管理后勤,宿舍及教室的配置,八月身兼会计和出纳,现在念念的数学已经不错了,所以有时候做事情的时候八月也会带着她,就让她在一边看着,有时候帮忙算数,数钱,还有一些数字校核的事情。</p>
念念虽然年纪小,但做事很认真、细心,但凡八月有个什么错,她都能找出来,八月深深觉得,自己可能过不了几年就能彻底解放了。</p>
最后经过面试和基础的摸底,大约有一百二十个左右定下来要来上学,而且都是住校。</p>
有三十个人可以根据水平插到原来的班级里去,但在插班之前,还是给他们集训了一个月,将他们之前学过的内容又重新过了一遍。</p>
剩下还有九十来个人没有基础,这些可以等到九月份的时候新开三个班,按照年龄大小分,主要是对小孩子来说,年龄对理解力有很大影响,按年龄分可以灵活控制教授内容的快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