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贪婪(1 / 2)

李光正在家里风光待了一月,响山洞府一直人来人往,恭喜之声不绝于耳,有部分处的相对亲密的亲戚,开了楼在曲水边多住几天。</p>

比如大姑妈,小河口的李菊花的爷爷奶奶,东山那边的几家亲戚长辈。</p>

年纪大不用干活的被强留下来观风赏景,有些人说不定下次都来不了了。</p>

人活七十古来稀,上了六十岁就要少走亲戚,上了七十岁就不能留宿在亲戚家,人生就是这么客观和心酸,万一在亲戚家病了没了,那是一件相当晦气的事。</p>

阿宝她大姑妈已经四十九岁,这几年因为生活过得好,虽然头发白了一半但是面容一点都不显老。</p>

大姑妈性格温和,不言苦不道惨,儿子脑子小时候高烧烧傻,不怎么识数,儿媳妇也差不多。</p>

但是两口子都勤快孝顺,老实不淘气,叫干什么干什么。</p>

儿媳又生了一对漂亮双胞胎女儿和一个无比机灵的小儿子,仨孩都十分可人。</p>

外事上有二姑妈一家人帮衬着,这几年过得非常好,比一般市井人家还富裕。</p>

儿子儿媳在自家姨父办着的纸场和车马行干活,私底下当然比一般工人钱多,于是三个儿女养得很金贵。</p>

大姑妈又勤劳刻苦,几个小孩刚会走路就有样学样,现在都已经会自己做饭了,烧火炒菜,栽菜养鸡,都能干得很。</p>

双胞胎比阿宝小一点,在丁权新去教学的开了女学的书院里读书。</p>

今年秋天要去仙门参加拜山,看看能不能有一个做成仙修弟子。</p>

因为李光正中状元是大事,那仨小孩也被带来吃酬亲酒,主要是过来见见世面。</p>

这种情况书院是很好请假的,教书的夫子都想过来呢,只是和状元郎不熟,不好攀交情。</p>

大姑妈日常牵着三小只下来响山洞府,和自家妹妹闲聊一下,姐妹俩有时带娃进县城走走,日子特别欢快。</p>

大房多次叫李光良来请两位姑姑到老宅住几天,免得外人看笑话。</p>

二姑妈笑着与李光良道:“不是我看不起你妈,我实在不喜欢她那逼嘴脸,就是我亲娘老子,我也是有点嫌弃的。当年是怎么将我二弟二弟媳辱骂出来的,我未亲见,却也能想像得出。</p>

我家倒霉了,你阿娘见我回娘家,担心我借钱借米,她锁了箱子柜子回她那百年不回的娘家,只给厨房留下两天的粮。</p>

我老娘更稀奇,看到我进门不闻不问,就怕我一张口就要借钱。</p>

我穷不靠亲冷不向灯,如今终于把苦日子熬出来了,我也不去你家的豪门炒冷饭,我就说白了就是不想过去了,我阿娘和你阿娘爱怎么想怎么想。</p>

阿良儿啊,我和你大姑不是不向着你,我们就是不想进那道高高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富贵门坎。</p>

我和你大姑当年嫁得有多风光,后面几年就有多憋屈,到哪家都只能听到咣当咣当的关门声音,这人情冷暖啊,我们暂时是尝不到了,但那些年,白眼看了个遍,才知道,娘家这条道,没有银子垫起来,我们走不起啊!”</p>

李光良面红耳赤,他年纪比李光正大三岁,是听过二姑如何嫁得风光又如何一落千丈的。</p>

望湖瓷器场,那是一个曾经多么传奇的存在,二十万人依赖于瓷器厂生活,周边百里地,包括整个靖城,用的都是望湖瓷器。</p>

后来说倒就倒了,倒那么快,变成官窑后,出品就越来越少了,虽然后面也对外销售瓷器,却渐渐的低落下来。</p>

如今更是各地瓷器涌入靖州,再不复当年光景。</p>

李老太见几个女儿都不回老宅住,她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她和李老头过生辰的时候,三个女儿也会乖乖的回来拜寿,但拜完当天就找各种借口离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