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杨士奇以及杨溥始终认为朱允熥仅为政道之奇才,其处理众多政事的手腕令人惊叹不已。
然而,令他们无论如何未曾料及的是,这位朱允熥不仅仅在政道上深具手腕,竟然还能炼制出一种远胜石灰泥浆的坚固黏合剂。
此物一旦炼制成功,应用于建筑领域必将大放异彩。
且据朱允熥所述,其炼制过程亦颇为简易,只需专门的炼制法宝和更为精良的器械,方可批量生产。
杨士奇握着手中凝固后坚硬如石的黏合剂,看向朱允熥道:“若能善加利用此物,则诸多事务之中皆可派上极大用场。”
朱允熥颌首赞同:“本皇子也正是此意,刚才所展示的具体方法诸位想必已有所见。所需材料不过寥寥几样,尔等可与工部尚书商议,看是否能打造一些大型的专业法宝。”
杨士奇立刻领悟道:“微臣明白殿下之意,这确实可以无缝对接。不过依殿下之意,待此黏合剂炼成,首要用于修筑大道,可有误?”
朱允熥点头确认:“正是,首要任务乃是满足我大明朝各地亟需修筑路面的需求。待大明主要道路修缮完毕之后,再产出的黏合剂便可运用至其他用途。譬如建造房屋,如今我朝已有较成熟的烧制砖瓦之术,不妨用此黏合剂砌砖,所建房屋必然坚不可摧。”
杨荣附和道:“殿下高瞻远瞩,确应首先满足官道建设所需。有了此物,道路硬化便不再是难题。”
朱允熥进一步指示:“不仅要硬化路面,还需将其铺设平整,使水泥层光滑如砥。将来无论马车行驰或是行人往来,都将受益匪浅。”
闻听朱允熥此言,杨士奇等人满心期待。
想象着天下间皆铺满了水泥大道,那将会呈现出何等壮丽之景!
于是乎,杨荣与杨溥遵照朱允熥之意前往工部,与尚书商谈大规模炼制黏合剂之事。而杨士奇与朱允熥则于东宫内筹划接下来要修建的官道规划。
朱允熥主张以金陵城为中心,官道线路呈辐射状分布,并辅以一层层环形线,犹如蜘蛛网般向外延伸开来。自金陵城向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主要干道务必宽阔,干道之上又有支道通往全国各地,织成一张庞大的官道网络,堪比后世之高速公路网。
这样一来,交通便将无比便捷。再给这些不同路段赋予各自的名称,以便识别、区分与定位。
自此之后,无论是仙人游历四方,还是凡人经商交易,都将因这道路的变革而变得极为便捷。于是乎,杨士奇与朱允熥便在大明仙域的疆域之内,着手规划起接下来需以法力硬化之道途线路。
另一边,工部亦遵循朱允熥之意,采用其所授秘法,开始了水泥的炼制过程。起初,他们仅凭原始之法试炼,随后逐渐依据各工序的不同,逐步完善并扩大所需法宝的应用。例如,用于破碎矿石的器具被打造成巨大铁锤,并借杠杆神通,使人能操控巨锤,将顽石研磨至微尘。同时,打造一座通天铁炉,以内蕴灵煤催动,对炼制水泥所需的各类灵材进行地火炼化之术。
工部依照朱允熥的严苛要求,构建起一条庞大繁复的水泥炼制法阵——朱允熥亲赐其名为“灵泥炼化殿”。随即便在户部的统筹之下,如烈火烹油般投入了繁忙的炼制之中。
初期,由于尚未完全掌握此炼法精髓,虽所炼水泥品质尚可,但产额却颇为有限。然而,伴随着工部的持续改良与精进,炼制技艺日渐纯熟,工匠们操纵起炼化之法亦愈发得心应手,水泥产量随之飞速攀升。
单条炼化法阵需十余乃至廿余修士协同操作,然一日之间竟可产出数千斤灵泥。见状,工部遂增设数条炼化法阵,将原先从事采矿之修士悉数调入炼化灵泥的行列之中。
此刻正值阳春三月,民间对燃煤的需求陡减至三分之一,故而那剩余的三分之二矿工,纷纷转投至炼化灵泥之事业中。
眨眼间,工部尚书登门东宫,向朱允熥禀报惊人之举:短短一周之余,已有百条炼化法阵阵列于世,数万修士投身其间,每日灵泥产量竟达数十万斤之巨。如此海量的产出,令朱允熥惊叹不已,然而炼化法阵的建造并未因此止步,仍在持续扩展之中。
与此同时,工部亦遵从朱允熥之命,开始在金陵城要冲之地施法铺设灵泥大道。金陵城昔日主干道皆由坚石铺就,因此无需重筑地基,只需取砂砾混以灵泥,直接覆于石板之上,凝固平整即成大道。此工程所需时日略长,但仍不足以消解当下工部弟子们的高昂斗志——毕竟朱允熥引领的这项伟业,正刷新着天下黎民的认知。
参与此事的修士及围观百姓均感新奇不已,未过多久,工部官员便率众工匠正式开启了在金陵城主干道上铺设灵泥大道的工作。此事传开,连朱元璋这位仙朝之主也得知了这一惊人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