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发现猛火油一事,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最终还是传到了凤台,传到了圣人天子李隆的耳中。</p>
他待在一处名为弘文殿的偏殿,这座偏殿不大,却温暖而宁静,室内以精致的炭火盆驱散了冬日的寒意。</p>
殿内中央摆放着一张乌木雕花的圆桌,上面除了一些文房四宝外,还放着一个精致的铜制熏香炉,炉中散发出淡淡的檀香味,为这个严肃的场合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p>
李隆身着一袭宽松的常服,颜色以明黄为主色调,是大周时常见的服装款式。</p>
衣袍的面料柔软光滑,上面绣着精致的龙纹图案,虽不似正式朝服那般庄重威严,但依旧透着皇家的尊贵气息。</p>
他头戴一顶黑色的软脚幞头,幞头的两脚自然下垂,显得颇为闲适。</p>
此刻,他眉头微皱,听着自己心腹高元植汇报的贡院之事,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p>
“科举乃是国家抡才大典,关乎我朝之根基,不容有丝毫差错。”</p>
李隆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这安静的书房中响起。</p>
他深知科举的重要性,这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每一次科举都承载着无数士子的期望,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p>
如今贡院出现猛火油这等危险之物,怎能不让他忧心忡忡?</p>
他此刻在心中暗暗思忖,此次科举会不会因此出乱子,若是有人蓄意破坏,那后果不堪设想。</p>
“朕需派遣一老成持重者前去主持此次科举,务必确保万无一失。”</p>
李隆目光看向高元植,后者一直低头不语,这位圣人天子心中已有了合适的人选。</p>
国子学祭酒郭元朗郭老夫子,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在学界颇具声望,由他主持,定能镇得住场面。而且郭老夫子一向严谨认真,对待科举之事更是一丝不苟,他无疑是最佳人选。</p>
然而,李隆心中也有顾虑,郭老夫子是个“彻头彻尾”的太子党。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太子一党的势力日益壮大,若再让郭老夫子主持科举,难免会让人觉得他有偏袒太子之嫌,这对于朝堂的平衡不利。</p>
李隆陷入了沉思,手指轻轻敲击着书桌的边缘。他站起身来,走到一旁放置琵琶的架子前,拿起一把琵琶,缓缓坐下。</p>
他轻轻拨弄着琴弦,琵琶声如流水般在书房中流淌开来。</p>
起初,声音悠扬婉转,仿佛是他内心深处的一丝宁静与思索。但随着思绪的翻滚,琵琶声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似是他内心的纠结与挣扎。</p>
太府卿郑津,和自己二儿子泽王李生金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p>
太府卿郑津,为官多年,经验丰富,对朝中事务了如指掌,处理事情也颇为圆滑。</p>
他在财政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若由他主持科举,或许能在物资调配等方面做得井井有条。</p>
但是李隆深知,郑津是他扶持用来打压其他世家的外戚,他在朝堂上树敌众多。</p>
此次科举一开始就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若是让郑津主持,万一后续再有更大的意外发生,他恐怕顶不住这个锅,到时候不仅科举会陷入更大的混乱,朝堂局势也可能会因此失控,这是李隆绝不愿意看到的。</p>
至于说泽王李生金,在李隆心中,这个儿子向来表现平平,他并不怎么待见。</p>
李生金虽有一些小聪明,但性格中似乎总带着几分浮躁,缺乏那种让李隆欣赏的沉稳和大气,还总有一些乖戾的秉性。</p>
在以往的一些事情中,李生金也并未展现出特别突出的能力或成就,使得李隆对他的评价一直不高。然而,此刻李隆却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儿子。</p>
他想到,就算一切无事,以李生金的不受宠地位和以往的表现,这份功劳也不会太大,不会引起朝堂势力的过度失衡。</p>
可若是出了事情,他以皇子的身份至少能保得无性命之危,而且也不会对朝堂的核心权力格局造成太大冲击。</p>
琵琶声在书房中回荡,李隆的心思也随着音符起伏。在心中反复权衡许久,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p>
他深知,无论选择谁,都将对此次科举乃至朝堂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他必须做出一个看似最稳妥的决策,既要确保科举的顺利进行,又要维护朝堂的平衡和稳定。</p>
终于,李隆的手指停下了拨弄琴弦的动作,琵琶声戛然而止。</p>
他缓缓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p>
“传朕旨意,让泽王李生金即刻进宫,朕要委以他主持科举之重任。”李隆终于做出了决定,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坚定,又夹杂着些许无奈。</p>
随着传旨侍中尖细的嗓音传出旨意,书房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李隆靠在椅背上,微微闭上眼睛,心中默默祈祷此次科举能够顺利进行,不要出现任何乱子。他深知,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科举就是选拔人才的关键环节,他绝不能让任何因素破坏了这个制度。</p>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李隆的身影在光影中显得有些凝重,他肩负着整个国家的重任,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人的命运。此刻,他只能在心中默默谋划,希望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