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崭露头角(1 / 1)

罗刚走后,樊忠立刻出来,命人将淮安军的几名主将叫来,与洪天泽一起商议军情。

在武锋军加入淮安军之前,整个淮安军总兵力在两万左右,对外号称五万,分别驻屯在淮阴、楚州、海州、涟水,肩负西至洪泽湖,东到大海之间的漫长防线。

由于极度缺乏战马,淮安军只有不到两千人的骑兵,无论是战力还是数量都远逊于蒙元,完全没有办法与其野战,而樊忠为了避免被敌军一鼓而擒,骑兵不是集中使用,而是打散了,以五十人的队为单位,分派到各地,作为步兵的辅助。

洪天泽不由想起师傅说过,军中吃空饷的事情,那么淮安军的总兵力,估计最多就一万五千上下,又没有足够的骑兵来机动作战,自然只能是被动挨打,实际上的应敌之策不过一个拖字诀——死守坚城,把敌军拖垮。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商议之中,商讨的重点放在各军要如何加固城防,囤积粮秣军械,相互之间如何协防,守不住的话,往何处退却,等等,完全是坐等敌军来攻的架势。

武锋军虽然小胜一场,但毕竟是乡勇升级而来,各军主将完全没把洪天泽放在眼里,而清河口又不是固有的城池,他们看不出有何特殊之处,于是将武锋军和清河口一起,当做可有可无的。

洪天泽初时很是有些气恼,良久之后,反倒想明白了——姑丈久在军中,必然知道积习难改,才布下武锋军这着闲棋,倘若人人都明白了,敌人自然也知道了!

洪天泽原想提议,将骑兵集中在一起,严加操练之后,再相机深入敌境袭扰,让蒙元不能从容部署,如此一来,既减轻了前线的压力,也让百姓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可想通前面的问题之后,哑然失笑,明白自己委实年轻,不同事故。

樊忠本来还怕冷落了洪天泽,没想到他竟然自得其乐,颇为意外,这才想到,制置使大人对此人另眼相看,仅仅一个勇猛和亲眷,怕是远远不够,于是打断了部将们的高谈阔论,笑眯眯的望着洪天泽,问:“洪统领,你对诸位大人的提议有何高见啊?”

洪天泽起身抱拳行个圈揖,轻笑几声,“在下才疏学浅,又没上阵厮杀过几次,哪里有什么高见。不过,诸位大人若是愿意听的话,在下倒是有一点浅见。”

樊忠连连点头,“说来听听无妨。”

洪天泽轻轻嗓子,用试探的语气说:“咱们涟海楚淮四地,绵延数百里,纵使果真有十万大军,处处设防,同样不免到处是漏洞,更别说阻挡住蒙元骑兵突袭了。不过,敌军野战虽强,但攻坚能力颇为不足,各位大人据城固守,以逸待劳,防守反击,实乃高明之极。”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听了洪天泽这几句话,几位将官不约而同手捻胡须,露出孺子可教的神情,樊忠在暗自发笑的同时,静待这位年轻部下说出后面的话。

“我军此前的兵力配置乃是将重兵部署在一线城郭据守,虚内而实外,主因乃是兵力不足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但还是有些风险的。在下以为,倘若蒙元吸取教训,征集大量步军配合骑兵作战,再配以充足的冲车、云梯、楼车、投石机等器械,集中全力于一城,一旦得手,整个防线便会土崩瓦解。”

樊忠深以为然,忙问:“那依你之见呢?”

洪天泽答道:“卑职以为不妨改变部署,虚外而实内。具体来说,便是如同清河口一般,在防线靠山东一侧,在敌军必经之路上选择地形险要之处,设置少量攻守兼备的据点,驻军少则五十,多不过两百,如此一来,倘若来袭敌军兵力不多,则直接调集大军将其击退甚或歼灭,敌军势大,可早早预警,又能迟滞敌军推进速度,消磨敌军锐气,让后方城郭从容部署。”

樊忠未置可否,而是望着其他几位将领,“诸位大人怎么看?”

一位头发花白,老气横秋的将官大摇其头,“分兵据守,岂不是更容易让敌军个个击破?”

老将军说出了其他人的担心,尽皆连连点头,随声附和。

樊忠原以为洪天泽接下来会据理力争,没想到后者竟然道了声抱歉,“分兵据守委实有些风险,在下考虑不周,权当我没说过。”

洪天泽既已经给出了建议,便算是参与了议事,即便是制置使大人查问下来,也不能算轻视了他,樊忠当即宣布商议结束,带领众将到内堂宴饮。

午宴过后,樊忠遣散诸将,亲自骑马引路,带洪天泽在淮阴城内巡视防务,毫无保留的将城池防御的紧要之处一一道来,让这位武锋军统领获益匪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樊忠将洪天泽带到大营里,特意安排了数百步军操演了一番,洪天泽发现,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不但军容严整,令行禁止,还自带一种肃杀之气,远非自家军队所能比拟。

操演完毕,收队之前,洪天泽听从樊忠的将令,在军前展示武艺,洪天泽知道此举意味深长,当即使出浑身解数,马快枪疾,舞动的风雨不透,末了,一声暴喝,将一根碗口粗细的木桩扫为两段。

“果然神力惊人!”

众军士纷纷举起刀枪,大声喝彩,樊忠满意点头,不失时机的将洪天泽的身份宣之于众,于是乎武锋军的年轻统领武艺精湛,神力惊人的说法很快传遍了淮安军。

当天晚上,樊忠亲自在内宅设宴款待了洪天泽,并利用这个机会将自己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出来的经验倾囊相授,末了,还特意分派两百名老兵给罗刚,加上他原有的一百名部下,这三百人,既算是给洪天泽的礼物,也算是对罗刚的褒奖。

洪天泽深知,樊忠的厚爱一半出自本心,一半源于姑丈的托付,无论于公于私,绝不能让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