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怎么就不卖鱼了呢?我们吃着你的鱼好吃,特意来找你买的。”
江知暖也不好解释自己跟其他鱼贩闹出的那些事情,只好对大娘说:“大娘,你们喜欢吃鱼,可以买其他老板的,我这儿不卖鱼了。”
“他们的鱼没你的好吃,我们就喜欢吃你的小白条。”
江知暖知道,其他几位商贩卖的都是大鱼,她这小鱼更适合上普通老百姓人家的餐桌,见那大娘满眼的失望,她不忍心只好开口道:“这样吧大娘,你要多少条鱼,你跟我说,明天来这里拿。”
“你李婶赵叔他们也在找你买鱼的,是不是把他们的也一并带来?”
江知暖稍微想了片刻才点头:“大娘,乡亲们若是还想吃我的鱼的,你就帮我统计一下,谁家要,要多少,报个数给我,我去抓,然后我再送大娘你家里去,让他们去你家里取,你看可以么?”
那大娘听她这般一说愣了一下:“直接去鱼市卖鱼不好么?非要整这么麻烦?”
“不瞒大娘,这几日我卖鱼跟其他的几位老板有些矛盾,毕竟我影响了他们的生意……”
“原来是这样1大娘一副了解的模样。
江知暖觉得这也是个商机连忙对那大娘说道:“大娘,我也不让你白白帮我统计,一家算一条鱼作为报酬,您看成吗?”
大娘一脸茫然:“什么意思?”
“比如,你今天帮我统计了三家要鱼的,您这报酬就是三条鱼。”说罢,江知暖尴尬笑笑:“您也知道,我现在的条件,也只能给鱼作为报酬了,希望你别嫌弃。”
大娘听明白了,连连摆手:“不嫌弃不嫌弃1
反正她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若是帮忙统计替大家收鱼,自己还能免费吃鱼,这事何乐而不为呢?
见大娘答应下来,江知暖与大娘约定好,等大娘先去挨家挨户统计过了,再来回她明天一共要多少鱼。
江知暖这将蘑菇和肉木耳分别收拾了出来,正好跟大娘打听一下:“大娘,这是我今天上午刚刚在山上采的蘑菇和木耳,只是我第一次卖这些东西,并不知道价格,不知道大娘对这个东西有没有了解?”
大娘蹲下身子仔细瞧了瞧江知暖采的山味,“品相倒是不错,不过这东西山上就有,大家想吃都可以去采,买不上什么好价格的。”
江知暖也知道,这东西采摘没有难度,价格方面她也有所心理准备:“嗯,大娘,您就直说,多少合适?”
“这我也是在别的摊位买过的,蘑菇就是一文钱两斤,肉木耳少见,一文钱一斤。”
额……
这个价格的确是低出了江知暖的预期,她这一背篓估计就二十斤,算上肉木耳满打满算也不过能卖个十文钱。
相比起自己之前卖鱼,一天就买个一百多文三百多文来说,这十文钱实在是太少了些。
不过采都采了,一文也是钱,她都得珍惜。
送走大娘,江知暖便开始吆喝起来:“新鲜的山味,野蘑菇,肉木耳,美味又实惠,走过路过,瞧一瞧看一看,今天的蘑菇是真新鲜1
像江知暖这般吆喝的,她是独一份,很快就有看热闹地围了上来。
这些东西倒是卖的也快,毕竟价格便宜,随随便便谁都买的起,真的如同她所估计那般,这一筐子山味,刚好就卖了十文钱。
今天大半日的时光她都消耗在这山上了,可结果只卖了十文钱。
江知暖前几日还觉得自己很厉害,随随便便就能赚到几百文钱,可眼下她才发现,不过是自己运气好,普通人辛苦劳累一天,能赚个十来文钱已是不易。
知道赚钱不易,也才更懂得珍惜。
好在,卖鱼的生意还能再捡起来一些,江知暖约了大娘还在这里见面,便只能在这里等着。
约莫一个多时辰,大娘才拿着一份采购的单子找过来。
“江家女,我都统计好了,你看。”
江知暖接过来一瞧,有些懵,这纸上画的奇奇怪怪的,她根本看不懂,那大娘见她如此有些尴尬笑了笑:“我不会写字,这是我做的记号,谁家几条,我这一看就清清楚楚的。”
额,清楚?
这大概只有大娘一看,清清楚楚,别人一瞧,照猫画虎。
“大娘,你就给我报一个总数就行了。”
大娘连忙点头:“成!一共是十三家要鱼的,咱这不是买五送二么,有十家要了七条,另外三家是买三送一,我数过了,一共是八十二加十三条1
“好嘞,拢共就是九十五条!我记下来了,大娘你这十三条,就是报酬,明天大娘你还在这等我,到时候我把鱼送到你家,让他们都到你家取就行。”
这事算是定下了,江知暖粗略一算,也能赚个五六十文钱,虽比不得之前在鱼市卖鱼,可她也理解,乡亲们就是图个新鲜,头几日卖的多,后面渐渐就少了。
只要还有的赚,每天都能有一些收入,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跟大娘告别之后,江知暖又去了布坊。
问过店家之后,才知道这棉花的价格实在是贵的有些离谱,上好的棉花一斤就要八十文,这次一点的也要五十文。
做一床成年人盖的被子,春秋得三五斤,冬天则要七八斤,这么算下来,三斤的被子至少得要一百五十文!
以他们现在的条件,实在是做不起新被子,江知暖只能暂时作罢。
她也没想到,这棉花竟然这么贵,那普通老百姓到底是如何盖得起被子的,不知是否当地有种植棉花的,若是有,她便等棉花成熟的时候自己去捡一些。
不过就算有,也得要等到七八月份她才能去人家的地里捡,眼下也只能凑合。
江知暖很想给孩子们和狄青换新棉被,可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只能先当做近期的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走到家门口的江知暖回家又拿了一个背篓,抬脚又去了后山。
一筐蘑菇虽然才赚十文钱,那她就多采一筐,搞它二十文钱,积少成多!
钱这东西,只要不怕吃苦,总是能赚到的!
她给自己打气:“江知暖为了新棉被,你可得加油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