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原来……恐怖也是会传染的(1 / 2)

弹幕区中。

“还得是咱们瑾哥,该说不说,听别人的故事,我是真的咳嗽1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1

“不愧是你啊1

“还是一样的精彩,我喜欢这样的剧情1

“我已经开始期待第二个故事。”

“唉!刘嫂也是一个苦命人啊1

喝了一口水。

严谨接着开始讲述第二个故事。

“那台古钟早就停止走动了,但由于是古董的关系,所以一直安放在老家的祠堂里。”

“若妍老家在川蜀某县,在当地算是个大家族, 曾经一度声名显赫,出了不少杰出人物。至今,若是算上旁枝,恐怕也有上百人。不过能真正住在老宅里的,只有嫡系长房,即若妍的爷爷以及她的叔伯。”

“这座古钟非常精美, 更为罕见的是, 钟的背后是一块镂空的红木,从花纹的空隙中可以看见座钟内部的复杂结构。”

“听爷爷说起过, 这台座钟是民国时期一位传教士为了筹备回国费用而卖给太爷爷的。”

“从到手之日起,这台座钟从未走动过,也曾经请了成都城里有名的钟表师傅检查,说是可能缺失了某样细小的零件导致座钟停止走动。”

“不过这的确是件古物,从制作工艺以及座钟的木质框架来看,应该成型于清代中期。也正因如此,太爷爷将之郑重地摆放在祠堂里。”

“在若妍的印象里,这台钟一共响起过三次。”

“没错,就是这台坏掉的古钟,目前为止响起过三次。”

“第一次是若妍爸爸小时候,乡下祠堂很多都禁止女性随便入内,男孩子则百无禁忌。”

“当时他大约七八岁光景,本来和一群堂兄弟在院子里捉迷藏,他找不到适合躲藏的地方,于是越走越远,一直来到平时寂静无人的祠堂。”

“祠堂里供奉着一座碧霞元君,之后则密密麻麻都是祖先的牌位。”

“若妍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的某位达官贵人,本来住在湖北,后来迁徙到川蜀,就是所谓的“湖广填川蜀”。”

“若妍爸爸本来想躲在碧霞元君前的供桌底下,忽然就被摆放在另一侧的那台古钟所吸引。”

“神像底下摆放一台钟本来就显得不伦不类,若妍爸爸当时的身高比供桌略高几公分,恰好和古钟平视。”

“远处堂兄弟们的玩耍声渐渐远去,此时祠堂里非常安静。”

“若妍爸爸盯着古钟表面看了很久,然后慢慢绕到古钟的背后。”

“果然从钟后的红木花纹里可以看到精密复杂的构造,虽然历经近百年,但是其中的金属并未褪色,显得十分精美。”

“就在这时,齿轮突然转动,古钟发出惊天动地般的响声。”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1

“除了第一下若妍爸爸来不及反应之外,其余他屏住呼吸在心中默数,一共响了十一下。”

“钟声之后,祠堂里又是死一般的静谧。”

“若妍爸爸觉得非常害怕,他连滚带爬逃出祠堂,正想要找个大人哭诉一番刚刚的遭遇,却发现院子里鸡飞狗跳,堂婶哭晕在水井旁。”

“原来就在刚才, 一位堂弟不慎跌入水井身亡。”

“其余几位堂兄弟说,这位堂弟突然像中邪似的说水井里有打仗电影看,然后趴在井边探头往里看,等大家回过神来,他已经掉了下去。”

“全家人都在为小堂弟的去世而忙碌,几乎没有人理会若妍爸爸。”

“第二次是在某个倾盆大雨之夜。”

“那天正是清明祭祖之时,但因特殊时期的缘故,所以一家人只能关起门来在晚上悄悄祭拜。”

“而密集的雨声也可以恰到好处地掩盖一些不欲为人知的声音。”

“若妍家是长房,因此爷爷是太爷爷的长房长子,所以这座宅子理应由爷爷继承。”

“那时候爷爷年近五十,若妍的爸爸乃是长子,其余几个叔叔都只有十几岁。大家按照年龄依次轮流为祖先上香,若妍的爷爷更是压低声音,说了一番祷祝的话。”

“屋外雨声哗哗,屋内突然钟声大作。”

“当当当……1

“这次若妍爸爸有了心理准备,在心中默数,果然又是十一下。”

“他不知道古钟响十一下有何渊源,只是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在场诸人都未曾听见过钟声,居然全部都呆立当常”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激烈地敲门声。”

“爷爷吓坏了,以为是自己私下祭拜走漏了风声,引来红命组的人。”

“但是听见敲门愈发猛烈,又不可能一逃了之,只能硬着头皮去应门。”

“谁知来的却是那位死了儿子的堂兄弟。”

“对方悲痛欲绝地通知爷爷,就在刚才,十几年来一直对堕井而死的儿子念念不忘乃至略带疯癫的妻子突然发狂,冒着大雨跑出门外,最后跳入附近的一条河里,立刻就被湍急的河水冲得不知去向。”

“若妍爸爸说,这位婶婶时常会看着自己发呆,说若是儿子还活着势必和你一样大这类话,眼神直勾勾地瞧着他心里发毛。”

“那天堂婶跳河之前,不断说着儿子来接我的胡话。”

“若妍这样说:第三次钟声乃是我亲耳听见。”

……

“期终考试之后还有大约一周需要留校的时间,这几天高温突至,就算在半夜气温也高达三十二度。狭小的寝室里只有一台风扇转动,我们四个女生实在难以入睡,索性开起了卧谈会。夜深人静,不知不觉就说到了鬼怪上。”

“在经过一些例如“咒怨”这类恐怖电影的讨论之后,一直没有搭话的若妍忽然开口讲述了这个有关她老家一口古钟的故事。”

“我们寝室一共四个女生,我是本市人,其余两个也都在城市长大,只有若妍生长在在川蜀某个古镇。”

“正如她之前所说,祠堂对女性颇为歧视,她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去过祠堂,最多只能在祠堂前的空地上玩。”

“她听见钟声那天是在十岁的某个秋季黄昏,残阳如血让人睁不开眼。”

“她背对着夕阳在祠堂前独自玩耍,秋风萧瑟卷起地上的落叶,她正目不转睛地盯视着一片在空中翻转的叶子时,从祠堂里传来钟声。”

“她说其实钟声并不是很嘹亮,但是每一下都好像撞击在她的心口似的,让她胆战心惊。”

“她没有数过多少下,总之响了很多次,直到晚上躺在床上,那“当当”的声音依旧在耳边不绝。”

“大概当晚十点半左右,我的二叔从祠堂屋顶摔下来死了。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爬上去,二婶说从晚饭后,二叔就神情恍惚,说话总是答非所问,面朝祠堂方向发呆。”

“室友小a问:意思就是,这台古钟每次发声,你们家都有祸事发生?”

“目前看来是1

“另一位室友小k也说:那么你们为何不索性扔了它或者送入庙宇供奉呢?”

“若妍苦笑道:事实上,我估计太爷爷之所以将它安放在祠堂,就是希望借助碧霞元君的神力来压制它。因为听我爷爷说,他也曾听见古钟发过声音,那天太爷爷不幸过世。”

“卧谈会随着天色发白而宣告结束,第二天若妍就接到老家来的急电,她都来不及收拾行李,随便带了两件衣服便匆匆回去。”

“暑假过后,脸色苍白的若妍回到学校,随身带着一块奇怪的雕花木板。”

“她说就在那天卧谈会的晚上,若妍爸爸说钟声再次响起,这次全家都听见了,个个惊骇莫名,不知道接下去会轮到谁。”

“在次日早晨八点多的时候,若妍的爷爷突然发狂,用菜刀劈死了奶奶,砍伤了才十岁的小堂弟。”

“这个堂弟是若妍小叔叔的儿子,是他们家唯一的男性第三代,以前甚得爷爷的欢心。”

“爷爷在劈死奶奶的时候,嘴里不断喊着:你这贱人,去死!去死1

“然后又满身鲜血地追砍小堂弟,边追边叫:杀死这个野种1

“最后众人虽然制服了爷爷,但是他的情绪过于激动,诱发脑溢血而死。”

“听她说完,我们寝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话来接口。”

“最终,还是素来八卦的小a先问道:话说你爷爷,为什么会说你小堂弟是野种呢?如果他不是你小叔叔亲生,理应找你小婶婶算账吧?为何追杀你奶奶呢?”

“若妍叹息道:四十年前,爷爷曾经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被关入牛棚,所以……外边有人风言风语说小叔叔并不是我爷爷亲生。我想这大约就是我爷爷心里的一根刺,小堂弟长得和小叔叔很像,看我小叔叔幼年时的照片,两人简直一摸一样。所以……”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那块雕花木板,说是当天小堂弟逃到了祠堂,爷爷追砍他时摔碎了那台古钟。”

“其中弹簧零件自然是不可能复原,但是自己看这块钟背后的挡板十分精美,还有一些奇怪的花纹,因此带回学校想要请教授看看。”

“若妍念的是中文系,其余两人虽然读的是历史,却专攻法律史,唯有我的导师李教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各种史料都颇为熟悉。”

“我拿起木板,呈梯形,约一个成年男子手掌大小,可见这台座钟并不是很大。”

“木头的材质可能是红木中的檀木,色泽深沉,凑上前一闻似乎别有一种特殊的香气。”

“木板上雕刻的花纹十分精巧,只是我却认不出这些花纹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次日我将这块木板交给李教授,她只一眼就识别出这块木头的绝不是专为座钟而制。”

“李教授细细摩挲着木板,摇头说道:你看到木板边缘吗?那是燕尾和蝙蝠之翼啊,燕子寓为夫妻恩爱、蝙蝠则与福同音,都是好彩头。很明显这块木头本来应该是某个大户人家的窗格。

或许是这户人家破败了,别人在拆除宅子的时候发现这些建材都是上等木料,所以移做其他用途了吧!不过用来做钟,也真是罕见。”

“我将若妍家中有关这座古钟的遭遇一一道来,李教授虽然不信鬼神之说,但也惊讶无比,只是感叹可惜古钟被摔坏,否则她可一探究竟。”

“听方若妍说过,这座钟是一位传教士为了筹得回国的资金而卖给方老太爷。说是清代中期的古董,不过从到手之日起就未曾走动过,方家只是把它当作摆设。”

“李教授对这口钟的来历越来越感兴趣,当下让我找来若妍,决定在一个月之后,趁着十月黄金周赶往巴蜀之地查个明白。”

“出乎我们的意料,若妍爸爸居然对我们的到来相当欢迎,或许是因为他曾经亲历古钟响起后发生的怪事,所以也很想通过教授的调查一解其惑。”

“首先我们来到镇图书馆翻查镇志, 想要找到那位将古钟卖给方老太爷的传教士。”

“虽然此人早就回国,但是若是能查到他在中国的活动情况,多少可以推断出他在何时何地得到这座古钟。”

“古镇历史悠久,镇上绅士所修的镇志最晚记载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但是并无教堂建造记录,由于地处偏僻更加没有传教士往来。”

“若妍爸爸这样说道:我记得父亲说过, 我爷爷曾经在川蜀省会城里做生意,发家后才回到老家落地生根。”

“李教授问道:那方老太爷具体几几年回到c镇?”

“差不多1948或者1949年吧, 那时候我才刚出生没多久, 根本没有记忆,也只是听父亲说起过。”

“那么关于那位传教士,你有任何记忆吗?”

“若妍爸爸想了很久:曾经听过父亲提起,好像叫什么米的。”

“方老太爷生前长年在成都城做生意,除却重庆之外,成都在当时的蜀地应该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不仅传教士众多,基督教堂大大小小都有十八九个之多。

我陪同李教授来到市图书馆翻查地方志,尤其专注在地方宗教信仰方面的内容。但是府志条目虽多且广,内容却太过简略。而若妍虽说是中文系学生,但是她的专业是在现代文学,因此对古代文献几乎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只能陪在一旁干着急。

经过一个下午的翻找,我终于在成都下辖的t县县志上看到一条线索:沐恩福音堂,县东三里,民国十九年宣教师米勒、米歇尔建。民国二十九年焚于火灾,后重建。”

“若妍说:之前我爸爸说过那个传教士叫什么米的, 会不会就是米歇尔?”

“米歇尔这个姓氏在德国人中相当普遍,而德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范围也很广,人数更是不少,单凭这么一条记录似乎也不足以确定。但是很快,李教授在另外一本文献发现了足以支撑的线索。

这本《蜀地外来宗教胜览》成书于50年代中期,作者是川蜀省某大学的历史系教师,现在估计早就退休了。书中不仅提到过这座福音堂,还花了大约数千字将米歇尔描写为一个“阴鸷冷酷、待人不善”,与其传教士身份截然相反的人物。

书里说,米歇尔是个中国通,尤其喜好收集中国古董。他曾经运过三批古董回德国,每次数量都不少。他每次收集古董之时,都会要求卖方讲述古董的来历,据说此人有个癖好,他尤为钟意那些有特殊历史的古董。比如,他曾经收藏过一把城里著名侩子手使用过的大刀,谣传这把刀砍过七十九颗人头, 每当月黑之时,若是凝视这柄刀, 会发现刀刃处渗出丝丝鲜血。

联想到这台不同寻常的古钟, 我们认为很可能就是此人为了筹集回国的经费,将之卖给了方老太爷。

t县距离成都市图书馆不过就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更为可喜的是,我在网络地图上找到了沐恩福音堂的现在方位,看比例尺,还真的大约就在县东三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