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红眼睛(1 / 2)

隔天。</p>

腾格里天上出了大太阳,这里昼夜温差非常大,晚上冻死人,到了午又能感觉到一丝热意。</p>

“峰子你确定?这里真有古墓?”</p>

豆芽仔擦了擦汗,随手把短柄洛阳铲插在了地上。</p>

“不确定,猜的,有可能有。”我如实道。</p>

鱼哥他扶着自己后腰,扭了扭腰看过来说:“昨晚上太黑了看不清,那人只是一把蛮力而已,要是在碰上,我铁定能把他干趴下。”</p>

我笑着说是啊哥,你是谁,都能和长春会梨花大鼓谢起榕打个平手。</p>

鱼哥摆摆手,“过奖了,过奖了,总之晚上还是要小心点,要留人守夜。”</p>

我说好,听你的。</p>

这时就听豆芽仔抱怨道:“峰子我觉得你可能搞错了,”他指着周围:“你看看这里,一马平川,别说封土堆,连个土包都没有,我觉得根本不可能有墓。”</p>

“你快拉倒吧,你知道个屁。”</p>

“明代时期除了皇帝墓,哪个墓有封土堆?不知道就别乱说,快探,往东在移一百米,每隔十米下一个探点。”</p>

“知道知道,就你懂的多,”豆芽仔笑呵呵捡起洛阳铲,移步向东走了几十米。</p>

他用的洛阳铲就是昨晚上捡到的,本来是断成了两截,早上被我用布条绑住了,这种短柄式的洛阳铲不适合探深坑,为此,我将鱼哥的标枪绑在了上头,加长了杆身。</p>

不是太结实,但注意点儿的话也能用。</p>

我蹲在地上,看着远处不断下铲带土的豆芽仔陷入了沉思。</p>

时间过了不久,我忽然听到豆芽仔喊。</p>

“快来!”</p>

“快过来!有重大发现!”</p>

我忙跑过去看。</p>

“咦?这土......”</p>

我仔细看了看,这次豆芽仔换了位置,洛阳铲带上来的土层有了变化。</p>

我抓了一小把,撒在地上摊开来看。</p>

颜色和周围不一致,土质发软,应该是活土。</p>

有活土不能完全表明地下有古墓,因为豆芽仔铲子下的不深,也就两米左右,这个深度,如果以前在这里种过庄稼什么的,都有可能有活土。</p>

让我感到奇怪的不止是活土。</p>

还有活土上带的一点儿东西。</p>

有种黄褐色呈细小粉末状的东西,夹杂在土层。</p>

该怎么形容。</p>

就有点像铁锈,像铁生锈后掉下来的那些碎渣子。</p>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夹层土,第一次见,也没有听把头提起过。</p>

按照我们以往的经验分析,如果洛阳铲带上来的土层发红发绿,那是青铜器碎片风化后的红斑绿绣,如果带上来的土层发黑发干,成是墓里以前着过火,还有一种白沫沫的土层,那是白膏泥干掉后形成的。</p>

所以我说洛阳铲带上来的这种铁锈土层是第一次见,我目测过,铁锈土出现深度,大概在地下两米到两米五之间。</p>

我起身,顺着这个探坑向又走了不到十米,随后我跺了跺地面说:“把铲子给我。”</p>

接过豆芽仔递来的铲子,我皱着眉,高高举起洛阳铲又重重落下,开始下新的探坑。</p>

不到四十分钟,探坑的深度下到了两米。</p>

“你看你看!”</p>

“又有了!”豆芽仔大喊。</p>

的确是,我发现一到这个深度就带上来了铁锈土。</p>

一次是这样,两次还是这样。</p>

这能说明一件事,这不是不偶然。</p>

这个位置,地下百分百有东西!</p>

随后我不断的下探坑,我想找到铁锈土的边界在哪里,看看我探到哪里,这种土会消失。</p>

调查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p>

我下的探坑四个角连起来,恰好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度超过了400米,宽度接近60米!</p>

出了这个长方形的位置在探,就没有铁锈土,洛阳铲带上来的全都是死土。</p>

不会错,地下百分之百是一座没被发现的墓葬。</p>

而且面积不小,相当于三个现代人住的三室一厅!</p>

和飞蛾山的芥候墓肯定没法比,但如果这是明代墓,那规格已经相当豪华,怕是说仅次于明皇陵都不为过!</p>

要知道,在明代早期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下,就算是皇室宗亲死后都不敢用这么大的墓。</p>

最好的证明就是朱元璋的重孙朱棣的孙子,仁宗昭皇帝朱高炽的儿子,梁庄王朱瞻垍,他的墓也才31平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