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山先生……”</p>
有儒生对着刘宗周的马车长拜,难过的都快要哭了。</p>
一直行出五里,到了城外的长亭之后,车队才停了下来。</p>
在长亭里,送行酒已经准备好了。</p>
吏部郑三俊,刑部徐石麟,吏部侍郎蒋德璟,左副都御史方岳贡,兵部侍郎吴甡,一一走下马车,今日东林可谓是倾巢出动,只为了送刘宗周一程,而在更后面的马车里,黄宗羲,方士亮等人也下了马车,面色忧郁的向前方走来。</p>
所有人集合完毕,只等刘宗周下车。</p>
今日天气不错,阳光温暖,但所有人的心情却都是阴郁。</p>
车帘挑起,刘宗周走下车来。</p>
阳光下,他形单影只,神情落寞,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眼神中更是有掩饰不住的惆怅。</p>
站在最前的郑三俊于心不忍,温言劝慰道:“念台不必介怀,此去江南,未必不是一件好事。”</p>
刘宗周幽幽一叹,自从万历二十九年中进士,他几起几落,见惯了宦海沉浮,对尚书侍郎,乃至太子少保早已经没有追求的欲望了,他并不是因为致仕出京而感到灰心,而是为了当今圣天子执迷不悟,不听劝诫,皇太子储君唐突孟浪,没有节制,大明朝廷毫无中兴气象,反而越发沉沦而感到悲伤。</p>
皇明将来会如何?</p>
刘宗周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迷茫,目光看向同样须发斑白的郑三俊:“黄道周之事可安排好了?”</p>
郑三俊点头:“放心,不日便可成行。”</p>
原来刘宗周临行前推荐黄道周接替他的位置,继任左都御史,如果不行,那就任詹事府詹事--如果不能监督朝政那便要监督皇太子。</p>
和刘宗周一样,黄道周也是明末大儒。</p>
张廷玉等人编修《明史》时赞黄道周为:“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p>
黄道周刚直不阿,屡次犯颜直谏,仕途五起五落,不论性格还是人生轨迹,都和刘宗周差不多。</p>
黄道周去年告病辞官,此时正在家乡隐居,专心著述。</p>
郑三俊又补一句:“怕就怕他不肯进京。”</p>
刘宗周仰头看天:“尽人事,听天命吧……”</p>
听到这里,兵部侍郎吴甡终于是忍不住了,拱手道:“念台先生也太过悲观了,虽有松锦之败和流寇之患,但我大明圣天子在朝,太子贤能,重正盈朝,依然是中兴气象!”</p>
众皆无语。</p>
重正盈朝他们是承认的,不然今日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人送行刘宗周,圣天子他们也不敢说什么,但对于太子,他们多多少少却是有点意见的,因此没有人响应吴甡。</p>
“什么太子贤能?明明是乱政,追逮四策……”</p>
人群后方却有人高声反驳。</p>
听到有人提到对太子不满,原本站在路边,一副事不关己,只等把刘宗周送出京师地界就会返程的两个锦衣卫立刻就是一激灵。</p>
好大的胆子,当着我们的面就敢攻讦太子!</p>
两个人,四只眼睛立刻就向声音的来源处看去。</p>
原来是原兵科给事中方士亮。</p>
“不可妄言!”</p>
一声怒喝。</p>
打断方士亮的是刘宗周,他朝方士亮怒目而视。</p>
方士亮面色涨红,低下头,九十度的深辑,不说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