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天气正好,后院小园里,花开正盛,日上三竿,两人你来我往,引经据典,从儒和法,说到佛与道,为此事争辩了半天,说得口干舌燥,谁也没法说服谁,各执一词。</p>
就准备晚上回去好好想想,明天来此再辩。</p>
李坏在一边看得有趣又想笑。</p>
其实两人的争辩还是一种经验总结式的判断,没有深入,也没有科学精神。</p>
对此李坏并不奇怪,也没有贬低的意思,至少德公比朝中那些老顽固可开明太多。</p>
景国道教与佛教比较流行,新兴起的儒士理学本身就是一种杂糅儒、道、佛的学说。</p>
可学说本身同样不具备科学精神,因为往深处追究,人们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认知,都是遵循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的。</p>
而且李坏知道如果不干预,还会一直延续,直到千年之后,沉醉在天人感应之中的人们,被西方无情的炮火轰开过门。</p>
所以对于秋儿,诗语她们,李坏只让他们看《荀子》,给王府所有的管事和工匠,他都发了一本《荀子》,让他们有空看看,不管识不识字。</p>
科学和根据经验判断总结差距是很大的。</p>
像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变得容易焦虑,不安,恐慌和被激怒呢?</p>
这种问题一出,想必会有无数专家学者,各界名人跳出来给你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的说年轻人变浮躁了;有的说是电磁波影响脑电波…;的感慨说是这代人没了心中的宁静;有的悲悯说是人心变了,没了敬畏等等…</p>
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看起来很科学,想想似乎哪个都有那么点道理,就是说不出来道理在哪。</p>
这就是经验式的总结,也可以称为伪科学,因为其不具备科学思维。就好比有人告诉你“躲在门后面吃羊尾巴能治口吃”一个道理,说不定还真有人能吃好了。</p>
真正有科学精神之人,要么他告诉你:不知道;</p>
要么他告诉你:这是因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交感神经集体活化,释放的正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会造成全身器官大量活动,血液流向四肢,就会导致这些情况。这是人类的生存本能,在接受到大量信息刺激时,血液会流向四肢,心跳加速。</p>
大脑是让你的身体随时准备好逃跑或者战斗,这种反应保证人类祖先能在恶劣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但在和平时,这种生存本能会引起大脑错误判断,使人进入应激状态,导致不安,焦虑,易怒,因为现代生活中科技越发达,人就越面临大量信息的刺激。</p>
解决措施是控制自己,减少同一时刻接受的外界刺激,多远动,试图专心于一件事,比如尝试吃饭的时候就只是吃饭,而不是边吃边看视频或听音乐。学习工作时也专心于眼前之事,不要一心多用,就能减少激发这种生存本能。</p>
这是科学的答案,科学永远是量化的,追求客观本源,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而不会像星座学那样,告诉你一些模棱两可的结论。</p>
德公和何昭的辩论看似有道理,但显然没有科学精神。</p>
李坏心中忍不住感慨,想要普及科学精神,是任重道远的事,除非有一天天下人都接受荀子的理论,先在他们心中树立起“天命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的理念,。</p>
一切都要循序渐进…</p>
就先从让书院的学生教孩子们《荀子》开始吧。</p>
王府自己的书院通过改装咏月阁而成,可以说十分高大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