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2 / 2)

李坏嚼着干硬的肉干,端着一碗鲜鱼汤,正看挂在帐中的详细地图,辽西走廊上除去几个重镇,还有大小村落,一些堡垒。</p>

好在耶律大石给给他详细标注这些堡垒的位置和详细构造,当初这些堡垒是辽国修筑的,金国接着用,结果吃了大亏。</p>

这些堡垒大多修筑在隐蔽位置,或者高地要道之上,没想到因为耶律大石的情报,他们早就暴露,一路上金军利用大炮,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城拔寨,金军被打了还没反应过来自己怎么被打的。</p>

一路上俘虏众多,杨洪昭,魏雨白,严申,还有后方留守的魏朝仁也写信来都建议他趁胜进军,说不定能一鼓作气拿下宁远给金国更大的重创,即便不能主动权依旧在他们手中。</p>

可很快问题也接二连三而来,。</p>

首先是随着战线拉长,越过山海关之后,后方补给压力逐渐变大,必须从燕山府征发更多徭役才能给大军补给。</p>

燕山府本来就是新纳入景国没几年,之前已经征发过一批徭役,有数万之众,毕竟十万大军的补给可不是开玩笑的,只是之前战线离燕山府近,不用太多劳力。</p>

如今随着战线快速北移,需要越来越多劳力保证大军补给,有接连征发好几次,燕山府一带本来人心就那么稳,如今已经是有民怨,一些流言蜚语悄悄流传,好在大军连战连捷,暂时还能稳住。</p>

北方人口不像中原那么多,这样的徭役对百姓压力是很大的。</p>

李坏想过百姓的苦处,不过现在还不能撤兵,他只能尽量协调,给每个徭役发一点钱。</p>

以前朝廷征徭役是要百姓自带粮食给朝廷干活,后来景国太祖皇帝改了,规定征发的徭役国家必须供给粮食,不必自带,可即便如此,除非走投无路也少有人愿意。</p>

而如今他又近一步给徭役发钱,虽然很少,朝廷也负担不起太多,总能稳定人心,让这场仗打得更加持久,不过这些工作也一定程度拖慢大军主力前进速度。</p>

不过这只是小事,最大的锅还在他自己。</p>

李坏犯了心慈手软的毛病。</p>

破山海关后景军在辽西平原一路追击溃不成军的金军,不过他下了命令,不得贪功冒进,越过金军堡垒追击,那样可能会陷入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p>

结果还有几个连急于立功,一路不管金军大小堡垒,直接追杀到宁远城下才返回。</p>

结果折返时候被人堵在路上,又被后方出城打探情况的宁远守军前后夹击,虽然仗着枪械优势突围折返,可自身损失也不清。</p>

李坏大怒,杨洪昭认为不听将令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将带头的连长斩首示众以正军法。</p>

可这些新军毕竟是他经验数年的心血,再者他们不过是杀昏了头,并不是什么大错,加之他后世的观念影响,导致他心慈手软,只对几个连长做降级处理。</p>

结果此举却招致他意想不到的恶果,大军才出山海关,前锋几乎乱成一盘散沙,新军也好,禁军也罢,各营连各自为战,纷纷向前抢功冒进,甚至一天之内出现好几次上级命令被违抗的情况!</p>

金银财物的诱惑,军功的诱惑让前军头昏脑热,加之主帅的宽松处理让更多人敢于铤而走险!</p>

李坏这才明白他身为主帅所做的决定到底又多大影响,他对违背将令的几个连长心慈手软,招致的恶果是他接连将上七十多个不听命令的大笑军官枭首示众才得以平息。</p>

但更大的影响是前军散乱,好几支营连级部队与大军走散,导致整体金军速度完全被拖慢,一鼓作气奇袭宁远的计划化为泡影。</p>

这一耽搁,等他们到宁远的时候金军早得到消息准备妥当了。</p>

这个真是个惨痛的教训,整个战略部署上都受到一定影响。</p>

李坏感慨,自己果然没有这方面的太多天赋,又想到当年宋军也是有机会收复燕山府的,甚至有一次前锋在降将配合下已经杀入城中,占领城池,只等大军一到就能尘埃落定。</p>

结果也坏在军纪上,因宋军士兵军纪涣散在城里做出很多恶行,结果激起百姓激烈反抗,然后连锁式的十数万大军战败,宋朝从此再无染指燕山府的机会,也失去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