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坦然道:“朕是儿子们的父亲,也是天下人的君父!李祐谋反,差点酿成大祸,朕不是说了吗?既然他做下这些,那他便不再是朕的儿子!即使是朕的儿子,这等于是和朕有了国仇之人,朕怎么能容忍他呢?不过朕终究还是念了一些骨肉之情,才给了他国公礼下葬的恩荣。只是这个人……既已赐死,便没什么可说的了。”</p>
陈正泰叹息道:“陛下这个父亲,真的难当啊。”</p>
李世民露出了一个很浅淡的微笑,道:“这世上做什么不难的呢?匠人们每日劳作,难道不难吗?农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难道他们容易吗?将士们浴血沙场,九死一生,那就更难了。那些说朕难的人,都是骗人的话,天下最不难的就是朕,而真正难的,是百姓啊。”</p>
陈正泰点了点头,而后忙从袖里掏出一根炭笔来,取了一个小板子,在板子上写画。</p>
李世民不由道:“你这是在做什么?”</p>
“陛下此言,字字珠玑,言语之中,透着对百姓们的爱护,儿臣要记下来,明日给新闻报供稿,要让天下臣民百姓,都聆听陛下圣言。”</p>
站在一旁的张千眼珠子都直了,他突然也有记下来的冲动,当然,记下的不是李世民的话,而是陈正泰的话,做个笔记,以后时常拿起,好反复温习。</p>
李世民听着,果然心情大好,不禁道:“朕只不过随口之言而已,被你这么一提,倒像是别有用心了。”</p>
“就是因为随口,才见真言啊。”陈正泰很理直气壮地道:“若不是将百姓们时刻放在心上,这样的话怎么可以脱口而出呢?所以这也是儿臣最是钦佩陛下的地方!”</p>
“历朝历代,多少天子,口里都说爱护百姓,可他们随口所言的,都不过是一家私计而已。唯有陛下……这番言语,最是感人至深。”</p>
陈正泰用炭笔记下了,随即将小纸板收回袖里。</p>
………………</p>
第三章送到,又是一万五,从早写到晚,惨。</p>
李世民的心情,果然好了许多。</p>
他认为陈正泰这是知道他受到了刺激,所以想要借故安慰他。</p>
而且李祐的谋反,对于李世民的伤害很大,陈正泰将这些记下来,供稿给新闻报,某种程度,也能缓解市井之中对于皇家的非议。</p>
因而李世民感慨道:“这普天之下,唯有正泰深得朕心哪。”</p>
这是李世民的肺腑之言。</p>
虽说自己是个天子,可是即便是皇帝,看着这些群臣,有时候也很头痛,君子们成天说三道四,今天不满这个,明天骂这个。仿佛不将李世民骂个狗血淋头,就不是君子似的。</p>
而性子油滑之人,私心却往往更重,围绕在他的身边,每日阿谀奉承,可李世民是何等精明的人,心知这些人不过是想从他的身上得到更高的位置罢了。</p>
可陈正泰不一样……</p>
李世民突然对陈正泰道:“侯君集此人,你怎么看待?”</p>
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显然这已成了李世民的心事。</p>
李世民深谙用人之道,他总能轻车熟驾的驾驭着群臣,可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对于侯君集,其实他本是很放心的。</p>
毕竟……群臣之中,将军之中,年纪比李世民小的,且还有能力的人并不多。</p>
至于李靖、程咬金这些,比李世民年龄还大,等再过几年,无论当初如何善战,却都已是垂垂老矣,不知尚能饭否了。</p>
这也是为何李世民格外的器重侯君集的原因,此人是大将之才,倘若哪天他的身子不成了,而太子年纪又小,天下不知多少人对于朝廷虎视眈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