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p>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p>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p>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p>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p>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p>
71、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p>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p>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p>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p>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p>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p>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p>
【解释】前朝汉高祖打败了项高祖,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p>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p>
【解释】前朝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前朝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p>
76、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p>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氏族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p>
77、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p>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p>
7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p>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p>
79、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p>
【解释】前朝帝王杨帝重新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前大隋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光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p>
80、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p>
【解释】咱们大唐诸侯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p>
81、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p>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p>
82、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p>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p>
83、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p>
【解释】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p>
84、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p>
【解释】从前,孔子老圣人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前朝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p>
85、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p>
【解释】前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p>
86、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p>
【解释】前朝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p>
87、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p>
【解释】前朝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前朝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p>
88、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p>
【解释】前朝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p>
89、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p>
【解释】前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p>
90、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p>
【解释】前朝大儒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p>
91、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p>
【解释】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p>
92、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p>
【解释】前朝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p>
93、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p>
【解释】前朝大儒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p>
94、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p>
【解释】前朝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前朝大隋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p>
95、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p>
【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p>
96、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p>
【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p>
97、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p>
【解释】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p>
98、隋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p>
【解释】前隋朝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p>
99、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p>
【解释】前朝大儒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p>
100、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p>
【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p>
101、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p>
【解释】蚕吐丝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p>
102、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p>
【解释】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p>
103、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p>
【解释】如果为咱们大唐诸侯国老百姓做出应有的贡献,就会得到赞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p>
104、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p>
【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应该教孩子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p>
104、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p>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p>
讲了这么久,诸位想必已经有些疲惫不堪了,所讲估计要咱们很长时间去吸收,也许是一年,十年,或许是一生,但有所悟,必将有所获,而我五部所涉猎极广: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文韬武略,衣食住行,工,农,商,医,厨,等等各个行业都有专业的师傅经行教授,并有相应的班级及图书馆以供大家学习研讨只用,“天生我才必有用”,“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大家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各人喜好经行选择学习方向及科目,在我们贺兰山基地没有什么贵族等级之分,更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说,有的是你自身的努力所带来的荣耀!人人均平等!</p>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儿不学。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p>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p>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p>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p>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p>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p>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p>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p>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p>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