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杜大人当年亲力提拔起来的。”</p>
“对于你,无论是品行还是能力,我都颇为的放心。”</p>
“我会极力推举你来做这尚书之职。”</p>
“但这兵部侍郎,你这边可有合适的人选?”</p>
听到李秋要推举自己做兵部尚书,郭福善自然是感激不尽。</p>
然后无比郑重的说道:“大人栽培、提拔之心,郭福善感激不尽。”</p>
“只不过,我的出身、资历、背景,都差的太远。”</p>
“当年杜大人将我提拔到这兵部侍郎,不知道克服了多少阻力。”</p>
“所以关于这尚书之职,李相您就千万不要过于劳心了。”</p>
……</p>
两天后,王珪公出归来,随之也就见到了韦挺交给他的那份李秋递上来的政令文书。</p>
随即,王珪就亲自找到了李秋这边。</p>
说他胡闹,同他讲起这其中的利害关系。</p>
但李秋依旧是不为所动,依旧是坚持去做这件事。</p>
无奈之下,王珪也只能亲自将这份政令文书送去御书房。</p>
打算见机行事。</p>
一旦陛下因为此事迁怒于李秋,他也好在旁相劝,替李秋开脱。</p>
可当他一进入御书房,当即被眼前的情景给吓了一跳。</p>
只见到李世民在那埋头处理着政务,桌案之上,满是一摞摞等待处理的奏折,文书。</p>
随后,王珪上前施礼,然后诧异的询问。</p>
“陛下,一般到这个时候,都是政务相对轻松之时。”</p>
“你这里怎么?”</p>
这时候,李世民也抬起头来,拍了拍桌前的这一堆奏折,无奈的叹息一声。</p>
“这不是咱们大唐刚刚新上任了一位尚书右仆射吗?”</p>
“朕也就是去了骊山温泉两日,回来后,桌案上就堆起了这么多的政务。”</p>
“而且,最可气的是,朕每天批阅的奏章数量都赶不上他那边送过来的。”</p>
“昨天我还听玄龄说,李秋这小子打算在年节前把所有的政务都处理完。”</p>
“然后他好能安安静静的过一个好年。”</p>
“嘿,你瞧见这一堆奏折了没?”</p>
“怕是朕是注定了没办法过个好年了。”</p>
听到此,王珪诧异的看了看这一大堆政令、奏章。</p>
也是觉得难以置信。</p>
“陛下,难道这些全都是尚书省送过来,需要您处理的政令文书?”</p>
“怎么会有这么多?”</p>
李世民随之说道:“自克明故去后,这尚书右仆射就一直没有适合的人来担任。”</p>
“像辅机,处理起事情来也有过多的顾虑。”</p>
“一些他觉得棘手且不太紧急的事情,每每都压了下来,不去处理。”</p>
“况且,距离他卸任右仆射之职,也有数月时间。”</p>
“纵使有玄龄兼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p>
“久而久之,积攒下来的政务也就多了起来。”</p>
“当然了,这里面倒也不全是。”</p>
“里面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御史和群臣对李秋的奏本。”</p>
“一会你正好帮朕,把对李秋的奏本全都挑出来直接丢掉。”</p>